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三級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三級共有1150項結果
健康

新北搶第一! 全台首座大型疫苗站落腳板橋 每天可採檢2000人

新北市政府上午宣布,因應未來市民接種疫苗需要,市府已在板橋江子翠重劃區完成全國第一座疫苗接種站,面積超過1200坪(約4000平方公尺),共有18個接種窗口,可同時使用。由於疫苗需按中央政府規定配發及接種順序使用,疫苗站啟用前,將暫時作為採檢站。新北市長侯友宜今(31)日上午在現場視察後表示,目前新北醫療能量依然吃緊,江子翠疫苗站初期將開三個採檢窗口,隨後視疫情發展擴充,預估最多一天可採檢2000人。

日期:2021-05-31

台股

疫情趨緩 台股準備挑戰17709高點?專家提醒要追蹤這個焦點和4個族群

毫無疑問,本土新冠疫情是左右5月份台股行情最主要的因素。本土疫情爆發後,加權指數先在5月的前2周急挫2500點,過去2周又連續反彈,迄上周五(5/28)大盤收在16,870點,重回各期均線之上,短期再破5月低點15156的機會降低,但直接向高點17709挑戰的期待則太樂觀。

日期:2021-05-31

健康

不封城可撐到10月?台大醫曝必做2件事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台北市今天進行四級警戒兵推,何時要封城備受關注,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王明鉅表示,目前三級警戒有一定的效果,若能做好大量的社區篩檢,以及更多、更快的確診輕症收納,才能夠在不封城,且繼續上班的狀況下撐到10月。

日期:2021-05-31

全台防疫報導

蘇貞昌拍板! 規劃「1萬元家庭防疫補貼」 統一在「這天」發放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30)日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八點於行政院召開紓困工作會議,聽取各部會報告紓困發放的準備作業及相關的政策內容,若下週一立法院三讀通過特別條例修正案,將在6月3日(星期四)行政院會提出特別預算案後,統一完整對外宣布各種紓困方案的具體内容。除本次新增的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因屬全新的方案且新增補貼對象人數眾多,基於籌劃時間及分流需要之考量,預計於6月15日起始啟動發放外,其他的紓困措施,凡符合資格且既有帳戶者,原則皆自6月4日(星期五)統一開始發放或受理。蘇貞昌也表示,本次紓困作業為了避免群聚,就去年已符合資格的紓困對象,應盡量直接入帳,另新增對象則鼓勵民眾線上申請,請各部會於今明兩天規劃好相關作業流程及執行細節。

日期:2021-05-30

全台防疫報導

別灰心,「自主封城」2周後才會看到成績!旅美台人談抗疫 給台灣10個忠告

去年COVID-19(武漢肺炎)在全世界疫情大爆發時,台灣因防疫成績亮眼,獲得了「防疫模範生」美名,然而時隔一年多,台灣也面臨了本土疫情快速蔓延的嚴峻考驗,澳洲墨爾本27日四度封城時,更以台灣為例,強調「避免像台灣一樣確診爆發」。一名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分享自身防疫經驗,也給台灣人10個忠告,希望大家冷靜下來,不要因為目前持續破百的確診數字而灰心,自主封城的成果「之後會看到的」。

日期:2021-05-29

國際總經

張忠謀一年前神預言!「疫情下能生存的只有連鎖餐廳」,各國經驗教我們的這些事…

在2020年3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全球掀起風暴,但台灣在那一刻,除了搶買口罩、酒精以外,生活尚未受到太大的衝擊。

日期:2021-05-28

全台防疫報導

為升級實戰演練做準備!新北防疫熱區再+1 侯友宜盼市民配合這3件事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8)日於防疫記者會中表示,新北市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累計已達2887人,疫情非常嚴峻、未見緩降趨勢,必須強化高風險熱區的防疫措施,因此,除原有的13區外,自明(29)日起,也會將蘆洲列為防疫熱區。

日期:2021-05-28

焦點新聞

企業湧捐款潮「挺醫護」》全聯捐3000萬元 富邦集團、國泰金、建商也響應

隨著國內疫情不斷升溫,國人愛心善舉開始湧入,連企業也開始響應捐款,投入防疫工作。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林敏雄就宣布,除了在這個月發出給所有員工半個月薪資的防疫慰勞金以外,也捐助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防疫專戶平台各1000萬元、疾管署1000萬元,總共捐贈3000萬元,做為協助第一線醫療防疫人員之用。

日期:2021-05-28

全台防疫報導

這些白目行為不要做!律師一張圖整理「疫情觸法懶人包」:第7種不只抓去關、最高開罰200萬

隨著每天新決策的公布,在大家人心惶惶的時候,想要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資訊是我們的本能,但是你知道,除了疫情最新消息以外,有哪些事是我們不能做的嗎?

日期:2021-05-28

全台防疫報導

疫情何時趨緩?談校正回歸的理論與實務

最近台灣COVID-19本土疫情嚴重擴散,人心惶惶,台灣全面在5月19日進入防疫警戒三級,最近又將三級延長至6月14日。這些中央地方對防疫政策的決定,以及媒體每天的評論,大多根據指揮中心每天公布的確診資料。但由於人力有限,疫情突然爆發後政策因應不及,造成各個環節大塞車,每天公布的確診資料無法顯示真實疫情,決策及討論當然失真,無法抓到癢處。

日期: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