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07)「通膨緩解,成長放緩,經濟可能實現軟著陸。」接受本刊專訪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隆巴德利(Clare Lombardelli)這樣描繪2024年全球經濟。結論雖與多數機構的看法相去不遠,但她卻補上一句:「然而在此時,這些預測都還不到拍板的時候。」一趟問答,她解釋了此刻難下定論的原因:眼前仍有三大風險,必須密切觀察。
日期:2023-12-06
(今周刊1407)談及二○二四年全球經濟,電話另一端的知名經濟學家陶冬略微沉思了一下,彷彿一字一句,都要經過斟酌再三⋯⋯。隨後,他用簡短的四個字,試圖為來年複雜的國際總體經濟環境,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輪廓。「這,將是『政策之變』的一年。」
日期:2023-12-06
作為永豐餘的第二代掌門人,何壽川帶領這個近百年的企業一步步從造紙業跨到科技業。當淨零成為全世界當紅議題時,何壽川又要如何帶領紙業抓準「醣經濟」機會?
日期:2023-12-06
中國因為台灣議題,無理取鬧地對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採取貿易抵制,引發歐洲國家不滿,而立陶宛雖然暫時損失幾千萬歐元對中國的貿易,卻不曾屈服。德媒報導,立國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證實,中國解除大部分對立陶宛的「經濟施壓」,2國正在進行談判,已經接近和解,但被問到台灣時,藍斯柏吉斯強調這不在與北京討論範圍。
日期:2023-12-05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2-03
阿根廷與荷蘭大選,政治極端分子都贏得最高選票,引爆全球政治「川普化」的疑慮。不過,阿根廷與荷蘭病灶迥異,選民的「賭爛票」才是亂象的根源。
日期:2023-11-29
美中貿易戰之下,國際產業鏈逐漸走向二元對立。台灣長期受到中資滲透影響,若要擺脫「紅色供應鏈」的陰影,勢必要有更明確的法規,防堵法外中資持續入侵。
日期:2023-11-29
《年少日記》是電影裡少年的日記,也是香港導演卓亦謙對憂鬱反思的日記,同時,他更用這部作品,擁抱所有被壓抑、受傷的靈魂。
日期:2023-11-29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1-26
《今周刊》第2屆「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周五登場、3天的博覽會展期,預約看展人數已突破2萬人,不僅是年度最盛大金融饗宴,規模更勝以往,有逾130家國內外金融機構共襄盛舉。副總統賴清德親臨現場,致詞時盛讚今周刊對國家貢獻相當大:「這次聚焦三面向包括永續投資、數位金融、全民理財,也囊括40個重要論壇,可以說是含金量最高的博覽會」。「台灣重要金融業都參與盛會,年產值有1.45兆元,佔台灣GDP 6.41%,創造百萬工作機會,同時也擁有超過百兆元總資產,特別在上市櫃公司,金融業市值占總市值11.6%,僅次於半導體產業,若半導體產業是護國神山,金融業應該也是吧」!《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金融業成長有賴於台灣經濟穩定成長與政府各部門通力合作,賴副總統與財金首長們功不可沒,這次博覽會展示金融業與政府的豐富成果,相信大家可以滿載而歸。
日期: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