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趙可式,59歲時確診乳癌,化療後身體暫時恢復,然而2019年發現癌症骨轉移,且已到第四期,若不做治療處置,醫師評估存活期只有半年到一年。當安寧之母成為安寧病人,趙可式坦然面對,身為晚期癌症的病人,她已做好5個準備,迎接終點。
日期:2022-08-19
「等有時間了再說」與「要是當時做了就好了」兩件事,合起來叫「來不及」,這就是《今周刊》出版這本「拒當下流老人」特刊的初衷。即使你年收入達平均水準,只要發生突如其來的「萬一」像是過度醫療搶救下,讓你活得生不如死,龐大醫療費、失智失能、甚至父母未預立遺囑,交代財產等身後事,結果家人爭產,不勝唏噓。一夕之間,世界崩塌,你的「不變」並無法「應萬變」。
日期:2020-06-22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日期:2019-04-08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在中天電視主持《文茜的世界周報》已有13年半,昨(16)日歡度生日時,透露今年2月底發現自己容易喘、呼吸困難,檢查後得知肺部長腫瘤,經醫師評估後須進行肺部手術,不得已得向節目請假2周,暫別螢光幕休養。而這也是她13年半以來首度向節目請假。
日期:2019-03-17
源於美國的「明智選擇」運動,將艱深的臨床醫療指引,轉化為一般大眾都能理解的資訊,建構醫病之間的對話基礎,讓病患選擇真正符合需要的醫療照顧,值得台灣借鏡。
日期:2019-02-26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日期:2019-02-26
編按:對於醫師究竟應否適用《勞基法》,醫界內部意見呈現高度分歧;而執業年資,恰好是區分贊成與反對陣營之間,最為清晰的一條界線。部分要求合理權益的醫師,認為「醫界大老」難以從第一線從業人員的視角,看待醫療環境問題;許多資深醫師則因為「我們以前都是這麼走過來的」,而無法理解改善醫師勞權的訴求。
日期:2018-10-03
五・四%、一九·七%、五○%,這三組關鍵數字,藏著當前對你我健康的最大威脅。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二○一六年,台灣有九三七二人死於肺癌,占所有死亡人數的五・四%。這個死亡數字,不只超過男性發生率最高的結腸直腸癌、女性發生率最高的乳癌兩相加總,更首度比過去的「國病」肝癌造成的死亡人數還高出逾千人。
日期: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