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上週六(10/29)晚間10點多發生大規模踩踏事件,截至週二(11/1)上午死亡人數來到156人,包括101名女性及55名男性,其中26人為外籍人士。在事發48小時後,有民眾接受中國媒體新京報專訪,將自己在梨泰院那兩小時的恐怖經歷說出來。南韓媒體也報導,當天萬聖節湧入超過10萬人潮,但現場維持秩序的警力卻不到200人。南韓警方說,當天因為首爾有抗議活動,警力都被調到其他地方,沒事先規劃人流動線,才無法在意外發生的第一時間,做出正確處置。
日期:2022-11-01
過新年的時候,不少退休的同仁都會回承大科技跟我祝福,我們也會一起聊聊近況,當然除了對於新的一年,大家都會互相關心,也彼此祝福彼此身體健康。現代人都注意養生,我也會詢問他們退休生活還愉快嗎?彼此的互動相當良好。他們會跟我說:「吳總,還是懷念上班的時候,有事做不用擔心錢,心裡有重心,人也比較不會生病。每天上班的路程當運動,現在大門都沒有踏出一步,早上起來就坐在電視機前面,健康也每日遞減……」,我當下聽了就很緊張,這樣的退休生活真的比較好嗎?
日期:2022-11-01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0-31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晚間的萬聖節派對活動導致至少154人喪生,一名目擊者也分享自己「扛著屍體」並親眼看著許多年僅20多歲的年輕人窒息而死的可怕經歷。
日期:2022-10-3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0-30
今周刊編按:南韓梨泰院推擠事故造成153死,多人受傷,震驚國際社會,許多目擊民眾第一時間在社群平台PO出影片、照片,更有民眾在人群中目睹同行的朋友慘被壓死,持續CPR長達1小時也沒能救回,本該開心的萬聖節活動成了人間煉獄,讓韓國人心碎。韓媒《朝鮮日報》報導,一位民眾表示,他和朋友特地從大邱到首爾參加派對,事發當天晚上走在巷子裡突然被人從後方推擠,他使勁穩住自己,還是被夾在人群裡,「被壓了30分鐘後,同行的朋友就被壓死了。我幫他CPR長達1小時,但脈搏沒有恢復。」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在經歷當時慘況的倖存者,也可能因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需要長期治療。台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周元華表示,梨泰院事件中的倖存者大多會出現焦慮等症狀,腦中不斷回想當時情境,因此會極度焦慮外,也不敢單獨一人,但又不敢再接進人群,急性期時會相當矛盾,但7成民眾在兩周內,都可以慢慢恢復正常生活。而曾在韓國當練習生的網紅宋讚養,臉書陸續發文更新狀況,他也寫下心情「雖然人的生命都一樣珍貴,每天都會有各種死亡故事,但這次的事件確實讓人產生PTSD」。宋讚養表示,當初世越號讓全韓國集體陷於痛苦,就是因為親眼目睹活生生的小朋友們慢慢喪失生命的「過程」,而這次目睹的過程比世越號事件還要更詳細,「為了活命尖叫的人、臉色發紫的人、暈過去的人、已經放棄的人、搶救的人、屍體、還有不斷往上升的死亡數據…」光是目睹這些過程就很有可能會產生陰影,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去care一下自己的狀態。(原文刊載於2015/5/15,更新時間為2022/10/30)
日期:2022-10-30
歌手蕭閎仁除了唱歌外,也在擔任越野車司機,載民眾到九份樹梅礦場來趟越野之旅,但日前卻驚傳他連人帶車翻落山谷,車上連他共5人,整台車嚴重變形,幸運奇蹟般保住性命。
日期:2022-10-30
南韓首爾梨泰院10/29爆發踩踏死傷意外,多人因參與萬聖節活動,卻不幸在窄巷中發生推擠引發骨牌效應,至少151人喪命、82人傷,而失蹤人數仍不斷飆升,截至台灣時間10/30下午1點已累計有3580起失蹤個案。南韓總統尹錫悅發表談話,指出南韓全國即起進入哀悼期至11/5結束。南韓推擠事件震驚全球,讓不少台灣人開始擔憂,年底的跨年活動該怎麼辦?有網友發文詢問,像在台灣跨年倒數結束後人潮多往出口走,「可是幾乎沒聽過什麼人擠人的意外事件,台灣民眾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除了在臉書,為南韓罹難者家屬致上深切哀悼,也指出在震驚的情緒後要引以為戒,審慎檢視大型活動的公安應對程序,以及人潮疏導機制,進一步透露北捷每一年的疏導計畫。藝人亞美將(鄧莉穎)也依自身經驗分享,當面對人潮擁擠的場所,保護自己人身安全要注意6件事。
日期:2022-10-30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0-30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