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不應該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不應該共有1719項結果
焦點新聞

台灣只選出「考運好」而不是會做事的公務員!考試院沒有存在價值的5大理由

最近因為考試院長及監察院長的提名,讓考監兩院的存廢問題又浮上檯面。

日期:2020-07-20

政治社會

兩岸議題讓國民黨出現世代分歧

國民黨在2020年總統大選慘操滑鐵盧後,外界認為藍營針對兩岸議題作出調整,而在6月19號,國民黨宣布會針對「維護中華民國主權、守護民主人權、保護國家安全與創造兩岸雙贏」四大原則作出改革。有趣的是,這四大原則沒有提到藍營以往擁護的「九二共識」。部分黨內人士立刻反對改革,並指稱改革委員會竟然拋棄了兩岸和平的唯一活絡,吳伯雄、馬英九、連戰紛紛要求現任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尊重黨內聲音,指出「『九二共識』的可貴在於兩岸求同存異、擱置爭議,推動交流合作,深信『九二共識』可為兩岸共創雙贏局面。」連戰表示,兩岸自從分治以來,主權爭議一直存在,為了在此形勢下開展對話交流,推動和平共榮,才有九二共識的產生,讓台灣有了自我表述一個中國的空間,其價值不容否認抹煞。

日期:2020-07-17

話題人物

從神經質、大炮到暖醫 網紅陳志金:我有在「帶風向」!

CODIV-19(武漢肺炎)爆發導致人心惶惶,在臉書上擁有一票粉絲的ICU陳志金醫師發表疫情相關文章,影響力擴增而備受矚目,事實上他並不在台灣出生,而是一位愛台灣的台灣女婿。

日期:2020-07-16

個人成長

獨子的痛苦「父母重病,該辭職回家照顧嗎?」呂秋遠:別讓「華人式孝順」壓垮自己

今天課程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學員問我,「身為獨子,當父母罹患重病或失智,必須在工作與照顧父母之間二選一,應該怎麼選擇?」

日期:2020-07-16

國際瞭望

被虐待的動物、村落孤兒竟成旅遊景點...全球最大冒險旅遊公司「無畏旅遊」創辦人的痛心反省

聯合國最新研究指出,為抑制新冠疫情的旅行禁令,今年全球旅遊業預估營收將損失至少1.2兆美元,若疫情持續到2021年,損失可能超過3.3兆美元。全球最大的冒險旅遊公司,也是B型企業的「無畏旅遊」(Intrepid Travel)創辦人傑夫·曼徹斯特(Geoff Manchester)則痛心反省向旅遊同業們及他們的客戶深情告白,希望能一起「利用這次的疫情,重建對地球好、對人更好的旅遊業」。

日期:2020-07-15

個人成長

你被職場霸凌了嗎?勞動律師教你2招對抗霸凌,保護自己

「霸凌」是英文bullying的音譯,早期翻譯為「欺凌」,有「欺負、欺壓、侮辱」之意。

日期:2020-07-10

焦點新聞

對市政質疑指控 楊明州盼專心市政停止政治口水紛擾

針對近來特定臉書及媒體持續就本市道路水利設施維護及河面打撈作業等議題提出指控與質疑,高雄市代理市長楊明州今(5)日表示,代理三週以來,團隊不敢鬆懈,面對問題他更嚴格要求同仁儘速解決,也因此特別對第一線的基層同仁感到不捨。為了高雄更好,楊明州非常感謝民眾一起來監督市政;若真實反映,市府一定虛心接受並儘速改善,但若惡意扭曲事實,特別是無視於基層同仁的辛勞付出,甚而污衊,他絕對無法接受。楊明州再度鄭重表示,市府施政與城市建設具有延續性,更期盼少一些政治口水紛擾,並給基層同仁多一些鼓勵。

日期:2020-07-06

生活消費

每一次消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消費者思維轉變,更重視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提及起 Patagonia、United By Blue、TOMS 這些品牌,你會聯想到什麼?3個品牌,雖然分屬於不同產業別,卻都將消費者的影響力視為品牌的重要精神,在公司初創設計商業模式時,便已將消費者的影響力納入考量——Patagonia 重視氣候變遷議題,至少將各項商品所得的 1% 捐給草根性的氣候議題相關組織;United By Blue 則是每當消費者購買一項產品便會清理一磅的垃圾;TOMS 重視霸凌以及水資源等多元領域的議題。懷抱社會使命的企業組織,如今正在市場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並且漸趨為顯學。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行銷教授 Patti Williams,專精於消費者情緒反應以及品牌行銷策略領域。他針對消費者影響力提供專業的解讀,以下用第一人稱敘述其觀點:

日期:2020-06-29

國際總經

預言經濟復甦將是「部分的V」 辜朝明:美國認錯,台灣地位大提升

全球疫情、美中經濟戰、美國大選,是三大政經變數的主軸,請看長期深入掌握美、中脈動的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為你深入剖析大時代變局下的最新發展。

日期:2020-06-24

焦點新聞

憤怒的醫師、噤聲的廠商、困惑的病人…解析自費醫材上限風暴:政府為何陷入好心辦壞事窘境

健保署訂定「自付差額醫材上限」一案,引發醫界大反彈,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這個政策的初心是因為台灣有很多人無力繳交高額保險費、希望給弱勢民眾合理自費差額。然而,醫界的不滿難道只是因為利潤?自付差額醫材上限真能保障病人的權利?這背後的緣由究竟為何?

日期: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