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上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上任共有3073項結果
國際總經

普丁霸凌德國蕭茲 法國馬克宏跑龍套窮忙 透視烏克蘭危機下 大國領袖們梭哈底牌

20220226編按:俄羅斯揮軍烏克蘭,歐美各國陸續祭出制裁手段,25日歐盟外長會議召開2小時後,歐盟27個會員國通過對俄羅斯的第2輪制裁方案,宣布凍結俄羅斯總統普丁以及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海外的資產,隨後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也宣布類似制裁方案。早前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針對俄羅斯制裁,除了納入兩大銀行並點名重要人士之外,也實施關鍵出口技術管制,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的外國供應商供貨給俄國,從電子電腦、半導體到飛機零件都受到限制。

日期:2022-02-16

科技

獨家專訪》環球晶併購世創失利 徐秀蘭還原400天震撼教育 「我不斷被問, 台灣是不是危險的國家?」

4勝0敗,是有「晶圓女王」之稱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14年來跨國併購的完美戰績;然而,今年大年初一,她的全勝紀錄卻被打破了。讓台灣科技史上最大併購案告吹的「完美風暴」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她認為從今以後,全球跨國併購將進入「M&A 2.0」時代?

日期:2022-02-16

政治社會

30年來任期最長政院人事長/施能傑今卸任返政大任教,職務由蘇俊榮接任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上午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人事長施能傑因職涯規畫請辭將重返政治大學任教,今日是他最後一次參加行政院會,新人事長一職未來將由副人事長蘇俊榮接任。

日期:2022-02-10

傳產

裕隆砸錢留人!嚴陳莉蓮宣布:員工調薪上看25%

「感謝在所有集團同仁團結一心,發揮綜效下,締造集團各主艦企業去年全面恢復盈利的佳績。」農曆年前,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以影片方式發表內部談話,並強調人才是集團最重要的資源,今(10)日裕隆集團舉辦開工祈福典禮,並宣布結構性調薪的計畫,最高調幅上看25%。

日期:2022-02-10

政治社會

你慷慨嗎?社會回饋,讓我們一起Be Great!

某位立法委員曾經跟我提到,全世界捐錢第2名的國家是美國,每位美國人平均一輩子捐出自身全部收入的2.5%。粗略來算,若以美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近7萬美元計算,每位美國人每年大約捐出1,750美元;將近49,000元新台幣;匯率1美元換算28元新台幣)。

日期:2022-02-10

國際總經

外交政策髮夾彎 菲律賓重回親美路線 強人杜特蒂將謝幕 六年親中政權悄悄轉向

《今周刊》農曆年前後兩期,接續報導影響台海安全的韓國與菲律賓總統大選,菲律賓從親中擺盪回美中平衡,五月即將選出的新總統會改變台海戰局嗎?

日期:2022-02-09

國際總經

平均1個禮拜逾4萬確診,丹麥為何敢全面解除防疫限制?3理由讓他們決定與病毒共存

「我們已經準備好,走出冠狀病毒的陰影。我們要對(防疫)限制說再見,迎接疫情前的生活。」1月下旬,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宣布,自2月1日起,除入境相關規定外,該國將解除包括戴口罩、進出公共場所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以及限制餐廳、夜店營業等防疫措施,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

日期:2022-02-07

台股

2021年賺7個股本,今年股利上看76元! 為何聯發科財報強到爆? CEO說因為「做了這件事」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下午發表極為亮麗的2021年自結財報,每股純益(EPS)高達70.56元,等於全年賺了七個股本,遠高於2020年的26.01元,且今年可望發放的現金股利上看72~76元,惟仍待董事會決議。若以聯發科昨天收盤價1075元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接近7%,使聯發科穩居高股息殖利率股票之林。2021全年聯發科股價飆升近60%,並且站穩在1000元以上,成為貨真價實的千金股。以一家年營收100億美元(約2800億元台幣)以上的科技大廠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成績。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表示,去年財報亮麗是因為聯發科及早布局5G及WiFi 6,並成功執行研發策略,使聯發科能完整參與整個產品週期,也反映了公司領先業界的低功耗技術,加上技術競爭力,讓聯發科得以持續拓展市場。

日期:2022-01-27

國際總經

日本低欲望社會 ——兼論鍵盤廠精元

日本平均薪資近30年停滯不前,資本家成唯一受益者。不婚、不生、不買樓,實質消費力已成為日本經濟最大絆腳石。

日期:2022-01-26

焦點新聞

台積電為何決定赴高雄設廠?陳其邁揭2大關鍵 主要目的和「這件事」有關

台積電於去年11月宣布,規劃在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設立生產7奈米和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預計2022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對於台積電決定赴高雄設廠一事,高雄市長陳其邁日前於《數字台灣》節目,接受主持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專訪時表示,半導體產業的投資金額相當大,因此,在投資前,業者都會針對土地、水電、人才等條件,加以審視,判斷各方資源是否到位,才能決定要不要投資。

日期: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