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如何紓困與振興?這個議題影響了未來的經濟結構,目前幾乎已成了各國輿論的關注點!在法國《世界報》上,多名學者所提出的八大建議幾乎都和綠色經濟的建設有關,這些建議不但有其共識,且能夠在危機中協助經濟轉型,如地球永續,預防疫情,都是重要的經濟轉型方向;而內容包括建築節能、大眾運輸、儲能、電動汽車、自行車、綠能、氫能,以及保障自身健康的農產品供應等。
日期:2020-06-30
我看過許多年老父母重複犯下不少財務的錯誤。有人歸咎父母沒有適當規劃,但大部分要怪罪成年子女逃避責任...(編按:本文主要以美國為例,但同樣的退休養老問題,值得台灣人借鏡。)
日期:2020-06-29
去年,由時任金管會主委的顧立雄(現任國安會秘書長)與前央行總裁彭淮南這兩位超級代言人力挺,在市場上造成轟動的「好享退」全民退休投資專案,推出即將滿一年,儘管過程中市場遭遇貿易戰、疫情等紛擾,最終9檔基金中,仍有8檔繳出正報酬,其中表現最好的國泰泰享退2049目標日期組合基金,甚至有近8%的報酬率。
日期:2020-06-24
每位帶領新鮮人的職場導師,請先想想當年初初入職的自己,再以同理心看待眼前這塊「木頭」。你的格局高度、雕琢功力,將深深影響木頭的未來價值。
日期:2020-06-24
父母正在老去、朋友、親人也可能突然面臨無常、跑醫院跑到會怕,還在焦慮著自己的「現況」,又為來日並不方長的「未來」擔憂,原來不是每個告別都有時間好好準備,原來會痛的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日期:2020-06-23
「等有時間了再說」與「要是當時做了就好了」兩件事,合起來叫「來不及」,這就是《今周刊》出版這本「拒當下流老人」特刊的初衷。即使你年收入達平均水準,只要發生突如其來的「萬一」像是過度醫療搶救下,讓你活得生不如死,龐大醫療費、失智失能、甚至父母未預立遺囑,交代財產等身後事,結果家人爭產,不勝唏噓。一夕之間,世界崩塌,你的「不變」並無法「應萬變」。
日期:2020-06-22
越來越多專家在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真的會再來第二波,有效疫苗問世之前,投資人都必須懂得與其共處,善用「SAR拋物線指標」,掌握個股趨勢波動。
日期:2020-06-22
中央氣象局在官網提供民眾線上觀看日偏食和日環食,其中在澎湖吉貝國小的直播影片,一開始直播,迅速吸引超過1萬人在線上等,留言區討論熱烈,網友說「大家都買好飲料炸雞了嗎」、「好興奮啊」、「還是現場看比較震憾,但我要顧店,只能看直播」。
日期:2020-06-21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