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技產業發展至今,還有再進一步突破的機會嗎?《今周刊》在10/14舉辦生技醫療論壇,與幾位前輩應邀討論這個議題,我想在這個專欄談談一些心得。
日期:2024-10-21
因應數位經濟快速變化,數位發展部積極推動《電子簽章法》修法,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修法草案,也是《電子簽章法》自2002年4月實施以來首度修法。為引導金融業與各行業掌握《電子簽章法》修法實務應用和創新趨勢,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和臺灣網路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電子簽章創新服務生態圈研討會」,邀集主管機關、金融產業主管機關與產官學界專家,廣納對修法後的期望與應對策略,並透過座談與展示應用實例,匯集國內電子簽章產業界的具體回應。
日期:2024-10-09
當台灣受惠AI浪潮、半導體業成長的果實,花東地區卻屢因天災成孤島,就連賴以維生的觀光產業也受重創。花蓮縣長徐榛蔚說:花蓮一直以來都是很容易成為孤島的地方,希望透過加入MIT REAP的計畫,讓花蓮透過和國際盟友、城市的交流,吸取轉型經驗,少走冤枉路。「台灣不是每個地方都是新竹,也不是每個都能當工程師。」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黃玉華說,如果花蓮產業成功升級轉型,透過鼓勵新創順利推動社會福祉經濟、大健康產業,那對台灣其他縣市也會是好消息。
日期:2024-09-24
這10年,台灣新創產業宛如是一片從乾涸草地蛻變為繁茂叢林的過程。「在10年前,根本不會有新創100大,因為你找不到(值得投資的)100家。」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這樣形容台灣新創環境10年前的蕭條。
日期:2024-08-21
(今周刊1444)台灣新創公司家數年年成長、早期投資金額、件數創新高,百隻獨角小獸嶄露頭角⋯⋯;台灣新創產業生態系正以可見的速度,形成物種多元、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機會存在,但挑戰也未歇,獨角小獸們如何茁壯、出海,仍是首要課題。
日期:2024-08-21
編按:台灣股市最具代表性的「小資女」艾蜜莉,從50萬元始起步,6年賺到400萬、10年累積750萬資產,如今,她靠同一套選股策略將資產滾到5千萬元!歷經無數股災、艾蜜莉集結近20年投資智慧透露,她比較不喜歡的股票包括5大類型,分別是:景氣循環股、四大慘業、國外公司(KY 股、TDR)、新創產業(如生技、機器人)、營建股。她在本文進一步說明,為什麼會選擇避開景氣循環股?
日期:2024-08-16
創業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根據經濟部統計,只有約1%的新創企業能在創業後持續運營五年,了解創業成功關鍵及避免誤觸法律紅線、相關糾紛,顯得尤為重要。《創業打怪生存攻略》作者、律師陳全正見過許多股東糾紛:「如果一開始沒有做設計規劃,產生爭議時,不太好補救。」如同預防醫學概念一般,他認為事前預防成本,遠低於事後處理。
日期:2024-08-02
AI成為吸金關鍵字,盤點市面上以AI為投資主軸的主、被動基金,已達16檔,雖看似選擇多元,實則須小心持股與全球股票型、科技基金重疊性高,導致資產配置失衡。
日期:2024-07-31
在地緣政治帶動的供應鏈移轉浪潮下,印度市場備受關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的「2024印度台灣形象展」於本周三(10日)圓滿落幕,三天共吸引1.5萬人次參觀、創造高達1億美元商機,較2023年孟買登場的台灣形象展商機7000萬美元成長近43%,顯示台商對印度市場投資興趣大增。我國駐印度大使葛葆萱強調「台灣所有產業都應注意印度」。他說,台灣、印度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且印度是個很年輕的國家、人口紅利龐大,目前印度人均GDP約2500美元,未來成長空間巨大。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指出,印度不但已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且持續高速成長中,其每年增加的中產階級人數,比全台灣人口還多。印度市場潛力絕值得大家重視,現在更是台灣與印度合作「最好的時機」。
日期: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