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台北市視覺系飲料恐怕「喝得到但看不見」。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向環保署提報,今年12月起禁止轄內連鎖或非連鎖飲料店、咖啡廳使用一次性塑膠杯,違者最高罰6000元;不過就有業者表示,紙杯比塑膠杯成本貴3元,還有部分飲品不適合紙杯,例如「漸層系」飲料就會失去美感。
日期:2022-08-07
2020年被視為ESG元年,當企業都走向永續經營的同時,民眾怎麼看?今周刊與市調機構益普索聯合調查發現,一般民眾對ESG的概念仍有一段差距。
日期:2021-12-01
海洋垃圾問題日益嚴重,破壞原有美麗的海岸景觀,更衝擊自然生態環境,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人加入淨灘行列,要還給地球一片乾淨海岸。你曾有過臨時想淨灘卻沒有工具而作罷嗎?有別以往淨灘前期繁雜的申請流程與淨灘完的垃圾整理問題。現在,新北市首創「淨灘合作社」,讓大家隨時輕鬆淨灘!
日期:2021-11-30
11月11日,環保署前署長李應元罹癌病逝,享壽68歲。消息一出,引起政壇一片譁然,總統蔡英文也公開哀悼,「他終其一生的奮鬥,可謂民主的鬥士、台灣的守護者。」
日期:2021-11-19
每年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大家會像過節似地致敬地球母星、獻上愛意。「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RE-THINK)年輕的執行長黃之揚因此忙翻了。二○一三年開始,他從一個「正常人」進入環境保護領域,很快闖出名號,很多媒體(包括《今周刊》),都想以訪問黃之揚作為「愛地球」的一種宣示。
日期:2021-04-21
新冠肺炎成為2020年干擾全球社會、經濟的巨大黑天鵝,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讓人們開始省思,此刻若不做出改變,將來還有選擇的機會嗎?未來,企業存在的目的是解決人類每天面臨的問題,不論是大型企業抑或新興社會企業,誰能針對社會與環境問題提出解方,並加以商業化,必能從社會參與中創造新的商機,臺北市政府搭建橋樑,積極媒合促成主流企業與社會企業合作的可能性,讓小蝦米與大鯨魚結伴同行,為產業增添創新亮點,打造宜居永續城市。
日期:2020-11-23
新冠肺炎、氣候變遷、資源短缺、居住正義、世代爭議,惡化的速度遠比改善速度快,「如果大家不改變,繼續歹活,最終只有死路一條!」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一開場忍不住說重話,「所以我們需要社會企業當作解方。」言談中,流露出對於社會企業的深深期許。
日期:2020-11-19
你可曾想過,甘蔗渣、鳳梨葉、香蕉樹幹,乃至於咖啡渣、葡萄粕等,這些過去得額外花費人力物力處理的農業廢棄物,事實上可被賦予第二、第三生命,搖身變成時下最夯環保材?位於南投的鉅田潔淨技術(後簡稱鉅田),致力於將廢物變黃金,以不砍樹、不製造新耗材情況下,研發各種植物性纖維吸管、杯蓋、餐具刀叉,取代一次性塑膠,獨家技術不僅是海外發明獎常勝軍,環保產品行銷全球30國,搶攻破億循環經濟財。
日期:2020-10-29
「我們要為台灣而變革!」台灣優衣庫執行長黒瀬友和在今日來台10周年暨2020年秋冬新品展示會上堅定地說。
日期: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