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不放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不放共有1911項結果
全球股市

中國股災賠盡資產,7年後他掙回10倍,攢數千萬資產並在40歲財務自由:專找滿足「3條件」大漲股

編按:作者1983年生於埼玉縣。討厭念書,高中時幾乎不去學校。高中畢業後職涯一直不順遂,還曾有過一段不停換工作的「黑暗時代」。2011年時,搭上「安倍經濟學」興起的潮流,藉由技術分析投資法,將本金100萬日圓增加到三倍。然而2015年時,資產卻在股災下幾乎歸零,從天堂再次回到地獄。隨後,他轉為基本面分析。反覆嘗試之後,開創「藉由Excel管理財報數值,鎖定中長期前景有望的成長股」的獨門絕活,3年將資產翻到10倍(本金315萬日圓→3270萬日圓),並在5年後財富自由。2022年現在,有妻有女的他,從建立幸福家庭的經驗中,領悟到「只要正確投資股票,就會擁有大幅改變人生的力量」

日期:2023-02-10

全台防疫報導

2/20室內免戴口罩,人多的地方能不戴?QA一次看懂!何時全面解封,專家建議:先做好2件事

繼去年底戶外口罩解禁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宣布,考量四大面向決定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除了「醫療照護機構」與「公共運輸場域」仍強制戴口罩外,多數室內場所自2/20起解禁,可由民眾「自主決定」佩戴。校園部分,則要等到3/6才會放寬規定。針對口罩令鬆綁,不少專家提出意見。新光醫院副院長、公衛專家洪子仁表示,長者確診後重症風險仍相當高,因此口罩令的放寬,絕對不是代表民眾一定要放棄口罩防疫,「只要自己覺得不安心,不放心還是應該戴上」。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認為,以目前台灣疫情與各項條件來看,室內口罩鬆綁是合理的作法;但他仍提醒民眾,至今疫情還未過去,所以建議口罩能戴還是盡量戴,疫苗也盡量接種,因為除了新冠肺炎持續流行外,流感、腸病毒等仍虎視眈眈。《今周刊》整理了關於室內口罩鬆綁QA,讓您一次了解:

日期:2023-02-10

台股

80歲阿伯30年只買賣一檔全家FamilyMart,「樸實無華投資術」每年多賺進一年薪水

股價會不斷地漲漲跌跌。大體上都是因為有賣方與買方存在,雙方買賣成立之下,才會決定交易價格,因此成交量(一定期間內交易的股票量)愈高,就愈能靠我的買賣方式創造獲利。

日期:2023-02-09

台股

從月薪18K時all in「拚孤支」,到存股「金融股」通通賠!施國文:賠掉人生第一個100萬我學會的事

綜觀國內外股票市場上,「股神」屈指可數。我相信,既然不是神,那就做人能做的事。但,這是在我歷經數次股市挫敗後,才得到的教訓。

日期:2023-02-04

政治社會

她當大樓主委為機械車位奔走3年、想搞懂法規跑去唸成大研究所!「全台首例變更成功」怎辦到的?

農曆春節初六(1/27)發生一起憾事,證交所前副總、現任元大期貨獨董黃乃寬疑因機械式停車位故障,下車察看後被夾在車門和車位柱間無法動彈,經搶救後仍傷重不治,這起意外事故也再度引起大眾對機械停車格的重視。針對機械車位是否有可能改成平面車位,台南安平區一名管委會主委辦到了!她為此事奔走3年向民代陳情尋找法令突破,終於在2022年底成功將機械式停車位改成平面,更省下可能要花費的上千萬元代金,讓議員、住戶都相當驚喜。

日期:2023-02-03

職場

空姐被裁員跑去跳啦啦、拍片跳進國際影展!她42歲華麗轉身:砸千萬元壓力不小「靠熱情挺下去」

曾在日航擔任空姐的朱岩蘭,2011年經歷被裁員、父親失智等人生低潮,對未來感到茫然的她,想起在銘傳就讀時跳的啦啦舞,決定組一支啦啦隊,只要是銘傳人就可以參加,這支從10多歲到80歲的啦啦隊鼓勵了她,情緒有個出口,還「活了過來」。慢慢地,她想記錄這支隊伍,催生《老娘就要這麼活》紀錄片。經歷8年拍攝,2020年5月無畏疫情上映,8月代表台灣,勇闖韓國首爾網路影展,自全球294支影片中脫穎而出,入圍最佳紀錄片和最佳概念片,奪得影展壓軸特別獎。素人出身,從沒拍過紀錄片,就在國際影展中嶄露頭角。朱岩蘭趁勝追擊,將紀錄片改編成電影,經歷3年籌設、拍片,2月3日這部熱血的啦啦舞電影《一起一起》上映。她感性道:「跳啦啦給我很多感動,希望這份力量分享給更多人。」

日期:2023-02-02

健康

室內口罩令將鬆綁!洪子仁籲每2週檢視危險場域、陳秀熙:54%群體免疫+雙價疫苗已能保護

世界衛生組織將召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會議,決定是否將新冠肺炎移除,影響全球防疫政策調整,指揮中心宣布將著手調整「確診病例定義」,改為只通報新冠重症,確診輕症可不必通報,也不再強制隔離「5+n」,相關政策與給付都會一併調整,而週四(2/2)將宣布室內口罩令鬆綁相關細節。隨著台灣室內配戴口罩鬆綁、邊境防疫0+7天、確診者隔離政策、確診通報定義都將調整,新冠可望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調整為第4類,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WHO認為目前全球都處在一個過渡點,還是要謹慎去管理跟採取措施,避免重症跟死亡導致對社會、經濟產生衝擊和負面因素。

日期:2023-02-02

品味收藏

一顆岩石與兩個乞丐 煉成現代戲劇經典

一九五三年一月五日,《等待果陀》在巴黎首演,但看完演出的觀眾,卻不知如何反應?這齣戲晦澀難懂,一度沒有導演敢接,而看似荒謬的劇碼,其實在挑戰觀眾思考存在的本質。

日期:2023-02-01

科技

除了撿海底垃圾 日月光環保潛水隊宣布:2023目標復育540顆珊瑚

如果喜愛海洋,應該多少聽過每年全球有超過800萬噸垃圾,從陸地流向大海,更驚人的是,這些海洋垃圾只有20%會漂浮,其餘80%則是沉入海底,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為此成立潛水隊,投入淨海的行列,2023年更宣布要復育540顆珊瑚。

日期:2023-01-30

政治社會

傳前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下周一訪台 中共「2027年有能力犯台」就出自他口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報導,本周在日本訪問的前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Philip Davidson),將在下周一以民間身分來台,拜會總統蔡英文及我國其他領袖。戴維森最為人知的事蹟,就是2021年3月他在印太司令任內,於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出席聽證會,回答參議員詢問台灣海峽可能發生衝突的時機時,他說「這個威脅會在這個十年內出現,其實在未來六年就會」。從此以後,中共「2027年侵台」(2027 Timeline)就成為華府及各國政策圈的熱門議題。消息人士也透露,現年63歲的戴維森自從2021年4月卸任,並從美國海軍退役後,就希望訪問台灣,但美國海軍一直沒有核准。

日期: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