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30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29
職場生活

花4年力推動物福利、催生家樂福「透明吐司」!蘇小真:我要走出去,把更多認同價值的人帶進來

一名顧客拿出手機掃描「透明吐司」包裝上的QR code,螢幕上出現的影片,是這條吐司的原料來源之一、乳牛們的日常生活。透過影片可看出,牛刷抓背、柔軟牛床,以及良好的散熱降溫設施,都有助滿足牛的需求、安撫其情緒。消費者在購買吐司的同時,也能了解,作為原料供應者的乳牛,是如何被友善對待,讓隱含在食物背後的動物福利理念,獲得彰顯。

日期:2023-03-07

職場生活

四股力量讓她的「玻璃天花板」變薄!104總座黃于純職涯路走得穩:替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

非明文規範,卻是個無形障礙。即使台灣已倡導「性別平權」觀念多年,但女性在職場上,遭遇「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導致職涯發展受阻的案例,仍屢見不鮮。「我們身上,都有很多角色,為人父母、子女、丈夫、妻子,這麼多角色,就有很多責任,當不同角色之間的責任出現衝突,加上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時,就可能讓女性在職場上,遭遇不公平對待。」談到「玻璃天花板」對女性職涯的影響,104集團總經理黃于純,提出了前述觀點。

日期:2023-03-07

投資理財

存股0050長期賺更多,為何不All in就好?達人列2大理由「還是要存00878、0056」

前一陣子有位新手粉絲詢問小車:「既然0050年化報酬比核心持股高,那為何不全部存0050,而要分配一些比例存核心持股呢?」我的回答是:「理論上這樣最好,但實際上要做到很難。」(編按:小車的核心持股有00878、0056等)

日期:2023-02-16

職場生活

譚敦慈交代身後事「不辦告別式、不做七」:親弟、丈夫壯年離世...人生兩次無常讓我領悟的事

明天與無常,不知道何者先來。事前做好的準備,成為了面對無常的勇氣。

日期:2023-02-14

產業時事

幼稚園被改造成養老院、殯儀館不斷開張...生育率比台灣還低,韓國女性為何走上「生育罷工」之路?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2-09

投資理財

全球綠能浪潮興起 太陽能、風電、儲能迎長線商機 政策股不怕亂流 蹲等買點穩穩賺

農曆年後,電子股帶領大盤上揚,不過從總體經濟面來看,電子股依舊面臨景氣與存貨議題。想要降低波動的投資人,可以關注具有政策保護傘的防禦型題材。

日期:2023-02-08

產業時事

星雲85歲預立遺囑、遺產金額曝光!「本想活到80歲就好」...《真誠的告白》談如何分配身後事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週日(2/5)下午離世,享耆壽97歲。他因曾中風後健康走下坡,加上長年罹患糖尿病,每兩天就要進高雄長庚醫院洗腎,晚年外出行動幾乎都靠輪椅代步,甚至雙眼都看不清,但星雲的意志力堅定,他曾告訴醫療團隊說「出家人不怕死」。星雲在85歲時就預立遺囑,2015年他在人間福報的文章中提到,自己在60、70歲的時候,身體還很健壯,就想活到80歲就好了,哪裡知道,又這樣繼續的活下來,當然人生總是生命有階段性。至於遺產部分,星雲曾透露自己估計有2000多萬財產,已全部捐作公益信託教育基金,包括寺廟、學校、電台資產、寫書的稿費也都全部捐出,「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於社會」。

日期:2023-02-06

產業時事

美眾議員提《不歧視台灣法案》 籲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參與IMF

美國聯邦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日前透過新聞稿表示,她和另一名眾議員葛林(Al Green)共同提出《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呼籲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日期:2023-01-28

職場生活

活到200歲是什麼「境界」?上騰生技董座張鴻仁:想了解長壽逆齡,這本書值得一讀

本文作者:張鴻仁/上騰生技顧問公司董事長、前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這是一本寫長壽與逆齡的「未來書」,光看書名,就值得一讀,更何況書中的一個重要章節,講到「精準醫學」的奇蹟,主角是哈佛大學兒童醫院的主治醫師游維文 (Timothy Yu),他在2021年7月舉行的生技月,請來了一位貴賓,分享他如何以10個月的時間,製造出一顆新藥,救了一個得了巴登氏症的可愛小女孩—米拉。這是現代精準醫學的重大突破。

日期:2022-12-15

職場生活

每週完全斷食36小時!CNN也報導過,專家揭長壽2習慣:這年頭,壽命想多增加10年很簡單

如果你未滿60歲,身體狀況不錯,我相信你會在有生之年見證到「長壽近程展望」在醫療照護上的部分突破性進展,甚至可能會看到「長壽遠程展望」的早期曙光。今天,基因工程已經被廣泛應用,仿生手臂、肺臟、腎臟和心臟出現了,而替代器官的 3D 生物列印距離我們只剩幾年時間。有望延長人類壽命 30% 到 60% 的先進藥物的早期臨床實驗正在進行中,幹細胞治療和細胞重新編碼,已經在動物試驗中出現驚人的逆齡和延壽結果,不久之後可能會在人類身上實現。可持續監測身體疾病跡象的次世代診斷裝置每年都在進步。在明天與實現長壽逃逸速度之時間軸上的某一點,透過不可思議的新科技力量,你可以越活越年輕。

日期: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