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台灣朋友跟我說:「你是美國人,讓台灣人和中國人自己解決他們的分歧。」我回應道:的確如此。然而,他們的解決方案確實會對美國產生重大影響,美國的行動同樣會影響到他們。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也能產生影響。這不是事實嗎?
日期:2024-09-30
編案: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博覽群書,不時剖析世界大勢,近日由印刻文學為其出版的新書「千卷耕讀一卷評」,展現其廣博而深入的閱讀力與思辨力,透過一篇篇深刻的讀後評論,帶領讀者橫跨科技、經濟、歷史、兩岸、文學與文化等諸多面向,思索、辨認當前看似當道的趨勢和潮流之中,真正關鍵的價值與問題所在。朱敬一在書序「膝蓋幫助閱讀,閱讀訓練膝蓋」一文表示,他在擔任台灣駐WTO大使3年期間,閒暇時只能瘋狂讀書,還將自購的書約百餘冊彙集捐出,供同仁免費借閱。每本書還附上一頁簡短提點,有點像是書評,「提點慣了,寫下書的評論也就漸成習慣了」。「要寫100本書評背後必然有10倍以上的知識基礎,否則內容必然乾澀」朱敬一強調他所寫的書評 ,經常有超越書本範圍的拓展延伸、另類思考、反例析辯、旁涉其他,書名取作「千卷耕讀一卷評」就是刻劃這背後的準備功夫。我們特別精選其中「《中國的執念》從外媒記者的角度,了解兩岸三地」一文分享給大家閱讀。
日期:2024-09-30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網路上的YT影片,大概就是計算如果每月定時定額3千或5千元,投資某項商品經過30年的複利,這商品也許是股票,也可以是存股或者ETF,總之,一般人這麼做也會得到一個500萬、800萬之類,看了真的很讓人心花怒放,大概是這樣的數字,觀眾就覺得這樣足以退休。其實讀者這邊要特別留意,影響退休所需金額的變數也很多,不只是投資的商品報酬率有多高,而是「餘命期間長短」與「低估通膨」。
日期:2024-09-30
30歲,被許多人認為是達成「第一桶金」、「成家立業」幾個階段性目標的年齡。IG圖文作家「30節約男子」卻在30歲時就負債50萬,在一次契機下,他徹底審視自己的理財觀念,花2年時間,從月光族翻轉出百萬存款,他的切身經驗,想要存下錢,想清楚自己的存錢動機,開源節流、外加斷捨離,同時做好預算規畫,多管齊下打造自己的生財體質。
日期:2024-09-30
回顧過去,科技浪潮讓投資人目光聚焦美國,歐洲股市估值相對走低。荷寶認為,歐洲企業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及差異化商業模式,目前價格具吸引力,透過深入研究及精確選股,方能挖掘長線贏家。
日期:2024-09-30
中國經濟持續惡化,資金不斷流出,股市一落千丈,百業蕭條,大量工廠、企業裁員,各地失業率居高不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坦承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是發展中、轉型中的問題」,卻又變本加厲打壓言論、集會等基本人權,肆無忌憚迫害異議人士,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期刊26日披露,習近平近期加強打擊「獨立思考」,以阻絕關於國家經濟的「悲觀想法」,即便是如中國社會科學院這樣的部級單位和一級智庫也難以倖免。
日期:2024-09-29
當單身獨居老人是普遍現象,如何保護養老財產?甚至保護遺產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安排,是單身獨居必看的防詐攻略。
日期:2024-09-27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日期:2024-09-27
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多項重磅經濟措施,包括近期將降準0.5個百分點,並進一步降低市場基準利率等。外媒引述多家外資投行分析師認為,當局加碼寬鬆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未來幾季有推出更大膽寬鬆政策的空間。但亦有分析師認為,離「火箭砲式」刺激還差得遠。
日期:2024-09-26
「擁有台積電卻不搭計程車,省錢真的是一種信仰?」前兩天從朋友那聽到了一個省錢的故事,一群人相約唱歌,唱歌費用大約600至800元,唱完歌後太晚了,錯過了最後一班捷運,而且下著小雨,於是有三個住同方向的人在討論要不要一起搭計程車回家。
日期: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