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3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11-25
產業時事

保障健保點值不入法,主決議要求明年中「1點0.95元」!八大醫事團體喊落差,但仍感謝支持3訴求

衛福部多次對於健保點數入法表示疑慮,擔憂將造成健保崩盤,民眾須繳的保費上漲。立法院週二(7/16)以不入法,改通過主決議的方式,要求衛福部應進行健保具體改革,於明年6月30日前要達到平均點值1點0.95元,以維護全國醫事人員權益。對於這樣的結果,醫院院長、國民黨立委蘇清泉表示「非常失望」,用主決議和附帶決議方式通過,有多少效力,他和醫界都打上問號。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與八大醫護團體也發表共同聲明指出,院會通過的「主決議」雖然與醫界的期待有些許落差,不過仍感謝立法院各黨團共同支持醫護加薪、保障點值、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三大訴求。

日期:2024-07-16

職場生活

醫界要求健保1點1元「會幫醫護加薪20%」!薛瑞元希望先加薪,醫改會:沒入法,沒有強制力

台灣健保制度便宜又方便讓國際都稱羨,不過血汗醫護、薪資待遇等問題長久以來在醫界也被討論。立法院舉行公聽會,醫界團體要求健保點值1點至少1元,若可達成就幫醫事人員加薪可望達20%,且由公務預算補齊需求與預算缺口。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二(5/7)出席醫福會優秀護理人員頒獎典禮前受訪指出,醫事團體在公聽會提出的建議可考慮,但希望模式改採「先替醫事人員加薪」20%,達標醫院保障1點1元,未達標者就無法確保健保點值。薛瑞元表示,健保署長石崇良提出將DRGs診斷關聯群住院支付制度,也就是「包裹式給付」作為保障健保點值項目,將現行DRGs占比19%提升至6成,達到住院重大傷病患者照護1點1元保障,也是可行方向。對此,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受訪表示,不意外部長會這樣要求醫院,因為就數據來看,點值保障不代表醫院就會替醫務人員加薪,也不代表會有好的醫療品質。

日期:2024-05-07

產業時事

缺乏政府監督 民團憂市場、醫療失序 取消參考範圍 掛號費亂象誰來管?

衛福部因法理及讓醫療院所反映成本,三月四日廢止長達十四年的掛號費參考範圍,並指市場機制、公平會及地方衛生局可避免哄抬價格;民團卻擔心掛號費及醫療亂象再度湧現。

日期:2024-04-17

產業時事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今預告截止,醫改會提10項應公開資訊!健保署:新制何時上路?待陳時中拍板定案

編按:健保部分負擔調整週三(3/30)預告期截至,新制何時上路,將由衛福部長陳時中拍板定案,3月初醫改會具體親自向陳時中提出10項應公開的資訊清單,盼部分負擔調整應要實證基礎,再來說服民眾,健保署今天表示,會持續彙整各界意見向陳時中面報,並由陳時中拍板定案。

日期:2022-03-30

職場生活

振興三倍券還能捐款做公益!「醫改會」讓台灣的醫療環境更好,愛心捐贈綁定教學

醫改會成立於2001年,由一群來自中研院、台大及政大的學者,及關心台灣醫療環境之社會賢達所發起成立,中研院張苙雲教授為創會董事長,後由政大勞工所劉梅君教授接棒擔任董事長,現任董事長則為台大社工系劉淑瓊教授。

日期:2020-07-05

幸福熟齡

《病主法》上路周年總盤點 最後一哩路上的三道坎

全亞洲第一部以「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為原則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自二○一九年一月六日上路,迄今剛滿一周年。這部立意想讓全民好好走完「最後一哩路」,實踐真正自主善終的新法,到底距離目標還有多遠?

日期:2020-01-08

產業時事

醫院商標屢傳爭議 病患擔憂個資外洩 醫改會:問題出在「不透明」

(20191004編按:查詢衛生福利部醫事查詢系統,原與臺安醫院鬧雙胞的「臺安101診所」,已於日前改名為「信義101健康管理診所」。)臺安醫院與臺安101診所間的商標風波未平,讓人越看越不明。日前有公司發言人向本刊表示,之前因「臺安醫院」網站關係,搞不清「臺安醫院」及「臺安101診所」的差別,誤以為兩者屬於同一醫療體系,以致於安排員工至「臺安101診所」做「臺安醫院」體系的健檢。

日期:2019-07-04

財經時事

要如何治療?能不能 你知情、你同意、你決定

源於美國的「明智選擇」運動,將艱深的臨床醫療指引,轉化為一般大眾都能理解的資訊,建構醫病之間的對話基礎,讓病患選擇真正符合需要的醫療照顧,值得台灣借鏡。

日期:2019-02-26

保險稅制

健保費繳少用多 改「家戶總所得」有解?

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未來醫療支出還會更高。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使用健保藥費,占全年總藥費比例約四成,繳的人少、用的人多,健保收支瀕臨警報線,下一步該怎麼走?

日期:2018-10-11

財經時事

醫病間資訊透明化、解決補償爭議 醫療過失除罪後下一步:健全調解機制

《醫療法》八十二條修正案日前三讀通過,儘管許多醫師樂觀其成,然而有另一派來自法、醫界,乃至民間團體的聲音則提醒,若後續的鑑定及調解機制未進一步完善,醫界恐難真正遠離濫訴幽靈。

日期: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