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利劍演習歷時13個小時結束,這次是為了抗議賴總統在國慶致詞中提及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馬英九前總統也指責這是新兩國論,拒絕出席國慶大典。
日期:2024-10-16
國防部今(7/31)日公布共軍動態,一共偵獲共機25架次四面包圍台灣,另外,國防部也預告,明(8/1)日是中共解放軍建軍91周年,共機、共艦是否會有其他動作,備受我國軍高度關注。
日期:2024-07-31
「今年,將是『它』的勢力大幅改寫全球版圖的一年⋯⋯。我們,正處於一個進退維谷的窘境。」說話的是歐洲汽車研究權威機構波鴻研究中心主任、德國汽車教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
日期:2024-04-30
(今周刊1428)過去一年,在內部經濟環境欠佳的背景下,談到中國經濟時,除了近年頻繁出現的房地產危機與消費不振外,總不時還會看到這麼幾個詞彙:出海、內捲、新三樣、新質生產力,以及產能過剩。究竟,在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下,這些詞彙的意涵是什麼?回望過去一年,在外界一片高調的「唱衰聲」中,中國經濟又有哪些「變與不變」?《今周刊》一年一度的「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為您深度解析。
日期:2024-04-30
今天這一篇在頻發的餘震中完成的,整天下來頭都暈暈的。403花蓮地震之後已經有千次餘震,而且持續有大餘震,這是老天爺給台灣的試煉,真心祈願,吾鄉平安。
日期:2024-04-23
從蘋果iPhone到台積電代工模式,都是「破壞性創新」的經典佳作;但是中國商模只有破壞,缺少創新,以低價策略殺戮全世界,正對全球產業帶來殺傷力。
日期:2024-02-05
總統電視政見發表會第2場週二(12/26)登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第3階段火力全開,直指國民黨為台灣帶來3大禍害,包含死抱「一個中國」神主牌,由反共變親共、黑金體質不改,傷害民主價值以及為了取得政權不擇手段等。砲轟「國民黨對得起經國先生嗎?對得起生養它的這塊土地嗎?對得起廣大的台灣人民嗎?」對此,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在臉書表示,「國民黨和我從不認同共產主義、從不親共,始終堅持反共保台!」更承諾未來在侯友宜與他任內,絕不會推動統一談判,今天的兩岸沒有統一條件,只能為下一代鋪陳一個可以看得更遠的環境,兩岸在不同的制度上各自發展,或許三、五十年後,讓下一代決定兩岸的未來。
日期:2023-12-27
2023-12-23 14:37編按更新:中國商務部於12月21日宣布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根據最新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Catalogue of Technologies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from Export)顯示,中國主要禁止萃取、分離戰略金屬「稀土」技術,並修改技術禁止與限制出口清單,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不過,除了限制稀土技術出口,中國早在數月前因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已陸續禁止出口的品項包括鎵、鍺和石墨。其中,鎵、鍺為晶片製造材料,關乎全球大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逐。《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在「目錄」的禁止出口部分,中國新增了包括稀土在內的磁體製造相關等的技術;另在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稀土採礦、選礦和冶煉等相關技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大幅收緊數種金屬的出口指導規定,主要與西方爭奪關鍵礦產控制權的鬥爭不斷升級有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全球稀土冶煉量有9成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已掌握了溶劑提取工藝來提煉這種戰略性礦物,但西方國家的稀土公司因技術複雜性,以及污染問題一直難以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儘管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建立本地稀土加工業務,但仍難有效拓展。關於冷門的「稀土」為何屢屢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及中、日、美三國如何為它脣槍舌劍?以下為《今周刊》72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原文刊載於2010-11-11 14:37,更新時間於2023-12-23 15:12)
日期: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