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不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不少共有10000項結果
傳產

日本現場》從東京車展到愛知縣氫燃料電池、儲氫瓶基地 豐田氫能車戰略曝光 台廠能受惠?

暌違四年的東京車展上,除了各家車廠端出電動概念車「秀肌肉」,更有不少氫能源車亮相, 而豐田的氫能巴士即將於十一月引進台灣,是否意味著氫能車離上路不遠了⋯⋯。

日期:2023-11-01

金融

財政問題權威陳國樑:央行變繳庫優等生,不該拿來歡慶! 揭央行賺錢力背後扭曲稅制

(今周刊1402)「央行年年高額盈餘繳庫的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台灣整體稅制的問題……。」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陳國樑輕嘆了一口氣。

日期:2023-11-01

教育

爆紅蘿蔔刀是啥?小學生玩瘋教育部急發函!國小師逆風「思考取代片面禁止」:否則筆、紙都會傷人

抖音影片出現一款爆紅塑膠玩具「蘿蔔刀」,近來傳進台灣國小校園且在網路平台、文具店都可買到,不過它雖然是塑膠製品看似沒什麼殺傷力,刀鋒卻能戳穿紙張、劃開柚子皮,還是頗具危險性;有家長因此擔心孩子若拿來相互比劃會造成危險,也擔心造成身心影響。為防止有學童被誤傷,教育部也發函各縣市教育局,要求加強校園安全宣導,雙北教育局也呼籲家長提醒孩子勿攜帶危險物品到校。不過,高雄港和國小教師劉育豪卻逆風發文,認為比起發禁令,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釐清概念,「一次次在那邊禁禁禁,並非治本之道。」

日期:2023-11-01

科技

日系VR頭盔、國際CIS廠都少不了它 慘業逆轉勝 澤米「鍍」成台灣半導體後盾

台灣有家位於苗栗的專業鍍膜公司澤米,打進中國、日本、美國重要科技公司供應鏈,也成為台灣半導體業的合作夥伴,究竟公司是怎麼做到的呢?

日期:2023-11-01

政治社會

「我們不該把央行當金雞母」央行前副總裁許嘉棟:央行暴賺2千億,台灣人付出4大代價

「今年繳1800多億,明年,將增加到2千億元。」說話的,是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中央銀行「盈餘繳庫」數字創下十餘年來新高,就在台灣不少輿論為央行「賺錢功力」喝采的同時,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被譽為全球「央行之母」的美國聯準會,卻出現了百年來的罕見虧損。根據聯準會今年第2季度合併財報顯示,上半年的營運淨虧損高達573.84億美元。

日期:2023-11-01

傳產

三家公司大股東、獨董高度重疊 爭議情節雷同 巧合或預謀? 中福、樂意、西勝狂飆內幕

中福股票終於恢復交易,但卻被網友起底這家公司的大股東陳建、翁弘林、徐竚美,在爭議頻傳的樂意傳播、西勝國際也各有角色,他們的目的為何,引人關注。

日期:2023-11-01

生活消費

孩子的笑顏是百憂解

孩子的力量太大了!台東池上小朋友不是專業舞者,他們生長在金黃稻浪之間,專注跳舞的神情,讓觀眾也跟著融化、嘴角帶笑地欣賞,知道某些東西已經深深插秧在下一代的心中。

日期:2023-11-01

金融

1277萬卡友注意了!中信銀加入「清卡隊伍」:刷卡次數「沒達標」就停卡 實施時間、權益變動一次看

歲末年終,銀行開始大動作清理「呆卡」,永豐銀、一銀率先發聲,接著中信銀、台新銀也加入戰局,而兆豐銀行也宣布,2024年度的主要策略是提升有效卡數,同時也會清理部分無效卡。兆豐銀指出,目前主要先針對「持有多張兆豐卡」的客戶,其名下卡片已「連續2年以上沒有消費的呆卡」,採取不主動續卡或邀請停卡的方式來進行清理,以降低信用卡發卡及維運成本。針對各家銀行接連出招整頓「呆卡」,有專家認為,銀行開始執行「清卡」動作其實是好事。根據《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理財達人寶可孟(賴孟群)受訪時表示,「清卡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好的,身上放1、20張信用卡也不見得都會用,放身上還可能遺失,甚至被拿去盜刷,這都是持卡人自己要額外承擔的風險。」究竟一個人身上要持有幾張信用卡比較妥當?寶可孟建議,「可從國內主力卡、海外消費卡及主力通路卡這3方向持卡,每種選擇1張或2張其實夠用了。」以國內主力卡來說,因主要還是在國內生活,可以挑選1張國內高回饋的信用卡,刷卡還能賺回饋。此外,如今疫情過去、國門大開,不少人開始恢復出國旅遊或出差,寶可孟指出,這時可以選1張海外刷卡高回饋信用卡,目前海外回饋卡都有3%以上,因此,出國帶1至2張信用卡就夠用。當然,還有1張信用卡可以鎖定自己常去的主力通路,如果使用的是行動支付,行動支付給的回饋通常不是恆久不變,這時可以留下一張高回饋卡,這樣使用行動支付就可拿較多回饋。「其實皮包中放3張信用卡就夠了,不用辦到1、20張卡。」停卡是否會影響個人信用?寶可孟表示,這都是正常停卡,不是因信用不良停用,屬於合理範圍,不會影響聯徵信用。

日期:2023-11-01

台股

從台積電法說找台股下一棒!Q3營收成長率見端倪,敦泰、聯發科...13檔IC設計概念股出列 

類股輪動快速,從年初的觀光、軍工,到支撐一整年走勢的人工智慧,因漲多進入整理,而庫存去化已將至谷底的IC設計,有機會接力成為下一棒嗎?

日期:2023-11-01

金融

央行暴賺2千億的代價:年年發大財的國庫金雞母,為何卻成阻升台幣、拉大貧富差距的幫凶?

(今周刊1402)當一國央行每年都能無畏外部經濟風雨、穩定獲利,貢獻國庫達一成歲入,甚至國營事業9成繳庫都得靠它的時候,對這個國家的長遠發展是件好事嗎?看看台灣,我們或許會有這問題的答案。

日期: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