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交通的底線,也是城市的生命線。桃園市政府持續推動以人為本、包容弱勢的智慧城市願景,落實「人本友善168」計畫,透過行穿線退縮、擴大街角、增設行人庇護島,通學廊道與高齡友善示範區,搭配4大AI科技系統,跨局處守護用路人安全,讓馬路不再如虎口,獲得2024 Gartner政府數位創新服務獎亞太區亞軍與首爾智慧城市銅牌,是臺灣唯一獲獎城市。
日期:2024-11-07
為增進行人安全,行政院今年啟動4年4百億元計畫,改善易肇事路口,為何民眾仍無感?臨停空間不足、行人路口改善進度慢,以及地方政府執行有難處,都是待解問題。
日期:2024-07-10
編按:5月起警方已開始針對「路口不停讓行人」進行取締,加上台南女童過馬路遭撞身亡事件,讓國人更重視行人「行」的安全,但憾事仍不斷。週六(8/19)又再發生82歲老翁走斑馬線遭左轉公車撞上拖行20公尺,送醫搶救不治身亡。發起「「還路於民大遊行」的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表示,此事故明顯斑馬線設計不當及轉彎處人行道未做突出設計,導致駕駛人轉彎視距不良。行政院院會上周四(8/17)即拍板通過4年期的「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及提出「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立法,訂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在2030年前降低30%的目標,長期則朝「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邁進。而《今周刊》早在6月針對行人號誌改革做報導,指出交通部大力推動行人專用時相,盼降低行人事故率執得肯定,但設置尚缺統一原則,讓地方無所適從。學者提醒,號誌只是改革起點,中央應盡快從環境著手,提出改善行人空間的全國性計畫。(原文刊載於2023/6/14,更新時間為2023/8/20)
日期: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