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9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30
產業時事

ChatGPT之父憂心「AI搶走人類飯碗」,發行「世界幣」需掃描虹膜領取:經濟果實分給全人類

今年轟動全球的ChatGPT背後母公司OpenAI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在7月24日正式推出全新的加密貨幣世界幣(WorldCoin),其中引發熱烈討論的是世界幣必須透過掃描眼睛虹膜,為每一名用戶進行身分驗證,雖有侵害隱私的問題,但全球目前還是有超過200萬人已經通過驗證,世界幣在全球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後,幣價從發行價1.7美元迅速衝到3.58美元,飆漲約110%。

日期:2023-07-26

職場生活

從課業照顧到心理健康 李宛軒化喪父之痛為動力 她十三歲當版主 創流量破億社群「給問」

當多數學生專注在自身課業,她十三歲就創辦臉書自學社團,成員已破三十萬!為了照顧學生心理健康,她更創版提供同儕匿名抒發管道,「自助助人」的行動,讓她獲得今年「總統教育獎」肯定。

日期:2023-07-05

職場生活

徐薇、于美人都是他學生!從聯考只拿7分到創辦常春藤雜誌,75歲賴世雄:學英文三字訣「不要臉」

從電唱機到智慧手機,英語教父賴世雄長年為自己打造英語環境,但其實不論媒介為何,「敢」才是關鍵。他的「敢」其來有自,先天來自幼時調皮;後天,則源於大學摯友的啟發。

日期:2023-06-19

產業時事

張鐵志自曝20多年前斷片碰學妹、流言摧毀真實人生…焦元溥:世上誰能不雙標!學妹發聲了

從政界到藝文界性騷擾炸彈連連,作家、評論家張鐵志週五(6/9)突在臉書發文說,自己曾在20多年前酒後斷片,一名學妹告訴他自己的手碰觸了她的身體,讓她感到不舒服。張鐵志說當年他立刻道歉並簽下道歉信。在近日一連串的新聞事件後,張鐵志說自己再度連絡學妹,確認對方接受誠懇的道歉,但他坦言這件事在這20多年來已經被無限扭曲、放大、流傳,變成另一個虛構故事,「承受的苦痛與屈辱是外界很難理解的」。張鐵志雖然隨後在週六(6/10)刪除臉書貼文,但發言已經在臉書上發酵,尤其是藝文圈的人紛紛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

日期:2023-06-12

職場生活

愛嘗鮮又點子多 林經甫激出超強行動力 當網紅、走時尚秀、推地方創生 退休醫師不服老的後半場

從熱血青年、斜槓中年到時尚老人,現年七十八歲的退休醫師林經甫,力倡「三力五感」慢老哲學,打破眾人對老年生活的印象。在邁入耄耋之年前,不服老的他又有新目標,宣告人生的最後一戰,要推動大稻埕地方創生。

日期:2023-05-17

產業時事

《阿共打來怎麼辦?》電子書去年業績暴衝 讓出版業驚喜發現 台灣電子書市場仍有巨大成長空間

近期本土電商龍頭Momo併購MyBook,攻入電子書市場。《文訊》雜誌社25日舉辦講座,邀集書店業、出版業者談論當代書業遭遇的挑戰與轉型。Readmoo讀墨執行長龐文真在座談中分享,電子書的讀者對網路世界、時事變化非常敏銳。例如,俄烏戰爭一開打,《阿共打來怎麼辦?》這本書就衝上銷售排行榜,從中也可觀察到台灣人關心的議題風向。

日期:2023-04-27

產業時事

ChatGPT就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杜奕瑾:AI生成科技恐讓假訊息更氾濫

ChatGPT在全球爆紅後,AI科技能否「取代人類工作」受到熱議。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認為,ChatGPT因為缺乏查證能力,不能取代記者工作,但ChatGPT產生的訊息容易參雜許多錯誤敘述,可說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恐讓「假訊息」問題更氾濫。

日期:2023-03-27

職場生活

自製兒少節目量在主要國家排名倒數第七 強化台灣文化自信 陳藹玲從電視做起

台灣兒少節目少,其中最大宗還是採購國外動漫,自製比率在主要國家敬陪末座。富邦文教基金會投入兒少節目人才培育,希望透過自製節目讓台灣孩童對本土文化有更多認同。

日期:2023-03-08

產業時事

鋼琴、吉他老師被取代?「最強AI聊天」ChatGPT對上Google Bard!微軟百度蘋果沒人敢缺席

ChatGPT引發的大量關注,正式點燃了AI領域的「軍備競賽」。從Google、微軟、百度到蘋果都傳出正在積極備戰這波聊天機器人浪潮,而Google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更正式對外發表了對話式AI服務「Bard」,宣佈未來幾週內就會開放大眾使用這項技術。

日期:2023-02-08

保險稅制

「使命感」是保險業的留才關鍵!業務員不只學銷售還要學做人 連結人生價值才會長久

任何一位優秀的保險業務員,身上必然擁有服務熱忱及帶給民眾保障、實現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存在,而從事保險業務工作,不只是「利人」,更在服務的過程中得以「利己」並實現心中理想,因此保險不只談銷售,在組織經營與領導上,如何以自身理念與不同世代的夥伴溝通,且對於剛入行業務工作的新人,給予一定程度的支持與教育訓練,將會是保險業「留才」的關鍵。

日期: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