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會議員4日表決通過對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政府的不信任動議,預計巴尼耶很快就會向法國總統馬克宏請辭,是1962年時任總理龐畢度政府後,法國再有政府倒台。
日期:2024-12-05
去美元化已經不是yes or no的問題,⽽是how & when。本專欄在台灣應該是最早向讀者提及「去美元化」這⼀題⽬,因為我認為這並不是單⼀題⽬,⽽是在中美競爭所引發的經濟板塊位移的必然性課題。
日期:2024-12-04
南韓總統尹錫悅周二(12/3)深夜宣布實施戒嚴,為南韓44年來首次實施戒嚴令,以反對黨議員為主的國會趕在半夜投票表決,以190票全數通過認定戒嚴令無效,要他解除戒嚴令,隨後尹錫悅召開國務會議,於台灣時間3點30分審議通過關於「解除戒嚴」的議案,從宣佈實施戒嚴到解嚴,維持約6小時。然而和南韓有著類似問題的台灣,為何無法比照南韓實施戒嚴?律師指出,有「台韓戒嚴的法律程序不同」以及「台灣戒嚴法明文『戰爭或叛亂發生』為要件」兩大原因。不過台灣自第2次世界大戰後,經歷了3次戒嚴,自1949年5月20日起,實施戒嚴,直到1987年7月14日宣告解嚴為止,經歷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
日期:2024-12-04
「台灣人以前買保險很多都是買儲蓄險,因為有許多人情保單。甚至,我們有遇到一位受訪者認為,買保險是社交而非金融行為,因為他認為能跟親友買保單,讓自己有面子,顯示出自己的能力,沒買面子掛不住,因此買了一堆不該買的保險,加重自己的財務負擔。」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所長傅清源這樣分享財務脆弱者(簡稱「財脆者」)常見的繆思之一。
日期:2024-12-03
(今周刊1458)「我們從第一場比賽就百分百付出,過程中沒有對不起自己。」這是台灣隊長陳傑憲,對本屆世界棒球十二強賽的總結。一次次的美技接球、反覆激勵隊友的言語手勢,到幾支重挫對手的長打,所有代表隊選手展現的拚搏精神,將永遠成為經典。奪冠後,《今周刊》專訪三位台灣英雄,回顧他們如何登上棒球最高殿堂,進而綻放光芒。
日期:2024-11-27
賴清德參與《今周刊》總統與青年論壇,從兩岸政治談到台美關係,從朝野攻防聊到體育政策。面對直球提問,他如何回應?高中生又怎麼看待「威廉學長」的表現?
日期:2024-11-20
悠由數據以衛星資料搭配AI,預測農作物收成時機和產量,準確率高達九八.八%。協助擺脫傳統農業經營痛點,不僅台灣農企業搶合作,就連印尼稻米大戶、馬來西亞榴槤農都要靠它。
日期:2024-11-13
《公投法》修法排入立法院議程,國民黨重提綁大選,還將官員的政治責任擴大為法律責任。公投制度的檢討,不該被政黨結合選舉進行政治操作,否則無益公共政策的民主論辯。
日期:2024-11-13
(今周刊1456)暌違4年,最擅長顛覆既有規則的川普即將再次入主白宮,儘管誓言要為美國打造黃金時代,但對內,他要面對高漲的物價與近半數選民的嫌惡;對外,則有幾場不易收拾的戰爭。川普能怎麼處理亂局?台灣又將如何受到影響?
日期:2024-11-13
美國總統大選將在台灣時間11月6日登場,此次共和黨與民主黨選情五五波、選情相當緊張,根據美國民調統整網站真清晰政治最新的統合民調顯示,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在7大搖擺州戰情激烈,惟川普目前在5個搖擺州保持領先。
日期: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