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失、建物老舊、商圈沒落、都更速度緩慢等,這些都是蔣萬安眼中,台北市正面臨的挑戰與隱憂。 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的他,在訪問中分享未來的市政藍圖,更堅定的說:「台北沒有時間再蹉跎等待,要馬上決定改變。」 改變如何讓市民有感呢?蔣萬安準備好從這幾件事開始做起!
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是台灣四大有線電視系統業者(MSO)中唯一的女性,一路走來曾面臨外資大舉入侵併購、用戶使用習慣改變而導致的剪線朝,廖紫岑靠著不服輸性格,加上女性細膩與柔韌特質,讓挑戰迎刃而解。 今年,廖紫岑更接下中菁會20多年來首次的女會長,成員全是中部上市櫃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來看她是如何一手打造中台灣有線電視王國!
「海龜從食道、胃到大小腸全部塞滿垃圾」、「每個人每周能吃下一張信用卡這麼多的微塑膠,甚至連胎盤都被驗出微塑膠…..」我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全球65%的碳排放,面對日漸惡化的環境,改變必須由我們做起! 今周刊響應聯合國個人十大氣候變遷行動,在9月16、9月17日擴大舉辦第二屆自綠生活節,吸引了超過萬人到場參加。透過主題特展、戶外市集、園遊會、講座等一系列活動,帶大家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從食、衣、住、行、育、樂的日常中,落實減塑低碳,以實際行動來愛地球!
台灣的海鮮愈抓愈小、愈來愈少?漁業署長張致盛坦言1980年帶近沿海漁業可捕撈40萬公噸,近年剩不到一半,只剩18萬公噸,漁獲量雪崩式的下滑,漁民們也很有感,坦言:「魚真的越來越難抓!」 為了讓海洋資源永續,南方澳鯖魚扒網友善船隊自主規劃捕撈的期限,政府也同步推動漁業管理辦法,漁民配合改變,而消費者也可以透過「飲食」,購買具備永續海鮮認證標章的產品,每一個人都可以為海洋盡一份力量。 一起來看海洋保育與漁業經濟該怎麼做,才能讓台灣的海「年年有魚」呢?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後一個月,日本政府公開向許多幫助日本的國家道謝,其中卻不包括台灣。 「災區民眾知道台灣給我們很多幫助,卻不太清楚細節,而且很多台灣人捐了錢、幫助別人也不會主動去說,所以我決定要把這些事情都告訴日本人。」來自日本愛知縣的「新台灣住民」木下諄一回憶起這段過往。 「我們想了解更多台灣的事情。」日本朋友的一句話,讓當時已住在台灣30年的木下諄一決心動筆寫下小說《アリガト˙謝謝》,來記錄這場逐漸改變台日關係的大地震。
在最黑暗的時刻,醫務社工如同微光,協助病人與家屬面對治療過程中的經濟、照護等挑戰,讓病人安心就醫,家屬也能夠減輕一些負擔,並照亮無數生命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