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48)總統賴清德承諾、行政院經發會列為重要目標、金管會全力推動……,再一次,台灣力拚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眼前有絕佳的天時,也有更務實的政策思考,但20年來讓台灣金融中心夢屢屢夢碎的僵固法規與監理心態,仍然需要用最強的決心、跨部會的通力合作,一一化解。
日期:2024-09-18
國旅住房為人詬病的高房價、低品質,早已不是新鮮事。隨著今年以來飯店住宿率、房價雙降,近日有飯店業者揪團降價自救。但光是降價還不夠,能否增加體驗、經營出特色,才是突圍關鍵。
日期:2024-09-18
台鐵今年公司化後,仍止不住虧損,資源、運作效率都沒到位,遑論落實各項改革,面對人力缺額、設備更新等需求,凍漲二十九年的票價必須合理調升。
日期:2024-09-18
熟悉美國科技業生態的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認為,從商業邏輯來看,美國找台積電去亞利桑那州設廠,毫無道理可言,因為美國市場的消費者不是直接買晶片,而是搭載晶片的終端產品。從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流程來說,從半導體生產、封裝到最後產品組裝,到今天都是由亞洲執牛耳。其次,台積電「在竹科是老大,講一句話大家都過來,但在鳳凰城英特爾才是老大,不是台積電,它講一句話沒人理它」。楊應超觀察,台積電在鳳凰城有三大人力問題,第一是成本高,第二是一流人才都被英特爾挖走了,第三是外派當地的台灣員工可能三年約滿後就跳槽,等於台積免費幫同業訓練人才。楊應超也強調,台灣既然是美國的盟友,就不宜對美國有求必應,盟友關係應該是雙向互惠的。美國既然需要有世界級半導體實力的台積電去設廠,台灣應該對等要求美國提供我們需要的資源,不論是國防軍備或其他領域的東西。「在國際事務上,最重要的就是,拳頭大就是實力。台灣是有實力,真的要好好把握住,不要放棄這麼好的實力。」
日期:2024-09-17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深陷京華城弊案遭到羈押禁見,日前包括「三立新聞」、「鏡週刊」、「菱傳媒」等多家媒體報導,柯文哲遭查扣的USB中有「小沈1500沈慶京」紀錄,台北地檢署主動分案調查洩密罪,週一(9/16)上午傳喚三立新聞記者馬郁雯到庭說明,庭訊約1個多小時結束。北檢指出,近日媒體報導的消息來源均非來自地檢署、廉政署、調查局及法院等相關公務人員,依目前查證情形,足認本案偵辦團隊絕無洩漏偵查內容之情事,請外界別再以臆測測、捕風捉影之方式,無端指摘本署或偵辦團隊有違反偵查不公開之情事。另外《鏡週刊》16日也發聲明證實,有兩名撰稿記者於上週四(12日)下午以證人身分應訊,並堅守媒體天職,保護消息來源,不但未透露爆料者身分,亦未交出手機,偵訊歷時一個半小時才結束。
日期:2024-09-16
有一位訂閱戶來信,自陳目前台股總部位為200萬元,但主要是股票質押而來,目前佔部位50%的群益證,帳面損失達10%(約11.5萬元),問我該怎麼辦?
日期:2024-09-16
週二(9/17)就是中秋節,往年家家戶戶總會提前準備好烤肉器材,和親朋好友一起烤肉歡聚,但近年戶外烤肉風氣似乎下降不少,網友紛紛指向讓眾人烤肉的興致銳減的原因是它!
日期:2024-09-16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深陷政治獻金和京華城等相關案件遭羈押禁見,財團法人台灣民意基金會週一(9/16)上午發表即時民調,調查結果顯示,與上月相比,台灣人政黨支持傾向變化不大。民進黨略增 1.3 個百分點,國民黨原地踏步,民眾黨下滑 1.8 個百分點,時代力量上揚 3.8 個百分點,中性選民銳減 5.2個百分點。民調認為,藍綠兩黨目前都沒有因民眾黨落難而明顯受益,絕大多數小草(民眾黨支持者)不離不棄,民眾黨支持度只下滑 1.8 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只有 13%支持者退出支持的行列,87%原有支持者選擇繼續支持。而第三勢力小黨時代力量原本已奄奄一息,上個月支持度只剩 1.3 個百分點,如今卻飆漲近3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2024 總統大選前一個月相比,台灣社會對柯文哲的好感度,從 40.5%下滑到現在的 29%,意味憑空蒸發 220 萬人以上的好感,台灣社會對柯文哲的感情溫度 44.91 度。而韓國瑜(38.17 度)和蔡英文(42.98 度)也曾拿下個人相對低分,不過後來都鹹魚翻身,繼續發光發熱,民調解讀是因這兩人沒有牢獄之災。
日期:2024-09-16
因應消費旅程的碎片化,移動管理和移動消費需求滲透到各種生活場景,行動商務在2023年的商機已達1.4兆美元,預計2024至2031年將以26.4%的年複合成長率快速成長(IMARC Group,2023)。AI技術帶來的行動智慧應用趨勢正快速改變市場格局,其將如何影響消費者生活和促進企業營運效率和創新呢?
日期:2024-09-16
《2024臺北永續城市論壇暨淨零城事展》共計2日活動,今日圓滿結束,三大主題展區邀集許多創新商模、科技淨零、循環經濟的領頭企業,吸引超過2,000名與會者。論壇議題聚焦於如何將循環經濟、綠色生活與日常消費行為結合,促使永續理念進一步融入市民的生活選擇,成功串連政府、產業、民眾對於永續轉型的合作共識,促進臺北市民為淨零目標共同努力。
日期: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