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1000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27
產業時事

中共直升機現身台東、潛艦浮上海面…顧立雄親回情勢!盟友來加持,美方對台116億軍售攻擊型無人機

國防部週三(6/19)宣布自6/18至6/19上午6時為止,偵獲共機18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西南及東南空域12架次,共艦6艘次,甚至台東外海60浬處罕見出現中共直升機。

日期:2024-06-19

產業時事

賴總統就職滿月推3大委員會,童子賢、翁啟惠入列!氣候變遷、防衛韌性、健康台灣做什麼一次看

總統賴清德就職滿月,周三(6/19)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以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衝擊、因應各種災害和風險,以及因應全球後疫情時代的挑戰。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邀請到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副召集人,「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則邀請到健康台灣推動聯盟召集人陳志鴻醫師、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擔任副召集人,廣納各界人士。

日期:2024-06-19

產業時事

諾獎經濟學家揭「貪婪工作」加劇兩性不平等 台灣要救生育率 須解女性職涯撞牆之謎

憑藉長期對女性勞動市場的研究,高爾丁成為史上首位獨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的研究為何重要?又能為生育率全球墊底、長照困境重重的台灣,帶來怎樣的啟發?

日期:2024-06-19

產業時事

創意私房又竄境外App 出招「封網」挨轟粗暴 Telegram性犯罪難鍘 數發部肩負三任務

非法性影像網站「創意私房」被封網後,日前在境外通訊軟體Telegram捲土重來,政府喊話全面封鎖,卻引來禁言、違反比例原則等質疑,網路治理界線該怎麼拿捏?

日期:2024-06-19

產業時事

人、環境與利潤共好的商業模式

紡織業從夕陽工業變成永續產業的關鍵是材料創新,在知名案例聚陽、儒鴻之外,還有一家優織隆企業,其研發的鳳梨葉纖維環保且具台灣特色,更打動知名運動品牌採購。

日期:2024-06-19

產業時事

綑綁天地的超強獨角獸SpaceX

馬斯克的SpaceX挾帶旗下星鏈(Starlink)及星盾(Starshield)超群的服務動能,估值達到2000億美元,目前計畫加碼建置4.2萬顆衛星群,引爆通訊新商機。

日期:2024-06-19

產業時事

為何現在銀行不只貸款給客戶,還要幫忙做減碳轉型?國泰世華銀細數8年來的經驗及成果

銀行發揮綠色金融影響力,不只是借錢給客戶而已,協助客戶減碳轉型、碳揭露,更成為金融業者的第一要務。

日期:2024-06-19

產業時事

馬雲55歲被退休、張忠謀87歲帶領台積電登高峰,兩岸科技此消彼長,關鍵在2015年

最近看到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的一篇貼文,提到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來台灣,談到「台灣沒希望了,70、80歲的人還在談創新」。結果,55歲的馬雲在2019年就「被退休」,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直到87歲才交棒,如今台積電更已成為全球第八大市值企業,台灣電子業還有很多70、80歲的人,例如林百里、施崇棠都還在位置上,做得很起勁。

日期:2024-06-19

職場生活

台大研發出台灣「純本土」AKK菌,和生展產學合作!副校長:鼓勵師生將研究推向市場,初期以海外為主

雷文虎克和醫療保健品代工龍頭生展(8279)將合作開發亞洲首款「次世代腸道益生菌(AKK菌)」產品。生展董事長陳威仁表示,AKK次世代益生菌在歐美都核准可以使用,但目前衛福部還沒有核可,將持續努力爭取,初期雙方合作會以國際市場為主,將台灣「純本土」的AKK菌,推向全世界。

日期:2024-06-18

產業時事

共產黨無神論為何跟你談神明?宮廟染紅多嚴重?通靈少女原型:宗教統戰成本低「我們花錢被統戰」

中國藉由台灣宮廟統戰的問題層出不窮,近來也有不少網紅主動披露,受到中國「邀約」分享,近來一份台灣學者對於宮廟染紅議題的研究,也登上國際權威期刊《外交政策分析》(Foreign Policy Analysis)上。研究透過經濟學和量化方式找證據和估算結果,結果顯示,有媽祖廟所在的里,經過兩次大選後,且信眾流動性較高,綠營相對藍營的得票有顯著減少的現象,一間媽祖廟會影響的信眾大約925票。而信眾穩固的媽祖廟、關帝廟或其他宮廟的周邊社區,就不存在這種趨勢。根據另一份量化研究顯示,具有中國背景因素的里長,例如曾經赴中或有受到中國拉攏的媒體報導紀錄,該里的「疑美論」會比其他里更嚴重,在2021年「反美豬公投」的同意票/不同意票的相對比例,高出約4.7%。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即將屆滿3年任期,她日前談到疑美論時說,許多惡意行為者利用自由開放的體系進行此事,這是所有人都應共同應對的挑戰。她在卸任前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建議台灣別對中國的挑釁措辭和行動驚慌失措,但也別對這些風險麻木。

日期: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