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53)位於日本千葉縣的「石井家」打破傳統照護模式,這裡沒有照顧與被照顧之分、沒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大家相互幫忙,根據自己的節奏,像家人一般生活。
日期:2024-10-23
(今周刊1453)面對失智海嘯猛襲,最強大、最穩固的防線不是機構;當這些機構正為人力短缺苦惱不已時,一個友善的社區,就能溫暖失智長輩的晚年餘暉。
日期:2024-10-23
(今周刊1453)多年前,同仁仁愛之家董事長林金立帶著照護夥伴們,燒掉了機構內所有的「約束帶」,從此之後,這裡的長輩不再被綁,失智狀況不再急劇變差,甚至有人能夠回歸社區。
日期:2024-10-23
根據衛福部今年出爐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30年後,台灣失智者估破90萬大關,65歲以上失智盛行率將逼近12%。超高齡社會迎面而來,不可逆的失智症也如同遺忘海嘯,衝擊台灣的未來。
日期:2024-10-23
是一場餐會,觸發我們去了解台灣失智照護的真相。餐會上,一位照護機構的負責人說起,許多機構,不僅夜間把失智長輩綁起來,白天也依舊綁著。乍聽,我們深覺難以置信。
日期:2024-10-23
(今周刊1453)超高齡社會迎面而來,不可逆的失智症也如同遺忘海嘯,衝擊台灣的未來。然而,真相卻是,在機構裡,失智長輩依然被約束、被綁在床上、輪椅,而愈綁,他們忘得愈快,最終再也回不到原本的日常。周五晚上,北部一間收容失智者的照護機構,護理長巡房……阿公躺在床上,瘦骨嶙峋、裹著一圈厚紗布的小腿捆著白布條,另一頭綁在床側護欄上;雙手也被用同樣的方式綁住。阿公︰ 幫我解開繩子 。 護理長︰為什麼想解開?阿公︰我想尿尿。護理長︰你有穿尿布。
日期:2024-10-23
作者年屆退休時,母親患了失智症,令她掙扎交戰:誰來照顧?如果全天候地全職照顧媽媽,長期下來,我還有可能重新融入社會嗎?到底該不該送失智長輩進安養院?又該怎麼開口才不會傷了長輩的心?本書真實錄下失智老人的一段生命歷程,細膩描述陪伴者的酸甜苦辣,以及實際的照護應對。
日期:2024-04-19
許多失智症患者的親屬,是在接手照顧患者,甚至在患者身故後,才驚覺「失智爸媽的財產竟然都已經被過戶(不動產)、被轉/領出(存款)、或保單變更受益人(甚至解約)了!」
日期:2024-04-18
陪伴失智長輩的家庭日久,常常可以聽到的是一個一個家庭愛的故事。很多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很類似,但是我的心得是,細究後會發現每個屋簷下有各自糾結和過不去的關卡,而這些關卡就藏著這一個一個家庭的歷史跟故事。這或許就是我們愈來愈重視個別化照顧的原因吧。
日期: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