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六月宣布將高中以下教職員列為優先施打對象,但因造冊繁複,近期才有所動作;距離開學只剩一個月,教職員至少接種一劑的目標能否達成,值得關注。
日期:2021-07-28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認為混打是可行的;指揮中心表示,在可行的前提下,專家建議至少相隔8周以上,針對的目標群,目前以1至3類為首要考慮;不過只是先有實施的方向,指揮中心會考量各種的「可能性」後,才會做出最後的規劃。而英國牛津大學近日針對混打所做的相關研究,「最強的混打組合」跟著曝光了!
日期:2021-07-27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25)日做出決議,通過建議疫苗「可混打」的共識。雖然混打期程尚未定,由於台灣疫苗到貨量無法掌握,會中委員共識「混打順序及組合」是大難題。目前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開放AZ疫苗可混打mRNA疫苗(莫德納與BNT)。混打保護力、防重症能力為何?是否能抵抗世界正流行的Delta印度變種病毒株,本文整理國際期刊研究結果,供民眾參考。此外,ACIP昨也將高端疫苗納入公費接種的作業計畫,擬開放mRNA、腺病毒疫苗過敏者使用,未來也將設計混打研究,還有哪些爭議待解決?
日期:2021-07-26
為了提升更高的保護力以對抗新冠(COVID-19)病毒,「疫苗混打」已成為國際間熱門討論的議題,國外甚至已有實驗研究「混打」的效果更好。而就在昨(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過專家層層討論與辯論後,開放國內民眾混打疫苗;對此,老年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指出,他早就呼籲過要開放混打,並強調「腺病毒載體式疫苗+mRNA疫苗」,是當今保護力最強大的疫苗組合。
日期:2021-07-26
全國27日起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衛福部已研擬完成「托嬰中心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及「居家式托育服務(保母)因應COVID-19防疫作為建議注意事項」,各縣市政府於符合相關防疫管理指引下,可開放托嬰中心(含托育家園)及居家保母收托,不過仍須研擬配套措施及查核機制,以利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共同遵守,並強調於開放措施同時,更應兼顧防疫作為。
日期:2021-07-24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人數,截至7/21累計來到589.4萬人次,其中AZ接種 306.8萬人次,莫德納282.6萬人次,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24.35%。隨著接種疫苗人數逐漸增加,越來越多人在討論各式各樣不良反應,記者在接種莫德納疫苗後7天,也出現所謂的「新冠手臂」!究竟什麼是新冠手臂?只有莫德納這種mRNA疫苗會出現嗎?台大皮膚部教授朱家瑜與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針對「新冠手臂」等3個施打疫苗後,常見皮膚反應來解答。
日期:2021-07-22
20210727編按:第3輪新冠疫苗意願登記於7/20截止,全國約887萬人登記,其中495萬人有意願接種AZ疫苗,而新冠疫苗預約平台第4輪7/27起也開放預約,這次開放至38歲以上民眾(1983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可預約接種。除了38歲以上民眾外,宜蘭縣、基隆市因爲受颱風影響取消預約者,以及第三輪已收過簡訊但未完成預約者約144萬人,將陸續收到預約簡訊,施打時間自7/30至8/6,這次還是以AZ疫苗為主。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林嘉俊特別分享「AZ接種攻略」;那些人不能打AZ、常見副作用、注意是否有血栓症狀、出現副作用如何因應,醫師也不吝嗇分享自己的接種經驗。
日期:2021-07-22
國產的高端疫苗通過EUA!對此,台南市市長黃偉哲和桃園市市長鄭文燦表態第二劑要打國產疫苗高端,以表支持國產的心願。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二劑這樣子混打高端,「恐怕比較困難!」
日期:2021-07-21
這個夏天,你AZ了嗎?接下來1個月,台灣300萬人全部都打AZ,但網路上許多AZ副作用表格,來源自AZ仿單,數字是歐美人體臨床試驗。我最近發現一篇韓國的論文,同為亞洲人體質,由醫護人員接種AZ後報告副作用,數字比較細膩,感覺上更接近台灣人的反應。其中這9大副作用是:注射局部反應、局部壓痛、局部紅熱、局部水腫、全身反應、肌肉疼痛、發熱感、冷顫、疲倦,多數24小時至5天內都能緩解。
日期:2021-07-21
昨(20)日新增10例施打疫苗後死亡的案例,發言人莊人祥說明,當中有6例是施打AZ,另外的4例則是莫德納。另通報染疫死亡中,有1位死亡是有其他原因嗎?對此指揮中心也回答了。
日期: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