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麻疹病例創下近5年新高,已累計16例確診個案,掌握接觸者超過3000人,麻疹多數透過接觸跟飛沫傳染,空氣傳播機率相對較低,但仍應避免去人多擁擠處。今周刊整理10個麻疹相關問題,包括是否該接種麻疹疫苗、麻疹症狀、麻疹潛伏期、傳播裡有多久,讓民眾正面應對、別過度恐懼。
日期:2025-01-10
農曆春節將至,流感人數激增、麻疹疫情升溫都引發民眾關注,衛福部長邱泰源週四(1/9)表示,會跟廠商協調,提供足夠的疫苗,讓有必要的人能夠順利接種。「請大家不用搶打麻疹疫苗。」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重申,即使有充足的自費疫苗,大家也不需要搶打,因為國內群體保護充足,請大家先讓醫護人員施打,另外就是要前往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南亞麻疹流行國家可考慮自費接種。羅一鈞說,目前對台灣和鄰近國家威脅最大的還是流感,今年我國的流感疫苗吻合度很好,所以打流感可有效預防病毒,強烈建議大家春節前都能接種流感疫苗。民進黨立委、醫師王正旭指出,今年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從2023年流感疫苗對於65歲以上長者的效果來看,有打疫苗可以降低重症風險達7成5,降低死亡風險近7成。
日期:2025-01-09
傳染力極高的麻疹疫情狂燒!據疾管署統計,目前國內已累計16例確診個案,已掌握接觸者來到3123人,其中1609人監測期滿,國內麻疹病例數創近5年新高。據疾管署最新更新的足跡資訊,新增的確診者在可傳染期間分別有臺北市、臺中市,以及高雄市等公共場足跡,也有搭乘大眾運輸,包括人潮眾多的台北捷運;值得留意的是,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發文提醒,北榮已已設置警示系統,只要出現有接觸史的病患就會立刻發出警示,並規定醫護要穿上隔離衣並戴N95口罩。張德明在「張德明風濕病圖書館」粉絲頁指出,新的一年開始,第一周的第一次門診,進診間就穿上隔離衣,「立刻被黃袍加身,真是好兆頭。」他解釋,原來是院內收治到一名病患有麻疹接觸史,醫院電腦資料已設置警示系統,只要出現有接觸史的個案就會立刻發出警示,目前醫護都要穿隔離衣,並戴上N95口罩,以防堵疫情繼續擴大。
日期:2025-01-09
在當今社會中,健康生活、環境永續以及樂齡學習成為人們所關注的三大重要課題。為了在這些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雲林智慧健康步道」計畫。這一計畫不僅重視民眾的需求,還致力於選擇步道位置,確保其能成為安全舒適的活動場所。目前,雲林縣內已設置了10處健康步道,包括:雲林溪籽公園步道、土庫水岸步道、雲科大雲夢湖、林內鄉驛站、北港運動公園、斗六藝術水岸園區、斗南田徑場、農博公園、華山步道及椬梧滯洪池。
日期:2024-09-19
「何時要結婚?」、「何時生小孩?」、「做什麼工作啊?」…每逢過年,親戚間連珠炮般的問題便會劈頭就問,過年團圓本來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面對敏感問題,究竟應該如何接招,才能夠不失禮又不內傷的應對這些關心的問候?這篇整理 10 招來幫助大家。
日期:2024-02-09
總統蔡英文週二(7/25)上午前往台北內湖區三軍總醫院,探視基隆彈藥庫爆炸的受傷官兵,午間即身體不適,快篩後呈現陽性確診,隨即宣布取消原訂下午到台南視察「民安9號暨萬安46號演習」、以及視導中央氣象局的行程。這也是打過三劑高端疫苗的總統蔡英文首度確診,去年她因接觸確診者隔離。
日期:2023-07-25
猴痘疫情再爆15例!疾管署週二(5/9)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為14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個案,再創單周新高。其中14例為本國籍男性、1例為外國籍男性,居住縣市以北部9例最多、中部5例、南部1例。此外,猴痘防治需求,緊急增購2萬瓶疫苗(約可提供6萬人次接種)已運抵台灣,待完成通關封緘審查及驗收等作業程序後,將撥配至各縣市衛生局擴大疫苗接種服務使用,預計於下週開始提供預約接種。
日期:2023-05-09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行政院長陳建仁周二(4/25)拍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提降級解編的規劃,預計5/1解編,自指揮中心在2020年1月20日成立至今,陪伴台灣民眾經歷1197天,將在解編後轉型為「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象徵台灣正式進入後疫情時代。自2020年1月20日至今,新冠肺炎開設記者會場數達958場,上線觀看人數最高的一天是2021年5月24日,高達15萬1451人。當天本土確診病例新增334例,在校正回歸後突破500例,引發民眾高度關切,因為5月22日指揮中心首次以「校正回歸」來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數。
日期:2023-04-25
4月17日口罩鬆綁準時上路,僅醫院照護機構和救護車規定要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本週會有指揮中心降級、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等級調降等相關時程宣布,未來也會規劃將口罩配戴規定納入醫療院所與機構常規化指引中。對於明天週一口罩解禁範圍,指揮中心宣布搭乘公共運輸可免戴口罩,校車、幼兒園專用車及校園接駁車比照辦理,但醫療照護機構、救護車這2場域仍須按規定全程佩戴。另外,羅一鈞表示,降級後公費疫苗、抗病毒藥物、清冠一號都會持續公費提供,法定傳染病個案中重症、併發隔離費用也都將由中央支付,目前食藥署、中醫藥司等針對公費疫苗、抗病毒藥物、清冠一號等藥物廠商展開輔導,盼協助相關廠商申請正式藥證。目前口服抗病毒倍拉維製造廠商輝瑞已提藥證申請,莫納皮拉韋則是還沒有,快篩試劑授權以指揮中心解散為準,部分規定為今年6/30,目前市面流通的快篩不會受指揮中心解編影響,但授權到期後除非有正式許可證,否則不得新進口或製造,食藥署也會協助輔導申請正式藥證。(原文刊載於2023/4/13,更新時間為2023/4/16)
日期:2023-04-16
輕症隔離新制將於週一(3/20)正式上路,輕症個案免隔離、免通報,改採「0+n自主健康管理」。新制上路後,總計有7項措施將會取消,包括「輕症強制隔離」、「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居家照護對象)開立」、「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象自主防疫(0+7)」、「輕症通報丶提供確診數位證明」、「確診者簡訊、自主疫調回報」、「居家照護遠距諮詢」等,另喪葬方面「確診個案儘速火化」也取消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也在規劃其他防疫措施鬆綁事宜,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先前表示,規劃4月10日開始取消住院及陪病者的例行篩檢,預計會在4月底降級或改類,最快4月中旬可能就會開放大眾運輸免戴口罩,4月底甚至有望改類降級,往常態生活邁進。以下《今周刊》整理輕症免隔離相關新制問題,供民眾參考。
日期: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