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王伯伯前幾年還能跟朋友去爬山,近年越來越少出門,活動力變差,不只走路搖晃,甚至已經跌倒過好幾次,經檢查後發現,王伯伯的小腿肚明顯變瘦、握力也變差,診斷是肌少症。
日期:2025-03-18
編按:經過數十年打拼後,完成不窮、不病、不無聊的初步挑戰後,邁入熟齡的第三人生,大家都把「樂活、幸福」視為生活目標。本書作者「樂活大叔」施昇輝延伸第三人生的各個面向,從理財、學習、探索、親情、健康、道別,規畫出「活到老,幸福到老」的最佳進行式。施昇輝曾經罹患五十肩,一度手痛到舉不起來、穿衣服都有困難,已過花甲之年的施昇輝覺悟,越老越要動,而且日行萬步還不夠,他聽從女兒建議,進健身房做重訓、增長肌力,後來有了顯著改善。而施昇輝為了跳脫舒適圈,在59歲重回校園當學生,考取台藝大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和一群年輕人一起上課。
日期:2025-02-07
明志科技大學與長庚科技大學於2023年聯合創立「高齡智慧照護產業加速器」,針對長者食衣住行育樂醫等需求,積極招募高齡相關產業新創企業加入,藉由加速器的培育能量,為新創企業量身製訂發展計畫,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搶占銀髮新商機,聯手打造充滿健康活力的樂齡新社會。
日期:2024-12-24
國發會預估,台灣最快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熟齡長者。伴隨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65歲以上長輩中,約每七位就有一位骨質疏鬆,意味著高達14%的老年人口面臨骨鬆風險。骨科診所院長、高雄榮總台南分院前高齡骨科主任陳建宏強調,「預防骨質疏鬆,不僅要保『密』防『跌』,更要強『密』健身。」
日期:2024-10-20
投入公益多年,張淑芬發現,無論身處都市或偏鄉、富裕與否,「健康」都是讓長者感受到幸福的關鍵。她與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因此投入「健康長壽計畫」,期望更多人活得快樂,將善意傳遞到社會每個角落。
日期:2024-10-02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026年預計將突破20%門檻,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政府、民間和高齡族群自己該如何確保老年生活品質,已成為不容擱置的議題。《今周刊》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其中富雅退休生活邀請嘉裕西服前總經理、《退休練習曲》作者江育誠、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柏憲及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周道君分享,除了妥善利用政策提供的社區資源,多培養興趣、多運動和妥善選擇生活空間也都是幸福熟齡人生的關鍵。
日期:2024-09-28
雲林縣人口老化,目前總人口僅剩659,521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高達137,605人,比例占20.86%,已達超高齡社會,主要原因為生育率下降、人口外流、平均壽命延長。為了因應老化社會的挑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促進社會永續發展,雲林縣政府期望能促進長者健康老化,縮短進入醫療救護及長期照顧的時間,以減輕青壯年世代的家庭照顧壓力,讓長者有一個健康樂活的人生。
日期:2024-09-12
超智慧的未來生活等你來體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於今(5)日起一連兩天舉辦Living Lab+Open Day(共創實驗室開放日),聚焦智慧樂齡、AI互動及智慧運動科技等三大主題,集結超過40家業者、逾30項科技展示,不僅為銀髮族量身打造從認知、肌力訓練到健康促進的智慧科技,還針對重視健康與體態的一般民眾打造跟上健身潮流的AI運動科技、因應未來娛樂與生活的AI互動科技,帶領體驗者「穿越未來」,搶先感受創新科技的獨特魅力。
日期:2024-09-05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許多老人希望「在地老化」,居家照護因此成為課題。一般民眾較熟悉求助西醫,其實,中醫也能提供適當協助,讓長者健康安老。
日期:2024-09-04
曾因身為女性而被質疑不懂酒,三年多前甚至一度萌生退意,但曾雅慧克服性別刻板印象,奪下米其林大獎。就像是不被看好的年分,依舊能產出絕美佳釀。
日期: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