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新竹市正義輪胎行2022年6月15日發生縱火8死慘案,兇嫌陳彥翔因欠債又與父母因家務爭吵,買汽油返家縱火,母親、妹妹、妻小、大嫂及姪女葬身火海,一審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判死刑。不過,高院在審理期間,憲法法庭作出憲判8號判決限縮死刑適用範圍,高院週三(12/11)改判陳彥翔無期徒刑。陳彥翔大嫂的母親林雪紅無法接受判決,悲泣大喊:「不要再傷害我們了!可以這樣昧著良心嗎?會有報應的」。「我請問你法官,這種判決,你怎麼可以做出這種判決?你對得起我們嗎?我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還有我可愛的孫女,就這樣走了,大法官明確指出死刑合憲,殺死至親骨肉、連幼童都不放過的滅門慘案,不正是死刑存在的意義?如果連這樣冷血、殘忍的犯行都能免死,那請問什麼樣的案件才該判死刑?」陳彥翔的妻子與3名子女死在他手下,曾家人也要求高院維持死刑,認為陳彥翔是明顯有動機做案,關到監所就不怕了,「自首」只是演給警察看,「心理衡鑑若可預測未來,與算命有什麼差別?」主張台大鑑定報告沒信度、效度分析,不可採信。2024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規定,殺人罪必須「情節最嚴重」且刑事程序符合最嚴密的正當法律程序才能處死刑,合議庭職業法官須一致決,且被告不能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10年前姦殺師鐸獎女教師的劉志明歷審都被判死刑,更四審改判無期徒刑後,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定讞,雖是釋憲後逃死的案例,但最高法院是「維持」更四審判決,陳彥翔案改判才是釋憲後「首案」。
日期:2024-12-11
國民法官制今年初上路,幾起判決卻引發「重判」質疑,司法院院長許宗力評律師為「一團散沙」。面對種種問題,這條司法重大改革之路,該如何平穩走下去?
日期:2023-11-22
「身為子女,法庭上我應該是最難過的,我失去父親,被告是我母親,案發後很震驚也很自責,如果我多陪伴、關心父母,或許事情就不會發生了。」一名女子在庭訊時這麼說。由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在新北地院審理63歲季姓婦人殺死73歲范姓丈夫案件。季婦去年11月30日趁丈夫熟睡之際持刀殺害,犯後她向警方自首,供稱受不了長期家暴才會殺夫。由於該案為全台國民法官參審首案,新北地院連續3天密集審理,由6名國民法官與3名職業法官評議刑度,量刑投票結果將達過半數的同意票數才算成立,此案公訴檢察官建請區間刑度為8至12年,週五(7/21)合議庭最終判處7年2月徒刑,全案可上訴,為我國司法史上首宗有國民法官參審審判後所作的判決。
日期:2023-07-21
2023年元旦起只要符合遴選資格,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國民法官」,即將被選上成為全台灣第一批的6位「國民法官們」,將審理首宗位於台中業務員砍殺同事的重大刑案。這些法官在參審案件時,公司必須給予公假並支薪,而且還可以日領3000元的薪水。到底什麼是國民法官?遴選的條件又是如何?被選上了能不能拒絕呢?
日期:2023-01-13
《國民法官法》於二○二三年一月一日正式施行,司法院為此已舉辦上百場模擬法庭「熱身」,從模擬法庭的經驗中,司法院與各方專家也歸納出制度實施後將面臨的四大挑戰。
日期:2022-12-28
大家即將和2022年告別,邁向2023新的一年,自元旦起有許多新制需要特別注意,除了勞工新制、交通法規之外,滿18歲就視同成年人也將正式上路,到底有哪些與生活相關的新規定呢?這次今周刊整理相關新制懶人包,提供民眾參考。
日期:2022-12-26
更新時間:2020/07/22 10:09編按:歷經30多小時的表決大戰,立法院臨時會院會今(22)天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讓成為國民法官的民眾,與法官共同審判特定刑事案件,並一起決定被告有罪與否及刑期,預計2023年上路。
日期:2020-07-22
本週起,立法院召開臨時會,計畫在臨時會期間,通過司法院推出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人民有望自2023年起擔任法官,展開台灣司法制度劃世代新頁。但《今周刊》詢問台北律師公會對審判制度看法,逾四成律師支持「參審制」,卻也有30.6%律師挺陪審制,顯示社會對審判制度走向,仍無明顯共識,綜合兩種制度的「混合版」法案,真能帶台灣航向真實的「司法改革」之路嗎?
日期:2020-06-29
台灣不時出現讓社會譁然的「恐龍」判決,很重要的因素在於,民眾不理解審判內容,法庭內也聽不見民眾的聲音。讓人民參與審判,將可望提升台灣司法的民主正當性。
日期: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