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吳阿嬤,從完全不會電腦,也不會拼ㄅㄆㄇ,卻用一根手指頭慢慢敲著鍵盤,完成一本介紹在地料理的菜單,不只成功行銷家鄉,甚至獲得虎尾科技大學的肯定,拿下數位應用比賽優勝!
過年還不知道做甚麼料理嗎?來自新竹的料理食譜作家Amy,用自己的家鄉特產米粉做成一道美味的「富貴鯧魚米粉湯」,這道家鄉味料理,只需要利用簡單調理技巧,就可輕鬆上桌! 延伸閱讀:https://goo.gl/NvEuks
他放棄自己事業回到家鄉,將傳統的竹製工廠,加入創新元素,因此轉虧為盈,業績翻了十倍! 他自製的竹吸管在flyingV募資平台上,募得的金額比目標高出將近一倍,接近百萬。 他,到底怎麼做到的? 延伸閱讀:https://goo.gl/5DpzWy #今周刊 #竹產業 #竹吸管 #傳統產業 #青年返鄉 #轉虧為盈
「台灣是一個適合學習的好國家!」印尼學生這麼說。 透過新南向的教育政策,台灣學生有了南進實習的機會,也讓缺乏專業教育的東南亞學生們,多了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 曾經有學生回國創業成功,在家鄉宣揚台灣精神,直接在工廠裡放中華民國國旗! 這就是正修科大副校長鄭舜仁說的,「他們未來都是代表台灣的種子。」👨💼👩💼
每個年輕人都有著創業的夢想 該怎麼執行? 該如何實踐? 該如何留在家鄉踏實築夢? 屏東大店長計畫自2015年起 透過業界導師、學長姊的分享與引導 陪伴青年走過最艱辛的路程 並鼓勵更多的女性為自己的夢想踏出去 讓更多人看見屏東的潛能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堅韌與柔軟的女店長故事
17歲離開家鄉,20歲就創業,王徙終其一生都與大理石在奮鬥。 如今他搭上循環經濟的潮流,在大理石界發展出獨一無二的技術,讓歐洲遊艇業者紛紛找上門,指定要他做的衛浴檯面、沖洗地板、廚房料理台。 🔎看更多故事:https://bit.ly/2JsQiH1
在雲林養殖友善水產的阿正,創業第三天遇到砂石車酒駕撞電線桿,停電造成魚苗全數死光而慘賠百萬,一路走來挑戰不斷,因為回到熟悉的家鄉能更快速串連在地資源,克服創業難關。 國發會在2020年啟動「地方創生2.0」,串聯在地青年,設立青年工作培力站、增設多元徵案途徑,促進青年返鄉,達到「均衡臺灣」願景,一起來看這些返鄉青年,為在地產業努力拚搏的熱血故事!
饗嚮台東創辦人釧南雁,原本從事護理師的她,不捨家中民宿沒人接班而決定回到鹿野,創立饗嚮台東,沒想到創業的起因竟然是「民宿旅客每天的問題……」? 提到鹿野很多人一定會說:「熱氣球」,釧南雁分享鹿野其實還有很多在地「隱藏版」景點與玩法,等著大家去發掘,來一趟慢遊台東之旅吧!
臺灣移工的人數近年來持續增加至78萬多人,女性移工在臺懷孕、撫育孩子的困境逐漸浮現。 今周刊深入了解在臺灣工作的移工媽媽們的真實故事,來自印尼的Yuli,在2013年到臺灣工作,原本是家事工,工作2年雇主卻只讓她休息5天,體力不堪負荷下決定逃逸到山區,成為失聯移工。而她的女兒Mozha罹患腦瘤,在關愛之家協助Mozha辦理重大傷病以及臨時居留證,進行化療之後,母女持續安置在關愛之家,也安排Mozha復健以及到學校上課。 任職於力成科技的菲律賓籍廠工Jennyfer,2022年在臺灣懷孕生子,小孩父親為臺灣人,但兩人並沒有結婚,她生完孩子後這名臺灣男性就失聯了,目前Jennyfer獨自撫育2歲的小孩,獨自面臨工作與育兒的雙重壓力,幸運地是,她的公司按照臺灣的法律保障,因此享有產假、育嬰留停、生育給付等基本保障。然而,像Jennyfer這樣受公司保障的情況僅是少數,她提到,「有聽朋友說過,有些公司一旦懷孕,必須在至少3個月回家,即使允許在臺灣生產也不能延長育嬰留停假,只能申請產假,不能申請無薪假。」 許多移工在來臺灣前,便被仲介告知「不可以懷孕」,否則將被迫返回家鄉,多數雇主普遍「不希望」移工懷孕,許多移工選擇隱瞞懷孕事實,導致錯過產檢而危害母親和孩子健康,根據統計,2024年失聯移工人數創下新高,達到8萬7000人。面對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臺灣需要從制度、文化和法律等多個層面著手,逐步改善女性移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讓我們一起 #共建支持系統,#讓每個生命都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