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發動「以鄰為壑」的貿易大戰、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縮緊移民政策……,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種種顛覆作法備受爭議。在高來高去的國際政治、經貿博弈中,川普或許必須手段耍狠、心機算盡,但對於即將踏出校園、走進複雜世界的大學畢業生來說,第一堂課,終究是要堅固著貼近普世價值的本質初心。於是,在二○一九年美國各大學畢業典禮的名人演講中,不時可以聽見受邀者有意無意地針對川普政策提出警醒。在哈佛,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畢業生以「世界主義」取代「孤立主義」;在麻省理工學院,富商彭博力促畢業生們關注環境永續,扭轉氣候變遷;在舊金山州立大學,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則以多元包容接納移民,為演說核心。三位領袖,雖然不是「川普粉絲」,甚至未來就與川普站在對立面,但他們所強調的合作、永續、包容精神,的確也是價值混亂年代更須抓緊的人生準繩。《今周刊》節錄以上三段畢業致詞,看見政商領袖對年輕畢業生的殷切期盼。
日期:2019-06-12
美國總統初選民主黨參選爆炸,超過十四位表態競逐,他們共同點是反川普、左傾,強調社會福利,貧富均衡,二○二○年資本主義的大本營極有可能上演「左右大戰」。
日期:2019-03-13
約翰.柏格生前最後受訪,警告二○一九年市場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奉行「長期投資」的他,罕見提醒投資人,「最好先把足夠的錢提出來」。
日期:2019-01-23
1960年代的教訓不斷重演,投資人永遠追高殺低,迷失在泡沫之中。巴菲特歷經多個經濟循環後仍屹立不搖,他的價值型投資方式,值得投資人深思。
日期:2019-01-09
編按:新出爐的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賓森(James Robinson),曾於2018年12月訪台,並接受《今周刊》專訪。他在2019年1月第1151期《今周刊》刊出的專訪中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確實大步邁向廣納型經濟制度,並造就可觀的經濟成長,但這些仍屬於榨取型政治制度的產物,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利益是維持全面統治,由黨掌控一切的發展模式,無法持久永續。羅賓森也提醒,台灣的民主制度確實很成功,但中國擁有很多手段,可以破壞這得來不易的成就。例如以中國擁有的財富,足以在台灣內部製造一批特權精英,打破台灣廣納型的政經制度。他警告,「如果台灣人想維護現有的民主、自由,必須建立明確的集體意識,不能被輕易分化」。(原文刊登於2019/1/9,更新於2024/10/14)
日期:2019-01-09
十一月不能錯過探訪故宮的機會,讓我們走進雷諾瓦的煎餅磨坊、聖米歇爾大道、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橋、聖維克多山等法國知名景點,一探法國美好年代的風華。
日期:2018-11-14
三十八年前,金瑞瑩工業董事長黃進興離開家族企業,從彰化鐵皮屋起家。如今,他們的技術讓美國重機龍頭哈雷機車到精品Coach都離不開它。
日期:2018-11-07
去年七月,中國宣布「洋垃圾禁令」之後,讓世界各國正視垃圾處理危機,而如何就地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讓垃圾回收、物盡其用,更是必須學習的課題。
日期:201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