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依據國發會人口推估資料顯示,臺灣在今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另目前全國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建物約有500萬戶,超過總體住宅存量的半數,國內面臨人屋雙老議題。內政部今年度預計推出 「老宅延壽」補助計畫,幫助符合條件的 4~6 樓集合住宅進行管線更新、立面修繕、屋頂防水、無障礙設施改善等整建維護,讓家裡變得更安全、舒適,不用煩惱換屋問題,長輩也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生活。這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也能讓整修後的房子進入租屋市場,增加租屋供給,讓老屋發揮更大的公益價值!內政部預計在內容完備後,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執行。
日期:2025-02-10
臺灣將於2025年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活得久」本應是值得雀躍的事,但要能同時「活得好」,就成為跨領域專業者的挑戰與共業。各種實證數據顯示,社會參與及社會支持對個人健康生活之影響多面且深遠,包括衰弱症、憂鬱症、失智症等等。因此,「社會融入」就成為超高齡社會對抗孤獨老、老老照顧等問題的的工作目標。21世紀以來,在後現代個人主義及科技資訊社會的交互影響下,「宅」成為年輕世代的流行語及生活模式。然而,歲月累積的社交孤立,讓長者缺乏人際接觸、家庭溫情或社區支持,儼然成為隱藏版的健康殺手。COVID-19疫情更加劇了長者「與世隔絕」的問題。傳統醫療通常以治療個人疾病為目標,超高齡社會的健康照護應更關注支持體系和健康促進。為此,醫療系統應以跨領域全人照護的社區共生為政策核心。近年來,英國「社會處方箋(social prescription)」促使「社區共生」的理念,逐漸散播到全球各地,並依其落實的在地條件與社會人文結構,而發展各種全球在地化模型,關注身、心、福祉、環境的交互關注與資源整合。本文介紹英國制度原型,並分享臺灣在地發展「社會處方」的成功模式。
日期:2025-01-27
隨著台灣快速邁入高齡化社會,加上年改議題的衍生,全民退休理財更受到重視。因此,如何運用適當的投資理財工具並創造累積未來更好的退休基金,將是每個人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日期:2025-01-16
隨著全球高齡人口大增,臺灣也預計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與高齡照護、智慧健康等相關產業也應運而生,逐漸形成新的藍海市場。為助企業拓展智慧健康產業發展,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今年聚焦AI數位科技與智慧健康產業,並將於3月11日舉辦「新北市AI智慧健康產業體驗創新日」,以專屬論壇、體驗展示及商機媒合三大重點,結合AI科技與智慧健康創新的技術,建構更完整的高齡產業生態系及商機,報名期間自即日起至114年1月20日止,歡迎有興趣的企業踴躍參加,掌握智慧健康產業趨勢先機!
日期:2025-01-13
隨著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健康聯盟日前舉辦「健康投資政策建言」記者會,透過網路搜尋統計分析,整理2024年十大健康投資關鍵字,包括「健保永續」、「藥物給付」、「癌症治療」、「精準醫療」、「新藥預算」、「預防醫學」、「醫護工作環境」、「國際接軌」、「點值保障」及「心理健康」。以上關鍵字顯示社會對新藥預算及醫護環境等健康議題的高度關注,反映政府應持續投入資源在健康政策的重要性。
日期:2025-01-09
總統賴清德週三(1/1)發表上任後首次元旦新年談話,隨後的媒體聯訪時針對國會近期財劃法修法爭議、中國正在誘拉我國國人到中國辦身份證或者居住證進行回應。針對財劃法修法爭議,賴清德指出,他之前曾提到「更大的民主」,是指一定要守護民主憲政體制,行政院依照憲法有向立法院提出覆議的權力,提供立法院再次審視的機會,其他憲政機關也有權提釋憲。另外,針對立法院通過的法案,人民依法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力。針對近日朝小野大產生的各種立法問題,賴清德表示,將會邀請立法院長韓國瑜率領朝野代表啟程前往美國之際,邀請他們到總統府來,大家一起喝咖啡,聊聊國家大事,關心未來國家的發展,也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合作。針對中國誘拉我國國人到中國辦身份證議題,賴清德指出,台灣有句俗語說「免錢的最貴」,很多中國人都到民主國家追求民主自由,如果有任何人想要前進中國,去拿身分證,「怎麼樣看都不值得啦!」至於上海副市長華源在雙城論壇上宣布「上海團客恢復赴台旅遊」,賴清德攤開兩岸互動數據,認為是中國禁止學生來台和自由行,「真正阻撓兩岸交流的是中國,不是台灣」。而他也釋出善意,認為可以讓台灣文旅會、中國海旅會,兩會先進行談判。
日期:2025-01-01
2024年將進入尾聲,特定族群符合條件者,別忘了領補助!首先是勞動部「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只是雇主續聘即將65歲屆齡退休的員工達到一定比例,繼續僱用達6個月以上且薪資不低原本薪酬,就可以申請補助。另外,勞動力發展署自2023年5月起推動「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至旅宿業、餐飲業和航空站地勤業,一般身分勞工每月領6000元,中高齡等特定對象失業勞工全職每月1萬,部分工時每月5000元,工作地點位於偏遠(特定)地區者,每月還能加發,最長可領12個月就業獎勵。需注意的是,以上兩種補助,只到2024年12月31日止。
日期:2024-12-31
2025年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長照成最大難題。隨著科技進步,AI機器人將成為人類最強依靠,有望把「年長」發展成特色產業。
日期:2024-12-31
今周刊編按:立院周五(12/27)排審《老人福利法》(老福法)修法,且可能三讀,其中多名委員提案版本,要砸350億元讓65歲長者所得稅級距20%以下者、也就是年收入125萬元的長者,可以享有免繳健保費,這樣符合公平正義嗎?健保費全由政府補助,五大醫界團體擔憂加劇世代不公、損害健保永續,強烈反對老人福利法修法,衛福部長邱泰源也表示,健保精神是全民共同負擔照顧,必須保有健保精神。
日期:2024-12-27
2024年12月25日,全台灣有12名縣市長執政滿6周年,《今周刊》在年底推出系列專訪報導,希望了解這些縣市長在最後2年任期中,規劃達成的城市治理目標和政策行動。報導中,《今周刊》也邀請12個縣市議會的朝野黨團幹部,提出對縣市政府未來2年的施政建議,期盼促成良性的府會交流。
日期: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