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吳明賢醫師師承陳建仁、林肇堂兩位教授、經驗豐富的他,從在馬祖研究,於台灣行醫的小醫師,一路走到今日台大醫院院長的位置,始終在探求何謂良醫、制度與機構如何成就理想的醫生和醫療環境。他寫台大醫院如何從常德街一號,跨越濁水溪發展茁壯的歷程;他寫自己所見所聞的前輩、同輩中人令人感佩的做事風格和事蹟,注重精神的傳承;他直率記錄經歷新冠肺炎這影響全球的超級病毒時,他對醫病的思考、對時事的針砭。「如果人生有值得熱愛的人事、一份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就是幸福。」
日期:2025-02-12
惡性腫瘤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據衛福部最新數據,2022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也比2021年快轉了17秒。值得注意的是,罹癌患者年齡層不停下修,癌症不再是上了年紀才會生的病,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平常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與增加癌症風險有關,要防癌就要防「這10個字」!
日期:2025-01-29
冷冷的冬天喝一碗味噌湯,溫暖又舒服,加上味噌是天然發酵食物還可以補充好菌,但是如果直接丟進熱鍋裡煮,恐怕好菌會死光光。腸胃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正確煮法,不僅可以煮出味噌的美味,也可以將好菌保留下來,但林口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提醒,千萬不要喝太多,因為味噌含鹽量很高,喝太多會增加罹癌風險。
日期:2025-01-17
2024年12月25日,全台灣有12名縣市長執政滿6周年,《今周刊》在年底推出系列專訪報導,希望了解這些縣市長在最後2年任期中,規劃達成的城市治理目標和政策行動。報導中,《今周刊》也邀請12個縣市議會的朝野黨團幹部,提出對縣市政府未來2年的施政建議,期盼促成良性的府會交流。
日期:2024-12-24
胃食道逆流並非單一疾病,有人屬於糜爛性食道炎,也有人是「假性」逆流。唯有透過更詳細的檢查,才能進一步查明病因、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日期:2024-10-09
59歲藝人方文琳在週三(9/25)深夜發文證實,自己罹患食道癌,她是在今年6月底到健診中心做全身健康檢查,原本重點都放在胃腸鏡,卻因為女兒看到健診報告中的食道癌紅字提醒數值偏高,因此再做進一步檢查。她說,當時等待切片報告的同時,自己和女兒都到處上網找尋答案,自己為什麼會得食道癌,結果女兒來房裡,「一對眼她就哭了邊拍打著我,不該妳會有啊,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方文琳說,想想孩子說的沒錯,這幾年來都在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還有平常也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但就是傷害了食道,最主要還是濃烈的高粱。醫師表示,食道癌大多與飲食有關,如吸菸、嚼檳榔、重度飲酒、愛吃醃漬食物及愛喝滾燙熱茶熱湯等習慣,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而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也容易引發食道病變。
日期:2024-09-26
不是越年輕越不會得癌症,現代人飲食精緻化加上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34種癌症中已經有17種癌症的發生率在年輕人族群中逐漸增加,醫師黃軒提醒「年輕人你的不良習慣,正在逐漸危脅自己的健康狀況,你有知道嗎!」
日期:2024-09-22
洋蔥是常見的食物。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研究發現,常吃洋蔥者,罹患胃癌機會下降25%,得卵巢癌、乳腺癌、咽喉癌機會也會下降,吃洋蔥還有助降血壓、促進排便、增加骨密度與體內好的膽固醇,曾有位病人天天吃半顆洋蔥,2個月後,體內的好密度膽固醇,增加10%,洋蔥可說是「全身是寶」。
日期:2024-09-19
人生於世,死亡是注定的終點,然而最後一段路,人們應該怎麼走?插管吊命?靠機械呼吸?成為身體健康的植物人?其實,還有別的選擇。
日期:2024-09-18
衛福部健保署今於行政院會報告「提升癌症新藥可及性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規劃」,為落實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政策,讓台灣癌症死亡在2030年降低三分之一,行政院擬將明年癌症篩檢預算由原28億元增為68億元,並以公務預算50億元挹注全民健康保險基金,指定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後續再逐步擴大至百億規模。
日期: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