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64)不同於輝達GPU這類通用晶片,由一線雲端服務業者與博通、世芯-KY、聯發科等攜手打造的ASIC,正是各大雲端業者,試圖擺脫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的最佳利器。
日期:2025-01-08
面對金融科技快速湧現,金融產業引進創新技術打造金融服務場景的速度,已成為能否獲得消費者青睞的重要關鍵。而對金融產業資訊部門而言,最大挑戰莫過於在安全、穩定、合規等基礎下,導入現代化 IT 架構與工具,扮演支撐金融產業發展的後盾。為此,康和資訊特別攜手 IBM,在二〇二四年十月十六日舉辦「金融轉型創新局 科技賦能新未來」研討會,特別邀請 IBM 專家從軟體、硬體與資安各個層面透析分享,會中更進一步介紹IBM Z 大型主機,全力協助企業打造兼具創新、永續的金融環境。
日期:2024-11-06
(今周刊1444)《今周刊》根據商業模式、營收規模、成長率以及投資人等指標,從「新創一百大」中精選六家新創公司,產業涵蓋人工智慧、半導體、智慧製造、生技醫藥、航太科技與資通訊軟、硬體,訪談創業家們在創業路上,如何篳路藍縷,一步步實現夢想,並將來自台灣的技術或服務商業模式,帶上國際舞台。
日期:2024-08-21
(今周刊1444)台灣新創公司家數年年成長、早期投資金額、件數創新高,百隻獨角小獸嶄露頭角⋯⋯;台灣新創產業生態系正以可見的速度,形成物種多元、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機會存在,但挑戰也未歇,獨角小獸們如何茁壯、出海,仍是首要課題。
日期:2024-08-21
2024年唐獎宣布永續發展獎得獎人是奧馬爾·亞基教授,唐獎肯定奧馬爾·亞基教授在金屬有機及相關超多孔骨架材料上開創性的建樹,此種材料已廣泛設計成碳捕集、氫氣和甲烷儲存及乾旱地區集水之應用,對永續發展作出非凡貢獻。
日期:2024-06-19
「只要大盤氣氛不好,主力、中實戶就會炒一趟生技股……。」在股票市場,過去經常可以聽到類似說法。這個現象或許依然存在,但長期關注生技產業、生技投資的專家近來對我們說,台灣生技產業正在進化,「最大的進步,就是投資者的支持。」
日期:2023-05-10
今年以來,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經濟逐步邁入復甦軌道,內需開始回歸,商圈消費人潮「報復性」湧現……,但,這條復甦之路終究並不平坦。傳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與出口,前方各有各的挑戰。不過,挑戰之餘,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也正在加速扭轉其自身的產業地貌。在《今周刊》2023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中,我們帶您深入探討中國復甦之年的「虛與實」,以及兩岸三地產業發展趨勢的危與機。
日期:2023-05-03
能長期霸榜在《財星》前一百大的企業,多是具備應變快與逆境勝出能力的韌性企業,而愈快自我編輯重表象、不認錯等基因缺陷的企業,會愈快蛻變成基業長青的韌性企業。
日期:2022-12-21
市場有此一說,每當台股盤勢不明或指數走跌之際,生技股往往就是各方資金暫時停駐之處,因此股價總能相對有撐;但即使如此,當同事實際算出類股市值一年來的變化之後,生技股這回逆勢走強的程度,仍然令人驚訝。
日期:2022-07-06
儘管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台灣生技產業卻依舊繼續向上,在生技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新藥研發、藥品製造成為關鍵力量,藥華藥、合一兩屆生技股王如何開創巔峰?疫情後下一波生技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今周刊》生技100大報告將為你全盤解析。
日期: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