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品嘉建設關係企業子公司獲選台北市第一件公辦都更2.0松柏大樓最佳申請人,6月取得民生東路2個街廓1700坪基地的都更改建同意,並打算擴大基地範圍到6個街廓,共6000坪的基地範圍,並預計一年內完成全部基地的整合;今年並有40個都更案進行中,其中並有6個以上大規模都更案將在今年完成送件。
日期:2024-06-27
近期食安問題頻傳,位於新北市汐止區遠雄廣場「鴻屋咖哩」爆出疑似食品中毒事件,自6/19起有民眾因身體不適就醫,6/24再增2人通報腹瀉,累計10人就醫。新北市衛生局也命令該店停業。有民眾指出,一家三口6/17到該店用餐,回家後孩子開始上吐下瀉、發燒到40度,1天狂拉25次以上,醫院報告顯示,孩子血液或糞便培養都是沙門氏菌,等於這次確定是食物中毒,並通報衛生局。對此,新北市衛生局表示,1年內已接獲2次遠雄鴻屋咖哩疑似食品中毒通報,達暫停作業標準,故命遠雄廣場鴻屋咖哩自6/24起暫停作業,待該公司完成改善後,向本局提出改善報告,經審查同意及環境複查合格後,使得恢復作業。
日期:2024-06-25
不是「高富帥」也能吃軟飯!身高163公分,錢包裡連張紙鈔都沒有的四眼田雞,早稻田大學畢業,卻從來沒有想過去找正職工作,狐米坤自稱其貌不揚、身無分文、毫不上進,從大學時代開始「吃軟飯」,長達超過13年的「寄生生活」,省下上千萬房租和生活費,他是如何讓歷任女友心甘情願掏心掏肺還掏錢包?來自專業軟飯王的真實心聲!
日期:2024-06-21
新政府就職將滿月,立法院成為朝野攻防主戰場,行政院長卓榮泰週三(6/19)赴立法院報告立委職權相關修法的覆議案時,與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爭鋒相對,傅崐萁更是數度拍桌痛罵卓榮泰「你是行政院長!不是地方議會議員!」立院本週將續戰國會職權法案的覆議案,卓榮泰赴立院報告相關修法有窒礙難行之處,傅崐萁作為首位質詢的立委,一開始就火藥味十足。傅崐萁先是播放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備詢影片,嗆卓榮泰「這個是不是藐視國會?算不算對立委人身攻擊?」卓榮泰則回「花蓮縣議會質詢也很精彩」、「這是斷章取義的影片」,讓傅崐萁氣到狂拍桌用手指卓榮泰,「請你面對國會要謙卑!」而日前本法案進行二、三讀時,都有數萬民眾包圍立法院要求重新審查,國民黨這次也不敢大意,將於本週五(6/21)覆議案表決日,動員藍營支持者搭乘大眾運輸到立法院附近的路段集結,還遭到披露行程包吃包玩,不過對此藍營則澄清,是支持者自掏腰包,自己舉辦活動到立法院聲援。
日期:2024-06-19
非法性影像網站「創意私房」被封網後,日前在境外通訊軟體Telegram捲土重來,政府喊話全面封鎖,卻引來禁言、違反比例原則等質疑,網路治理界線該怎麼拿捏?
日期:2024-06-19
來到2024下半年,與民眾切身相關的保險新規定將上路,包含分紅保單不能以「高分紅」為話術、失能險區分意外或疾病所造成,以及旅平險實施新費率,當然還有最受關注的實支實付醫療險須正本理賠。實支實付醫療險須正本理賠,基於落實正本理賠及損害填補原則,每次醫療行為的理賠總額必須以該次醫療總費用為限,也就是說,若已有實支實付保單理賠,其他實支實付保單就僅能給付「差額」部分。對此,金管會表示部分產險業者認為擬定示範條款仍需一段時間,要求給予緩衝期,金管會也同意,因此緩衝期時間由公會自行討論;據媒體報導,產險業爭取10月1日上路,壽險業建議9月1日上路,在溝通後將同步建議10月1日上路。
日期:2024-06-17
「買0050? 還是直接買台積電(2330)?」今天台積電破900了(12日收盤價906元), 又更多人再次討論「買0050?倒不如直接買台積電!」真的是這樣嗎? 我來分享我的想法。
日期:2024-06-13
台股周五(6/7)終場小跌44.32點,收在21,858.38點,權王台積電(2330)下跌15元,收在879元。即使台股逼近22000點,也不影響存股族繼續買。而ETF始終是投資人的心頭好,觀察上周61檔台股ETF中,受益人增加的有32檔,其中新秀00946群益科技高息成長ETF一周就增加11206人最有人氣,其他前5名依序為006208、00921、0050、00915。對於剛進入ETF世界的投資人來說,不免擔心「買什麼股票就跌什麼、賣什麼就漲什麼」,存股達人艾蜜莉認為,如果還沒有學習好投資,還在初學階段,又或是沒有時間研究並整理屬於自己的個股清單,「一律建議買市值型ETF,這是最安全且不會錯過大盤成長的一個選擇」。
日期:2024-06-09
有時請假未必有什麼原因,也可能是純粹不想上班,或只是想把假請光。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她主管很喜歡追問請假原因,甚至還會酸她常常出去玩,為什麼請假時,主管一定要問原因呢?貼文曝光後,掀起網友討論。
日期:2024-06-08
理財專欄作家嫻人還在職場時,風險資產與非風險性資產比重約為44%與56%。直到被退休後重新調整理財規劃,風險資產比重反而提高了。退休後少了現金流,又可能有醫療等大額支出,為什麼還會如此安排呢?
日期: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