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直擊〉中國冷復甦

直擊〉中國冷復甦

1376期

2023兩岸三地1000大
空蕩蕩的人力招聘中心、被掩蓋的裁員潮…「跳級總理」李強如何出手?

消費》上海精品門市擠滿人,一般商店卻冷清清
製造》第一季出口逆勢成長,陶冬為何打問號?

《經濟學人》中國專家評「李強經濟學」:他夠務實,但習近平要的是國安
台灣亮點:台積小金雞創意電子組10人團隊「挑訂單」,首入榜衝700強

72小時完整記錄》
「乘客坐十次長榮、華航,肯搭一次星宇,我就很感謝了」
星宇北美首航
看張國煒的盤算與難關

420億顏值經濟>醫美南霸天、鳳凰電波重生揭密
專訪>新光金大股東洪士琪叫戰吳東進內幕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理財

排行分析》中港企業霸榜 台企相對黯淡 逾六成企業市值成長 AI、生技、新能源有戲

內需產業回歸,新能源高歌猛進,過去一年伴隨中國解封,中港台資本市場迎來巨幅洗牌,如今,兩岸三地一千大將由誰領導全局?《今周刊》獨家為您解析。

金融

「6/9新光金改選,我自己就會過半」!大股東洪士琪叫戰吳東進,親揭為何連吳東亮都挺他

不忍了!曾多次想改革董事會的新光金創始股東洪文棟之子洪士琪,近日以改革派為號召,要拿下董事會過半席次,也引爆他與前董事長吳東進的直球對決戰火。

國際總經

蘇州台商告白:台商三分之一落跑,剩下工廠還在「產能也不在了」...直擊中國揭「被掩蓋的裁員潮」

今年以來,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經濟逐步邁入復甦軌道,內需開始回歸,商圈消費人潮「報復性」湧現……,但,這條復甦之路終究並不平坦。 傳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與出口,前方各有各的挑戰。 不過,挑戰之餘,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也正在加速扭轉其自身的產業地貌。 在《今周刊》2023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中,我們帶您深入探討中國復甦之年的「虛與實」,以及兩岸三地產業發展趨勢的危與機。

傳產

「長榮航空創立時總裁有海運支撐,但我沒有呀!」張國煒不憂心外界對星宇3質疑,唯獨燒腦這件事

星宇航空第一條北美長程線開航,由董事長張國煒親自執飛至洛杉磯,在近乎滿班載客率的背後,這條至關重要的航線不僅能拆解出星宇的布局,更承載著未來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政治社會

賣BLACKPINK黃牛票狠賺2千萬,罰款竟不到2萬…30多歲黃牛大戶揭吸金術,不怕修法原因曝光

台灣黃牛業者靠炒作票價狠賺黑心財,執法單位卻因法令不完善而難以取締,文化部為此推動《文創法》修法,盼透過重罰、檢舉機制遏阻黃牛亂象⋯⋯。

政治社會

血汗特教》一天工作12小時,特教師薪少事雜又高壓,心評時薪僅30元...台灣特教3大怪象

特教老師每天工時多達12小時,除了教學本業,還得額外做心理評量工作,面對修法訴求脫鉤減輕負擔,教育部至今不願妥協,血汗教師困境怎解?

國際總經

寫實的轉變

2004年,《今周刊》首度進行兩岸三地企業市值排行的調查,頭兩年,我們列出當年度的前5百大企業,此後則擴增至「兩岸三地一千大」。前前後後,這項調查已經連續執行20年。

國際總經

台灣新經濟的F4

健康科技、能源科技、電動車科技和資料四大產業,近年一直位居創投業募資前五大,在電子產業打下的深厚基石上,可望成為台灣新經濟成長引擎。

科技

天使投資人與創投基金的競合

矽谷除了有出場經驗的連續創業者,績效卓著的創投基金或天使俱樂部也值得關注; 不同階段的投資機構間,彼此投資或參與成常態,這樣更能讓規模與效益極大化。

國際總經

引以為戒的碳憂慮到興奮

減緩氣候變遷的唯一途徑,就是企業積極減碳,但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進入立法、推動時程,台灣企業從出現高度碳憂慮,再到市場碳興奮,有3個現象值得警戒。

生活消費

美到驚世駭俗

歷史、市容、建築、生活,構築城市美感。台灣有醜到驚世的吉祥物地標,也有保留古宅之美的戰地,而美感是一種遠見,需要長久永續經營,所以台灣未來美不美,要看政府與人民的高度智慧。

國際總經

雅加達股市超越香港 中國電動車鏈搶投資 總統當推手 印尼鎳礦巨頭上市背後大計

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的鎳,需求量不斷增長,印尼總統佐科威抓著自己國家是全球最大鎳生產國的籌碼,攜手投資印尼鎳礦巨頭的中國電動車鏈,透過「產業本地化」,啟動印尼大國崛起的國家復興計畫。

國際總經

指標中企》24年來最大改造 讓組織更簡單、更敏捷 走出監管風暴、搞分拆上市 「阿里巴巴2.0」新價值浮現

在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產業的監管進入尾聲之際,阿里巴巴宣布了史上規模最大的重組計畫。 阿里的盤算是什麼?重組之後,又將與過去有何不同?

科技

黑馬台廠》手握先進製程、先進封裝兩大IP優勢 組10人團隊「挑訂單」 台積小金雞創意首入榜衝700強

從去年新任總經理戴尚義啟動轉型,創意電子營收、獲利在二○二二年攀上歷史新高,細究營運強化的策略,這家設計服務公司如何找出再升級的關鍵?

生活消費

高雄難訂位餐廳

高雄最近有幾家餐廳紅得不得了,想進門用餐不僅得一個月前搶訂位,某些熱門時段甚至排了兩、三個月也等不到。 排除「稀缺效應」,幾位主廚其實來頭不小、實力不凡,面對各種食材有獨到見解與詮釋,吸引全台饕客聞香而至。

國際總經

老謝觀點》銀行、石油業到新經濟 看20年霸主更迭 台灣隱形冠軍光芒受限 兩岸三地突圍就看電動車!

《今周刊》一年一度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公開,幾家歡樂幾家愁。 究竟,此次榜單透露了中港台經濟的哪些「玄機」?

傳產

不分性別、年齡 愛美是人性更是商機 420億顏值新經濟來了

口罩解封,醫美產業也迎來復甦生機,《今周刊》深入醫美診所直擊年輕世代整形新思惟,以及盤點醫美產業鏈最新玩家、新角色與新商業模式。

傳產

砸億元收爛攤子 起死回生在台賣成全球前五強 打掉重練 鳳凰電波續命暴紅

美國電波拉皮經歷市場混亂無章的困境,背後有一段壯士斷腕又絕地反攻的故事,博士倫台灣老總是靠什麼抓住消費者,重返高峰?

傳產

精準眼光決定營運成果 一台雷射設備賺二十年 維格三策略 穩坐醫美南霸天

從客人變老闆的維格醫美集團董事長林銘德,靠著3大策略從高雄起家,一步步到全台展店17家診所,成為名副其實的醫美「南霸天」。

科技

金雞母柴油巴士營運喊停 全力衝刺電動化 成運10年燒30億轉型 躍居快充電巴一哥

成運從製造柴油巴士起家,二○一三年開始推動轉型,董事長吳定發更在二二年放棄本業,完全轉為電動巴士製造商。他們究竟怎麼做到?又為什麼敢這樣做?

國際總經

地緣政治風險帶動全球投資潮 ——兼論半導體、自動化設備廠迅得

打造自主供應體系及分散化、區域化生產為當前全球企業共識,台灣企業已前往各地尋找生產基地,且台灣產業群落中的設備產業族群,將首先受惠此波全球擴產潮,值得關注。

理財

捨得與遺忘

市場震盪加劇,建議投資人要「捨得」,同時停利和停損,重新開始。 另外典範已轉移就不要留戀,「忘記」存金融股,應可避免踩雷。

台股

下半年有望復甦 逢低布局潛力股 五窮六絕免驚 專家教戰提高勝率投資術

第二季是多數產業的淡季,尤其五窮六絕的效應近期已經發酵。 專家建議,挑選趨勢明確、有政策引導的中小股,後市仍有不小勝算。

台股

歐、美股仍偏多 台股卻二次高檔背離 大盤弱勢盤整 搞懂多空指標揪出關鍵轉折

台股加權指數自去年低點已反彈逾三千點,萬六卻近關情怯,且近期表現相對國際股市弱勢。是多是空?技術面如何判斷?

理財

債市行情看俏 14檔追募二八○○億、受益人數倍增 別一頭熱跟進債券ETF 三迷思先破解

債券ETF人氣火熱,受益人數激增一倍,不過投資人在追逐熱潮前,也要了解個中的遊戲規則,將風險降到最低。

職場

時尚女魔頭邊攀峰邊樹敵的底氣

一九六四年五月三日,十五歲的安娜.溫圖到精品店上班,很快就被開除。 她是如何再跳上時尚巔峰,成為享譽全球的時尚女魔頭?

美食旅遊

炒功了得的台北私廚

開張甫一年的「承家私廚」,大廚為台菜名店「明福」的第二代,菜色與風味沿襲老店,熱炒火候掌握得好,該嫩就嫩,該脆就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