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52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30
產業時事

品牌 & 獲利,不兜在一起會死,兜錯了,更想死!

既然耗費再多的品牌行銷預算都無法擄獲顧客的心,原本就沒有很看好,幸好當時沒有分配太多預算,看到品牌轉換率的結果,那些殘念與下次再努力的片刻不斷上演,能不能讓這樣的絕望就此停止…。 這下可好了,那些品牌經理心中的陰影,都被業務經理拿出來乘涼了。

日期:2019-07-18

競爭力

以個案教學破除知識障

多年來從親身接觸中,對「知識障」這個觀念體會日益深刻。

日期:2013-12-05

職場生活

家族企業的角色重疊與衝突

「家族」對成員行為的期望,及分配權力與資源的原則,和企業不一樣,從經營者到成員,可能為了配合家族角色,而犧牲了企業目標。

日期:2011-06-09

產業時事

婚紗業前景可期

若能積極經營海外市場,婚紗業在未來將有機會繼電子業之後,成為下一個稱霸世界的台灣之光!

日期:2011-03-24

產業時事

用經營績效體現出企業的優質

自一九九〇年起,國家品質獎已歷經多次修訂,近年隨著產業典範轉移之勢──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已由過去僅以產品/技術品質為核心的「效率」驅動,轉變為以顧客為核心的「創新」驅動;不僅重視產品品質是否卓越,更強調是否具備創新營運模式。為此,國家品質獎特別在二〇一六年重塑獎項機制,包括分級設獎、增設功能性獎項、增加獎額、分業評審等,種種制度精進,皆使獎項更臻完備,符合時代潮流。

日期:2018-05-31

產業時事

電子產品精緻化 台灣下游廠受惠

2012年全球消費電子大展今年吸引14萬人次參觀,但Apple、Amazon、Google未參展,顯示今年CES重心「並非推出革命性產品,而是已上市產品改良延伸」,未來哪些產品有新爆點?台廠又有誰受惠?

日期:2012-01-19

產業時事

富過三代的祕密

「富過三代」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根據統計,只有15%的企業能夠成功交棒給第二代,還能夠繼續順利傳承到第三代的企業,不到2%,其中還能維持高獲利能力的,恐怕寥寥無幾。家族企業成功的傳承之道,是企管學書上學不到的道理,它需要深刻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企業經營經驗累積,《今周刊》為你揭開「富過三代」的傳承之祕,不論規模大小,台灣共有120萬家企業,這將是120萬位企業主最重要的一堂課!

日期:2010-07-15

投資理財

大學教師43歲才學存股,5年把300萬變1300萬!投資晚鳥為何能50歲提早退休「普通卻最穩定的2大致富組合」

編按:原先是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的江季芸,幾年前因教育界受少子化影響,開始出現流浪教師的問題,充滿憂患意識的她,在2015年、43歲時開始規劃退休理財,對自己展開一場「離開校園十年計畫」。她的危機意識引發預做準備的念頭,於是擬定了一個「離開校園10年計畫」,決定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也是存股族的最愛。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讓她覺得如果持續複利成長,就能順利實現目標。但沒想到,第三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江季芸用波段存股法,5年把300萬變1300萬,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她的10年離開計畫、提早3年達陣,截至2022年7月,每年收穫70萬元股利,預計2023年更將突破80萬,持續邁向自己當時設定的10年100萬股息里程碑。

日期:2024-01-26

職場生活

滿園豐收的荔枝

在我的記憶中,鳳梨、香蕉和荔枝,應該是一路陪伴我童年、填飽肚子的水果,其中又對荔枝印象最深。小時候,一到產季,放學肚子餓時就爬上兩層樓高的樹上去摘野生荔枝,顧不得剝開時蒂頭有沒有蟲,總是一顆接一顆吃飽才下來,帶給我甜蜜的童年回憶。

日期:2023-05-31

財經時事

經營企業「不賺錢是罪惡」 大同發不發得出股利?董座盧明光揭2大關鍵因素

「百年老店」大同(2371)的經營權之爭戲碼,於2020年底暫告落幕後,新經營團隊如何改造大同?怎麼讓投資人,對這家20年沒發股利的公司重拾信心?始終是外界高度關注的焦點。本月10日,接任大同董事長近1年的盧明光,在「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舉辦的「2021國際投資論壇」中,發表演說時形容,帶領大同轉型,猶如「讓大象跳舞」,因為這家公司實在是「老又大」。

日期: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