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黃國良,是台灣第一個靠虱目魚拿到歐盟認證的超級養殖戶。 他的魚蝦更是一般價錢的三倍! 但他卻回憶:「受極端氣候影響,常常一夜醒來,魚蝦全都暴斃,兩三百萬眨眼就沒了。」 極端氣候下,經驗已經不可靠,到底他是如何靠AI人工智慧翻轉危機,而AI又是怎樣拯救台灣的養殖業呢?
在綠能強勁發展趨勢下,徵收碳費將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台電表示,在極端氣候影響下,透過電力交易平台整合外界能源,在市場機制的調配下降低尖峰需求,透過調度搭配儲能設備更有利於「削峰填谷」,達到使用綠能且滿足用電的雙贏。
今年夏天地球迎來十萬年來最高溫紀錄, 造成森林野火、洪水等極端氣候災難在世界各地頻傳,我們該怎麼拯救地球呢? 現在你可以靠「投資」! 花2-3萬元參與小額的太陽能板電廠合資計劃、投資落實永續理念的企業公司等方式,也可以加入守護地球的行動,能源轉型之路沒你想像中的困難,一起來看怎麼做!
極端氣候下,暴雨、高溫越來越頻繁,看天吃飯的漁民非常有感, 甚至造成收成損失慘重,一次慘賠近千萬! 其實,現在台南的魚塭不只養魚,還靠太陽能發電增加收入, 一地多用!業者進駐後投入資源、改善魚塭環境, 希望更多年輕人返鄉參與養殖工作, 一起來看台南的漁電共生,怎麼做到土地共好的目標?
暴雨、酷暑高溫的頻率增加,讓漁民只能看天吃飯?台南將軍區的養殖戶夏耀麟無奈表示,「暴雨造成龍膽石斑苗死光,一次損失高達600萬。」 戶外魚塭更容易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誠新綠能在台南將軍區開發室內漁電共生案場,透過AI智能管理,讓白蝦收成更穩定,魚塭上方建置太陽能板發電,降低漁民的養殖成本,讓土地多用達到雙贏!
這幾年來,觀察到「農村老年化」現象,農民多半都是70幾歲仍在栽種,當他們體力漸漸無法負荷時,農地無人接手耕作而變成荒地。 除了老年化,看天吃飯的農民也感受到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農作成本越來越高,成本不堪負荷,讓農民叫苦連天,2019年屏東縣政府推動太陽能光電專區計畫,以不適合耕作的土地建置太陽能,達成100%民生綠電的目標,而農民出租土地給光電業者,額外有一筆收入,也讓他們更加安心!
「現代人只喝手搖飲或咖啡,很少人會坐下來泡茶了。」因為飲食習慣轉變和茶葉產製生態等問題,苗栗青農曾郁芳剛接手家中茶園就面臨經營關卡,積極轉型之後,又遇到行銷難題。 另一位青農吳保諒,研究所畢業之後就投入經營家中果園,雖然看好苗栗環境優勢,卻因為極端氣候等問題,面臨種植水果的各種挑戰。 青農創業不容易,走過層層關卡,如今他們已經找到經營方向,甚至登上國際舞台!怎麼辦到的?一起看他們的故事。 #苗栗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