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你必須獨當一面,或者連接一切!
社群時代,個體生存必備的跨界思維,
人生中90%的問題,早就被人回答過,你只要連接答案就好!
許多人遇到問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上網GOOGLE,但同時也面臨無從搜尋,或是無法辨識成千上萬的結果,到底什麼才是你想要的答案。
要成為解決問題高手、你需要連接各種資源,以搞定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正因為資源有限,在職場中工作者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是否能有效連接資源。
聰明的人不是知識淵博的人,而是知道用簡單、快捷、有效的辦法找到答案的人。要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你需要:
1. 向內探索:比努力更難的,是看清自己的真正欲望
2. 對症下藥:找到真問題,排除假議題
3. 結果導向:面對眾多選項,克服選擇障礙
新時代的工作邏輯改變,職場工作者的心智也要全面升級。不需超時工作、成為天才或靠運氣,精準搜尋、連接解答,將讓你脫穎而出。
前言 決定你上限的不是格局,是搜尋力
Chapter1 擁有搜尋力,人脈是個假議題
關係並不稀缺:求一個人,不如找一類人
組織腦力激盪:讓創意從不期而遇,到如約而至
深思就是跨界:最罕見的問題,也能找到最普通的答案
Chapter2 明確目標:發現內驅力,明白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
向內探索:比努力更難的,是看清自己的真正欲望
向外探索:你成長的空間,永遠在舒適區之外
知識挖掘:應付考試的時候,你放棄了什麼?
Chapter3 問題驅動: 打造高效解決問題的搜尋邏輯和思維
借來的腦子:提問的第一步,就是放下面子
經驗的邊界:為經驗找到新的適用領域
思考也要對症下藥:找到真問題,排除假議題
越級思考的能力:用搜尋填平資訊鴻溝
Chapter4 把握關鍵:發現從「問題」到「行動」的有效路徑
認知勢能:用高層次的搜尋,導航低層次的行動
目標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找到方向
腦力雲端共用:借力打力,才能毫不費力
有效知識:找到應用領域,學習才能循環
無解之解:有些問題永遠找不到答案,但仍值得思考
Chapter5 結果導向:克服選擇障礙,面對紛繁複雜的選項時如何選擇
破局思維:找到打遊戲的感覺
找到目標:讓你腳踏實地的是對未來的合理想像
通盤考慮:樣本夠多,結果夠準
結果分析:只設一個引數,輕鬆找到最優解
刪繁就簡:簡單,應對複雜世界的利器
思考也有性價比:答案太多,就等於沒有答案
Chapter6 系統思考:建立高框架人生,在限制中發現更多可能性
多元價值:找個副業,逃離死薪水
找到你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決定你的價格?
找到價值的放大器:人人都是自媒體
人生的價值:每個終極問題,都可以找到具體答案
Chapter7 用搜尋力搞定生活中那些令人頭痛的事
人真的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嗎?
求職時,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
面試時如何應對這三個刁鑽問題
職場中,找到你的偶像
作者序:決定你上限的不是格局,是搜尋力
要想讓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就要懂得高效連接需求和資源。
有一位朋友,最近讀了很多成功學的書,但是他越讀越困惑,覺得自己不僅沒有進步,還越來越絕望。他陷入了成功和資源的悖論之中:「想要成功,就要有格局、眼界和資源;但不成功的人,很難擁有格局和眼界,也很難獲得資源。想實現人生的從零到一,真的太難了。」
他透過職業諮商師聯絡我,他說:「很多人的格局大,眼界高,那是因為得到的資源本來就比人家多。」還舉了個例子,「假設你是老闆,全公司的資料都彙整到這裡,站得高,當然比員工看得遠。假設我出身於金融世家,平時來往的都是銀行家、精算師,對資料當然會有更準確的感覺。我不成功,不就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格局和資源嗎?」
我想對他說,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大學的時候,我曾經參加過一次講座,授課老師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以至於到現在都記憶猶新,因為我越來越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價值。
這句話是這麼說的:「聰明的人不是知識淵博的人,而是知道用簡單、快捷、有效的方法找到答案的人。」後來,隨著閱歷逐漸豐富,我漸漸發現,平時那些善於利用搜尋力的人,總是能夠迅速提高自己的眼界,發現別人的需求,連接不同的資源,從而順利解決工作中、生活中、人生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
就以出版這行來說,有很多人會覺得,想要做個好的企畫,一定要有作者人脈,否則就沒辦法工作。不過,我倒覺得,人脈沒有大家想得那麼重要。我剛入出版這一行的時候,什麼人脈都沒有。一開始做靈異小說,後來做軍事小說,再後來又做商管書。
每進入一個新領域,所有人脈都要清零一次。但當我沉下心來,專心製作產品、耐心經營品牌,把財經勵志相關的整個產品線不斷做出影響力之後,我談成了與包括李開復、陳志武等老師在內的知名作家的合作,人脈不僅主動找上來,也越滾越多。
再厲害的大人物,也會有他想要的東西;再多的商業模式,也會留下滿足不了的欲望空間。當你用更高一層的認知能力,發現自己的需求、身邊朋友的需求、老闆的需求、市場的需求的時候,就可以突破所謂的上限,到達以前未曾企及的高度。
聽到這裡,有些朋友或許會說,發現需求有什麼用呢?我沒有能力去滿足這些需求啊。對此我想說,你沒必要親自去滿足這些需求。
前兩年流行一個說法,「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埋單」,意思是商家沒必要親自生產商品,而是發現需求之後,把生產外包;而最後為這些產品付款的,也不是定制商品的商家,而是有相應需求的客戶。
這種模式的運用有一個經典的案例:有家航空公司以低價從汽車公司購買了一批機場巴士,因為車上噴繪著汽車公司的商標,等於是幫他們宣傳;再用高價把這批巴士賣給司機,同時保證他們有穩定的客源。航空公司憑著巨大的客流量,不僅省去購買機場大巴的經費,還從中賺了一筆。航空公司能做到這一點,憑的就是看到了汽車公司的宣傳需求,又看到司機對穩定收入的需求。
仔細想一下會發現,「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埋單」這種商業上的思維模式,只是說法新穎,本質就是把需求和資源連接起來,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平時在工作中經常用到的那些借助別人的力量來解決問題的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同。
比如我們開始做知識付費,去年有一位業務同仁賣掉了價值幾百萬元的課程。其中有一半的業績,就是靠外部合作完成。
也就是說,他找到了一些合作單位,因為他們需要相關課程內容,而他手上正好有這樣的課程要賣。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業務省去一個個單獨和客戶簽約的時間,還增加了公司的收益。這裡面沒有什麼非凡的商業模式,但對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卻很有效。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去找合作單位這樣的事情太難了。有人會覺得自己性格內向,甚至還有點社交恐懼症,拿起電話來就覺得呼吸困難,這樣的性格怎麼和別人溝通,怎麼連接資源和需求呢?
其實,只要你對需求的觀察是準確的,無論你是什麼性格, 無論你之前是否認識對方,事情都能談成,因為你真的能幫合作單位解決問題。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個八面玲瓏的人,合作單位出於人情答應了你的請求,事情說不定反而容易搞砸,因為雙方礙於情面,有些程就可能被忽視, 也容易出現紕漏。不是基於雙贏的短期得利,最後通常得不到好結果。
用已經擁有的資源解決問題,效率是極低的。以前,我帶過一個編輯。他 在入行前,就和幾個作者關係很好。所以一開始的時候非常順利。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發現和他打交道的,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個作者。後來要約的稿子越來越多,他的那點人脈很快就不夠用 了。到最後,就連剛入行半年的新編輯,手裡的作者也比他多。
所以千萬不要迷信人脈。根據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在《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Grooming, Gossip,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一書中提出的說法, 一個人能夠同時保持聯絡的人數最多也不過一百五十人。如果你產生了這一百五十個朋友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又要怎麼辦呢?
因此,不管你原有的人脈數量是多是少,品質是高是低, 都不要讓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受到所謂人脈的限制。
在網路時代,我們要連接的人越來越多,要連接的人脈也越來越多,一個人要跟不同的人合作,包括同部門合作、跨部門合作,還需要跨組織跨公司合 作和協同。在這種情況下, 精準找到相對合適的合作單位,一起定義問題,高效解決問題,就成了一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我們在這本書中談論的搜尋力,就是連接各方面人脈的能力────一種在聯合多方力量、考慮多種層面的情況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也是幫助我們在關鍵時刻做出有效決策的能力。希望你讀完這本書,能得到一些啟發,能透過持續精準的努力,來撬動人生的最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