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388)距離韓國釜山約一小時車程的蔚山市,不僅是韓國的工業重鎮,也是現代汽車發源地;但外地人很難察覺,在車水馬龍的街道底下,其實已經埋了長達近十公里的氫能管線,從當地石化園區內的氣體供應商德陽作為起點,穿過當地著名的太和江底,途經市中心最繁榮的心臟地帶,再一路向南拉到現代汽車的製造大本營,預計最快在今年年底,就能全線供氫。
日期:2023-07-26
12月18日「重返核四」公投將至,正反論戰持續延燒,網路上也再次流傳2015年紀錄片《福島:一個核的故事》(Fukushima: A Nuclear Story)片段。《今周刊》專訪該紀錄片導演馬提歐.加利亞爾迪(Matteo Gagliardi)分享他在福島的所見所聞,試圖從10年前的福島核災經驗,重新思考核能議題。
日期:2021-12-16
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二十萬人撤離,如果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台灣,台灣能不能做得比日本更好?台電、原能會、地方政府三頭馬車,讓居民難以信任台灣的核能公安危機處理能力。
日期:2011-03-17
311對日本來說,是一輩子永不磨滅的烙印。這一天,融合地震、海嘯、火災、核災的複合式九級大地震,侵蝕了日本1%的GDP成長率,未來將付出超過5000億美元的重建費用,在日本受傷的同時,全球經濟也跟著淌血。短短兩個交易日,全球股市市值蒸發1.2兆美元。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仍處於動盪中,「日圓先生」榊原英資斷言,今年將是非常動盪的一年!日本的地震無疑雪上加霜,讓全球經濟起伏更加劇烈。面對此景,未來要如何因應?
日期:2011-03-17
台塑六輕連續兩次大火,考驗著台塑集團的管理與危機處理能力。過去,台塑集團在精神領袖王永慶帶領下,一路快速發展,尤其他獨創的管理哲學與降低成本能力,更是各企業的學習標竿。但是,隨著兩次熊熊烈火,王文淵帶領的台塑還是值得學習的企業嗎?王永慶建構的台塑神話,是否就此破滅? 這是一個警訊 ,或是危機的開始……。
日期:201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