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川普上任至今,儘管對外「嘴炮」猛烈,為何這次從各國政府、專業投資機構,乃至於向來少說重話的經濟學者,都擺出一副嚴陣以待的姿態,不敢大意?歐盟會不會反制?中國會不會報復?WTO能不能治住川普?川普會不會更加肆意開戰?種種問題,攸關著全球經濟結構與台灣未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今周刊》1109期:https://goo.gl/jRQUNj
我們的環境不能等!綠能減碳已經全世界的趨勢與共識,台灣當然也要跟上腳步!但綠能的長路漫漫,台灣能怎麼做?該怎麼做?才能在為環境盡力的同時,創造經濟價值呢? 就讓我們帶您走進一年一度的「綠能論壇」看看專家學者們怎麼說吧!
全球已超過200家市值超過GDP 5%的大企業宣布加入RE100倡議行動,計畫最遲在2050年前100%使用再生能源作為企業用電來源。 台灣作為國際供應鏈的一環,綠電需求比例大增,再生能源更成為下一個台灣的兆元產業。 讓我們一起進入2020第四屆新能源國際論壇,看看專家學者們怎麼說!
全球進入高齡化時代,預防醫學與提升生活品質儼然成為各國醫療佈署最重要的一環,今周刊於本月11日舉辦「物理治療全球現況與專業趨勢論壇」,邀請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立法委員、律師、社會研究學者等多名專家共同與會,以提升全民醫療與生活品質為前提,針對物理治療師法修法內容進行討論。
本影片以《今周刊》在第1347期推出台灣首份「全國金控數位長大調查」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們,共同針對此調查,進一步探討台灣金融業要如何建立生態圈?如何提供消費者更完善的使用體驗及資料安全保護?而面對數位金融人力缺口又要如何補足呢?
根據調查,台灣漁獲量40年來少了6成,就連餐桌上的魚愈來愈小隻,環團綠色和平在2023年針對台灣6種常見魚類,發現竟然有超過「7成」還來不及長大就遭到捕撈,科學家更預測到了2048年海洋的野生魚即將消失。 該如何挽救我們的海洋?海洋學者邵廣昭表示,「海洋保護區」是世界上公認最經濟、有效,且最簡單的保育方式,台灣要如何達到聯合國全球海洋公約30x30的目標?一起來看《今周刊》世界地球日深度報導。
2050年台灣到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離岸風電」扮演重要關鍵角色,台亞風能身為台灣唯一本土離岸風電開發商,更鎖定「本土人才」! 董事長呂木琳過去曾是教育學者,重視學子培育,要加入風電產業,須具備語言、溝通能力,還有一個加分條件:「要有興趣」! 呂木琳推動台亞風能開辦培訓生計畫,培訓生能參與風場開發,進一步了解風電產業,吸引年輕學子一起投身台灣能源轉型之路,讓本土風電人才證明台灣也能落實能源自主!
新冠疫苗背後關鍵推手之一、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21年度英雄與百大人物,美國新冠疫苗大師葛拉漢教授首度訪台,與台灣醫界專家學者交流對談,分享彼此在病毒研究、疫苗研發的人生哲學與心路歷程。 葛拉漢教授更大讚台灣防疫做得比起其他國家更好,預防許多感染與死亡的發生。他又是怎麼看待科學研究與人生的關係?又如何評論高端在疫情間所扮演的角色呢?一起來看精采對談!
台灣學者、專家、媒體組成的參訪團,成功走進了聯合國波恩氣候會議,今周刊更是第一家登上聯合國舞台的台灣媒體! 我們在現場分享氣候變遷下的媒體角色,現場更秀出還海行動的成果:海廢寶特瓶製成的新國民藍白拖、還海便當盒等,向全世界分享來自台灣的永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