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21)經歷幾次重大食安事件後,十多年前政府大修《食安法》完善國內食品管理制度。然而,無論法規多完整,怠惰的行政體系,還是釀成了今天的蘇丹紅事件。
日期:2024-03-13
「反萊豬」爭議暫時落幕,不代表台灣加入CPTPP將從此一帆風順,橫在眼前的日本食品進口限制,就是一大障礙。專家期望政府能以科學證據爭取社會支持,不要再出現另一場食安公投。
日期:2021-12-22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登記黨內總統初選,被外界視為直球對決總統蔡英文。昨(18)日蔡英文表示將在本周登記參選,力拼連任,民進黨立委等人紛紛表態力挺蔡英文,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今(19)早也在臉書寫下「支持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同時強調黨內「競爭勿忘團結」。
日期:2019-03-19
TPP生死未卜,而川普也會以更嚴苛的條件進行雙邊談判,面對美豬和日本核災區食品問題,台灣若提不出科學根據,恐怕做不了生意。
日期:2017-01-26
「去年底,我去國外開會,一位北京的學者對我說,現在都不敢吃台灣水餃了,聽說你們都用餿水油來做食品。」身為台灣毒物專家的民進黨立委吳焜裕,提到這一幕,心底只冒出「痛心」兩字。
日期:2016-07-21
「不能解決食安問題的政府,就是一個不及格的政府。」這是蔡英文在競選時所做的宣示。 520國宴中,蔡英文用一張張食材履歷身分證, 悄然地掀開英世代的食安革命。 在食安恐慌的時代,打著溯源當道的食品身分證, 身價鍍金多兩成,成為農業顯學,也造就了台灣新一波的良食商機。
日期:2016-07-20
第九屆立委上任兩個月,新科立委表現好壞,高下立判,其中幾位以犀利的問政方式,讓官員皮皮剉、網民熱議叫好;除了專業背景,他們還做了哪些努力?
日期:2016-04-07
從塑化劑案到頂新劣油案,如何舉證黑心食品對人體的危害,連食安專家都說難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所訂「不適合人類食用」,或可成為食品標準。
日期:2015-12-03
媒體驚爆全台灣7縣市有3.6萬鉛管戶,由於鉛會在體內累積,引發鉛中毒而引起民眾恐慌。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可能有鉛毒,長庚團隊提出十招,教民眾遠離鉛毒。
日期:2015-10-29
衛福部訴願委員會認為,富味鄉混油案難認定「攙偽假冒」,因此撤銷四.六億元罰鍰。原本各界冀望以重罰遏止不肖廠商賣黑心貨,如今雷聲大雨點小,問題出在哪裡?
日期:201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