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55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5-02-16
產業時事

整治冗員亂花錢,馬斯克揮大刀,刀刀見骨,聯準會也躲不掉!黑傑克:如果成事,美國會更強大

1.花自己的錢給自己用,重視成本,也重視品質。用自己的錢消費用度,屬於這一類。2.花自己的錢給別人用,重視成本,不重視品質。例如,買禮物送人,捐款慈善機構。3.花別人的錢給自己用,不計成本,重視品質。例如,花公司的錢辦員工聚會、勞動部長用公款裝潢自己的辦公室。4.花別人的錢給別人用,不計成本,不管品質。我們繳的稅金,政府花銷的每一筆開支,就是妥妥地這一類別,例如,公視、社福、國營事業。這是芝加哥經濟學派Milton Friedman用矩陣方式,把錢的來源、去處,利弊差異解析的很清晰。今年開春之後看台灣的預算爭議,又複習了一次一代宗師的理論。

日期:2025-02-13

保險稅制

房屋稅2.0新制就要上路!想要繼續自用住宅優惠稅率,「這天前」必做一件事:沒搞定稅金直接翻倍

過年全家團圓都在聊什麼呢?除了工作、薪水、年終、結婚生子外,也可以聊投資理財或節稅話題,像李家4口就在聊房屋稅,新制在去年7月上路,今年5月要繳稅。如果是自住宅有望享1%稅率,但需滿足3大條件,也要在3/24前辦好戶籍登記,不然就變成非自住宅稅率,約1.5~2.4%,多繳稅太不划算。

日期:2025-02-05

保險稅制

買郵局6年儲蓄險注意!他期滿領回竟被國稅局追繳37萬元贈與稅...幫兒女買儲蓄險一定要注意3件事

林爸爸在郵局幫兒子買了一張6年期的儲蓄險,年繳保費100萬。投保時以自己為要保人,兒子為被保險人和滿期金的受益人,期滿可以領回620萬。原本想幫兒子存購屋的頭期款,沒想到滿期領回後,卻收到國稅局的追稅通知,為什麼會這樣?

日期:2025-01-22

職場生活

財富進化 「黑手大戶」也會被市場教訓 邱永章:謙卑認錯才能攻下一座山頭

(今周刊1466-1467)「教育和教訓,是不一樣的兩件事啊!」邱永章喃喃地說。

日期:2025-01-22

產業時事

川普2.0風暴來襲!勤業眾信財經「春」吶看新變局 2025年資本市場掛牌迎春衝70家 供應鏈洗牌改寫全球經貿秩序

2024年台灣資本市場成績單:一、募資領航、掛牌登頂:創台灣IPO募資金額、家數十年雙冠榮耀二、科技/消費/生醫「三足鼎立」,募資總額占整體九成比重三、翱翔天際!星宇航空募資104.5億,登榜台灣最大指標性個股

日期:2025-01-21

產業時事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倒數,對美股、陸股、台股是驚嚇還是報喜?「去中國化」是雙面刃?影響一次看

2017年1月10日,川普首次就任美國總統時,上證指數報3161點,道瓊工業指數為19855點,台股則是收在9339.03點,8年後的2025年1月10日,川普即將上任,上證指數3168點、道瓊指數41938點,而台股則是23011點。

日期:2025-01-17

產業時事

過年打麻將,輸贏數字為何總是對不上?明明贏1千元,卻謊稱只贏500...你必須懂得3種談錢技能

麻將牌局結束後,大家總會習慣性陳述一下輸贏,但多數時候輸贏是對不上的,而且,總是輸錢總數遠遠大於贏錢總數。所以,有個說法是,看熱鬧的是最大贏家。當然,這是個玩笑話。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總有人說是記錯了,但其實不是。

日期:2025-01-14

保險稅制

房地合一稅節稅!父母親往生前,子女記得遷戶籍回家,多出「400萬免稅額」...資深代書曝密技

105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後,不動產受贈與取得及繼承取得的案件,取得成本的認定是房屋評定現值及土地公告現值,因為取得成本偏低,大約只有市價的10%~20%,繼承人未來出售時,可能會有一筆高額的房地合一稅必須繳納,所以如何節稅?成了繼承人應該注意的事項。

日期:2025-01-10

保險稅制

遺贈稅、遺產稅、贈與稅2025(114年) 課稅級距!繼承、贈與繳稅門檻一表看懂:公式怎麼算

遺贈稅2025(114年) 最新課稅級距出爐,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遺產稅「課稅級距金額」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與上次2017(106年)調整後指數相較,上漲12.42%,已達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2條之1規定應調整標準,按上漲程度調整,並適用於2025(114年)發生之繼承案件。今周刊整理遺產稅課稅級距金額、公式如何計算,讓民眾在面臨稅法時能一次搞懂。

日期:2025-01-10

投資理財

「一人宅」10年增加56萬宅,大家都愛獨居?這縣市增幅最大,專家解析:台灣房市有這3現象

單身萬歲,獨居漸夯!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第三季最新資料,台灣房屋集團觀察,全台「一人一宅」數量從2015年的162.1萬宅,在2024年為218.4萬宅,10年增加56.3萬宅,占比由23.9%提升至28.6%。其中,六都與新竹縣市中,「一人一宅」最多的是新北市,高達45.6萬宅,其次為高雄市28.7萬宅,第3為台北市25.3萬宅。

日期: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