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澎湖海邊,除了陽光、沙灘、比基尼之外,讓人難以想像在這樣美麗的海邊,竟有來自十五國的海漂垃圾,因為全球洋流與風向的影響而漂流聚集。不忍看到潔淨的沙灘變成垃圾場,O2 Lab海漂實驗室在創辦人唐采伶的帶領下,召集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漂藝工隊」,定期舉辦淨灘活動、海洋環境保育講座,還將海洋廢棄物變身成藝術創作,也帶動了當地的海洋廢物美學復興。
日期:2022-10-19
夜裡,醒來。睡不著了。伸手拿起手機,瀏覽谷歌新聞,嚇一跳,「黃義交墜樓」!仔細看了內容。69歲了。一人獨居。墜樓應無他殺嫌疑。
日期:2022-10-18
我曾經經手一個買賣案件,原本簽完約後應該照著正常流程進行,但就在案件才剛開始啟動時,屋主就一直急著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拿到全部的款項,不斷的催促我要儘快辦理。
日期:2022-10-18
這是一個難得的投資經驗,我一定要跟網友分享啊!投資人是我同學的父親,早年事業有成,晚年後專注投資好股領股利。
日期:2022-10-13
貝琳是我的忘年之交,72歲了,最近我們見面,聽她聊聊近況,她說最近很忙,我問她忙什麼,貝琳回答:「忙著分財產啊!」
日期:2022-10-13
劉品言在《華燈初上》中飾演「Hana」一角,精湛演技不僅受到觀眾好評也得到金鐘評審們的肯定,順利入圍第5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配角獎。接獲入圍喜訊後,劉品言也在IG發出長文分享入圍心聲,「我真的很幸福,能夠做著自己熱愛的事,還獲得這麼多關注與祝福,有時候覺得拍戲好辛苦,但看著有一大群更辛苦的人,與你一起完成鏡頭的每一秒鐘,一起瘋、一點都不苦,感謝華燈整個劇組團隊,是你們的用心與專業,創造了華燈宇宙,感謝每一個神隊友,能跟你們合作,真的榮幸又過癮,感謝金鐘獎與評審給的鼓勵...」(原文發布於3/16更新於10/12)
日期:2022-10-13
「越有錢的人欠銀行的錢越多,他們總是有辦法讓自己越花越有錢!」(原文刊載於2021/9/7,更新時間為2022/10/10)
日期:2022-10-10
編按:「防疫女神」賈永婕曾遭控對母親不孝,扯出舅舅、舅媽利用母親失智意圖搬空名下財產2700萬,讓賈永婕姊弟倆對親舅提告詐欺取財的家醜爭議。賈永婕先後發文說明原委,並於臉書寫下千字文,原來一切的開端,竟是因為賈永婕父親過世時,姊弟倆拋棄繼承、將家產全留給媽媽所導致。雖然台北地檢原本裁定不起訴,不過高檢署認為調查不完備,決定發回重審。而賈永婕之後也在臉書分享舅媽楊悅如放水核貸1.2億元被起訴的新聞,直呼自己原來碰上了「職業級」的金融詐騙慣犯,直呼「要哭了!原來還是有天理,還有公理正義的」。(原文刊登時間:20222/7/22 更新時間:2022/10/08)
日期:2022-10-08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一直是諾貝爾化學獎熱門人選,每年得獎呼聲都相當高,今年再度被日本化學領域學術新聞最大網站選出為熱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面對外界一片看好聲,今周刊與人在美國的翁啟惠連絡上,他謙虛說自己得獎機率不大。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已在週三(10/5)下午1745頒發,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學者凱洛琳•柏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學者莫代爾(Morten Meldal)及美國學者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共同獲獎,表彰三人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領域的貢獻。
日期:2022-10-05
編按:旅居台灣的香港知名政治評論家李怡周三(10/5)病逝於國泰醫院,享壽87歲。李怡一生追求言論自由,過去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文章,被視為立場反共。香港國安法施行後,他選擇落腳台灣,認為離開是完成最後的人生。他曾經在臉書寫道,從來只有成功人士會寫回憶錄,失敗者的回憶錄誰要看:我在《世道人生》專欄的告別篇最後表示「將會向愛護我的讀友,細說我一路走來的失敗的人生」,有不少讀友留言說不接受「失敗的人生」的說法,他們認為我的人生是成功而不是失敗的。就個人、家庭和事業這三方面來說,我的人生成績單當然絕非失敗。有點成績的原因主要決定於我生活的時代和環境,就像美國股神巴菲特說他的致富是因為他中了卵巢獎券一樣,我因為成長和志業開展期是在殖民地的香港,而且處於海峽兩岸和香港經歷大轉折的時代,「國家不幸詩家幸」,劇變刺激寫作者的思緒,而港英時代的法治及在97後一段時期的延伸,為自由的編輯和寫作生涯提供了保護傘,這是我人生之所以稍有成績的幸運因素。現在香港的年輕作家,才學在我之上,也沒有這樣的好運氣,要以寫作來維持生計都困難,真為他們惋惜。但回顧我一生的追求,卻是不斷的感受理想破滅、價值敗壞的悲哀。多年前,香港電台舉行「香港書獎」的頒獎禮,邀我參加,主持人問我,在港台主持「一分鐘閱讀」節目多年,是否覺得香港的讀書風氣有了改善,我回答說,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理想破滅在幾十年前就發生,當一個希望升起又接着破滅之後,我就對馬克吐溫的話深信不疑,他說,悲觀者與樂觀者的區別,是悲觀者掌握的資訊較多。對人類社會了解越多,對人性知道得越多,就越是不能樂觀。但悲觀不等於要消極。以寫作為終身志業的人,必須忠實於自己心中所想、所信奉的價值觀,我手寫我心,才對得起自己從事的工作。當然,所信奉的思想價值觀會經不起現實考驗而改變,那就仍然要忠實於這種改變,繼續我手寫我心。悲觀而積極,明知推動的價值難以實現仍然要推動,既是職責所在,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為了無愧於自己的一生。在事實敵不過謊言、真理敵不過強權的世界,在權錢色騎劫所有價值體系的世界,作為一個忠於自己的寫作人,很難避免不停地產生挫敗感。尤其是我寫作的時間如此長,面對的中國、台灣和香港的轉變如此大,回想我一生推動的不同時期的目標來說,我想到的無疑就是一個個挫折,是實實在在的「失敗的人生」。在以後的文字中,我會盡可能憑記憶講一個失敗者的故事。警惕我寫作的只有一點,就是避免陷入羅生門故事的美化自己的怪圈。而我在不斷挫敗之後仍然願意與讀友、特別是年輕讀友分享失敗人生的原因,是我常想起邱吉爾的名句:「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恆。」一個人的失敗人生或是一個人的終結,但不是後來者的終結。一個人的勇氣是他的永恆,也是後來者的永恆。邱吉爾的話推動我寫這個失敗者的故事,也是一直都是小有勇氣的故事。而《今周刊》在今年5月曾專訪李怡,評析香港政府以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逮捕香港「六一二人道支援基金」5位信託人,對香港社會具體影響與象徵意義,以下是訪談口述摘要。(原文刊載於2022/5/18,更新時間為2022/10/5)
日期: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