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要擁有幸福的「退休人生」,一定要具備以下「五老」:老伴、老友、老本、老居,和老身,然而我卻認為這些都太被動、太消極,好像如果不能牢牢抓住,晚年就會非常淒涼。誰說老來就不能有「新」意?
日期:2018-01-11
人來到老年,「老」是一個逐漸失去很多東西的過程。失去原來的健康,例如:視力,聽力,體力,賺錢的機會…...,隨著歲月帶來的「親人、友人的凋零」,我們真正「擁有」的,越來越少;在「交朋友」這件事上,不得不學得更實際,做更精準的選擇。
日期:2017-12-15
在日本一上映就受到空前歡迎的《積存時間的生活》(人生フルーツ),為紀錄一對建築師夫婦的退休生活,從這對夫婦的生活方式、到紀錄片的由來,都相當擁有故事性,令人驚豔的是,許多觀眾看完這部紀錄片後,都紛紛表示對人生有全新的視野與認知。這對夫婦的生活方式,連吉卜力製作人都說:「我也該思考未來人生了」。
日期:2017-10-25
日本的社會制度、文化習慣、甚至流行風潮跟台灣都很接近,但是往往會比台灣早五到十年發生,因此日本的因應方式很值得我們參考。比如日本的高齡化社會以及泡沫經濟後長期不景氣,顯然台灣步其後塵。日本前幾年有幾本引起社會關注的書,從《下流老人》到《貧困世代》,然後是《老後兩代同垮》,點出了即將退休的上班族的焦慮。
日期:2017-09-15
年輕人理財愈趨保守,銀行競推低門檻方案吸客。有銀行強打一%利率、十元申購基金等商品,期望他們以「練習」的角度,減少投資恐懼,未來也有機會躋身小富族。
日期:2017-09-07
沒想到投資房地產也有南北差異?在北部,好醫院附近的房價總是居高不下,但中南部可不是如此,就因為這個原因,讓投資房地產賺取退休生活費的人很鬱卒,跑來找洋蔥幫忙。
日期:2017-07-2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的社會文化或習慣,應該透過每個人的身體力行,來感染周遭的人,起碼在環境中形成一個最基本的安全網,不要讓老人有被糟蹋的感覺。因為我們有一天都要老,不是嗎?
日期:2017-07-25
年金改革拿教師開刀,讓二十九歲的公立高職老師王伯任決定自己救自己,將資產翻倍放大,打算滿三十五歲就提早退休的他,究竟有什麼能耐?
日期:2017-07-06
「擔心未來會成為『下流老人』嗎?」《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拿這個問題,去問了分散各年齡階層的1060位民眾,結果發現:年紀愈長,愈不怕成為下流老人,青壯世代,反而對於下流的命運更加惶恐。
日期: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