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中國世紀 再見!

中國世紀 再見!

1346期

習近平高唱中國復興,未來十年GDP卻恐極低速成長

20大前夕專訪>中國最準分析師、中共國師為何悲觀看中國?
北大關鍵報告:中國經濟唯一活路,竟然是直接「躺平」!
半導體專家評美國制裁:中國製程將止步於14奈米

范疇觀點:供應鏈斷裂成常態,台商要有斷臂求生的心理準備

跟對高手!洞悉內資法人操盤攻略
大盤高低點?最夯產業?
第4季台股投資展望大調查

上半年賺贏去年全年 家登槓美商逆轉勝實錄
日本實證>青年投票率愈低 政府舉債愈猛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國際總經

劍橋高材生夸騰當英國財長,做不到6周就被開除!別說學霸不會搞砸…這場演講竟掀金融大屠殺流血10兆

編按:外媒報導,英國財政大臣夸騰(Kwasi Kwarteng),之前因祭出減稅政策,導致金融市場混亂,已於當地時間周五(10/14),遭首相特拉斯(Liz Truss)開除,從上任到下台,還不滿6周。 特拉斯於倫敦時間周五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由前外交大臣韓特(Jeremy Hunt),接任財政大臣一職,她並宣布維持上屆政府提高企業稅的計畫,只是市場似乎並不買單,也不看好特拉斯能倖免於混亂的英國政局。 根據BBC報導,特拉斯在記者會上強調,她會兌現她在競選時,所設定的目標,並稱即使英國面臨困難,國家仍需要高度成長的經濟。 特拉斯稱,「我今天所做的事情,是為了確保我們的經濟穩定。現階段,是全球(經濟)非常艱困的時期。」 報導稱,特拉斯僅回應4個問題,就結束了這場記者會,令現場媒體感到十分驚訝。 事實上,自減稅政策引爆金融動盪以來,不只夸騰,連特拉斯都面臨支持度崩跌,並危及執政黨(保守黨)威信的窘境,且黨內已有人呼籲特拉斯,應盡快辭職。 夸騰於今年9月23日宣布,規模達450億英鎊的減稅方案。該方案原規劃,藉由調降年收入逾15萬英鎊者所得稅率(從45%降至40%)等措施,鼓勵支出、投資,搶救低迷不振的英國經濟,卻引發外界「為富人減稅」的批評。 另一方面,為籌措政策財源,英國政府打算額外發行公債,但市場質疑,此舉是靠舉債為減稅提供資金,令投資人對英國政府的財政狀況更加擔憂,紛紛拋售英國債券,導致恐慌情緒蔓延,英鎊重貶。 這項減稅方案連國際貨幣基金(IMF)都看不下去,罕見發布聲明,呼籲英國政府重新評估減稅計畫,因為該措施對高收入者相對有利,恐加劇不平等,「目前不建議推動大規模、目標不明確的財政計畫。」 (原文刊載於2022/10/5,更新時間為2022/10/14)

政治社會

死亡率是日本2倍 改善計畫「慚愧」未達標 兩面向搶救新生兒! 別讓他們來不及長大

用來改善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的「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執行超過一年,關鍵項目仍未達標。 既然沒有醫療技術水準技不如人的問題,政府該怎麼挹注資源對症下藥? 聽聽專家怎麼說。

國際總經

中國GDP能保2就偷笑?中國最準分析師、中共國師一致悲觀:經濟下墜速度恐快於多數人想像

10月16日,俗稱「二十大」的中共第二十屆全國黨代表大會 即將於北京召開,並確立常委會人選。 外界預期,中國未來5年的總體政策也將由此定下基調。 但,無論「習皇帝」連任與否,不少權威經濟學家指出,二十大後的中國經濟,恐都難以避免走向「平庸」的命運, 而曾經引領亞洲數十載的「中國世紀」,也或將因此迎來終結⋯⋯。

健康

內外兼修的健康長壽新策略

當長者因疾病而出現身心功能受損,其內在能力如認知、行動力必然下降,導致無法生活自理。 若能善用科技輔助,讓長者自在、有尊嚴地維持既有能力,甚或減緩退化,才是內外兼修的長照政策。

政治社會

為何要支持台灣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借鏡日本找答案:青年投票率愈低,政府舉債愈猛

編按:今年11月26日,不只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同時也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第一次修憲公民複決。這項攸關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案,朝野政黨均表態支持,近來日本一份關於青年投票率與國家財政的實證研究,或許能給台灣更多刺激。

健康

一代能助眠、二代較安全 配水服用後別開車 速解過敏剋星 抗組織胺還有第三代?

每個人這一生一定使用過「抗組織胺」,但有些族群一聽到得服用抗組織胺卻會感到焦慮,這是為什麼? 抗組織胺的作用為何? 專業臨床藥師帶你一起來了解。

美食旅遊

地方特產的創意滋味

每個地方的農特產,展現著一地的飲食文化,在當地生活、扎根的廚師,取在地的農特產為食材,開發充滿創意的美食,用麻薏製作生乳捲、金山地瓜化身蒙布朗,淡水的阿給醬也被拿來做披薩,這些富有想像力的新在地文化餐點,食材融入新風味,迸出生活飲食的火花。

科技

竹科陳董苦撐9年轉型、獲利只剩2成,為何去年晶片荒時飆興櫃以來新高?故事要從2013年說起

台灣IC設計公司通常著重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不過成立於2002年的精拓科技,營收卻有6成來自工業電腦,毛利率更是高達7成,它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台股

和大、中興電...市井股神郭勝曝低接布局「9檔私藏名單」,4大操作原則「獲利兼風控」

台股正進行「萬三」保衛戰,技術派操盤手是如何看待目前的盤勢變化? 在操作策略與選股訣竅上,又有哪些勝率較高的獲利模式,最能掌握跌深反彈的契機? 台股逆勢贏家們在此分享他們的布局盤算。

國際總經

殊途同歸的命運線

再過不久,中國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將舉行。這場被稱為「二十大」的重要會議,最受關注的,自然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望「破例」續任第三個五年任期,繞著他的政經思路與人事安排,也將定調中國未來至少5年的社會命運。

國際總經

英國的驚悚時刻

各國央行暴力加息,使得金融環境全面惡化,此時市場承受意外風險的能力大大下降。 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衝突,不僅發生在英國,美國和歐洲也是同樣嚴重。

理財

我永遠都不要長大!

長大的過程中,常讓我們失去探索的勇氣與好奇心,於是我們不再「創造」,只在乎能不能「得到」。 因此,保有童心,不再眼見為憑,成了我在投資上最重要的祕密武器。

品味收藏

瑪利歐、薩爾達傳說...電玩界教父「大膽用新人」逃離創意慣性,磨出百年任天堂傳奇

一九八三年九月三十日,任天堂老闆山內溥慧眼重用宮本茂,負責研發新遊戲,創造出《瑪利歐》等經典電玩。 創立逾一世紀的任天堂,旗下的經典遊戲不勝枚舉,它的遊戲總能散發某種魔力,令玩家拾回童年初心。

科技

極紫外光光罩盒一哥 上半年賺贏去年全年 化解天價賠償、斷料危機 家登千日反攻記

二○一九年家登被判九.七八億元天價賠償金,讓市場關注到這家被國際級大廠英特格盯上、台灣起家的本土企業。如今的家登不但反轉守勢,甚至搶攻對方市場,它是如何做到的?

國際總經

權力核心〉盤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熱門人選 重頭戲在二十大閉幕後 誰能躋身中國最高決策機構?

中共「二十大」即將於北京召開,外界關注誰能「入常」?誰將被「七上八下」? 誰又是下任總理熱門人選?《今周刊》彙整國際權威專家意見,一一為讀者解析。

國際總經

重磅觀點〉猜人事 更要懂得掌握局勢 北京未來兩年鎖國?掀戰? 二十大後台灣的危與機

危險中作出抉擇、機會前抓準時機,才是勇敢又聰明的人,中共的二十大,對台灣而言,就是一個風險與機會並存的時刻。

中共20大 特別報導

陸股後市〉清零政策、爛尾樓傷中國經濟 還能投資? 財政刺激、解封利多下 陸股基金長線攻略

清零政策加上爛尾樓風暴,拖累滬深三百指數跌逾兩成;投信認為,隨著二十大後政局穩定,經濟負面因素轉好下,未來半年陸股有望回漲,但長線仍要觀察經濟復甦情勢。

台股

大盤高低點?最夯產業?第四季台股投資展望大調查 跟對高手!洞悉內資法人操盤攻略

今年以來,外資大賣台股,全靠業內主力大買撐盤,台股在行情震盪、加速趕底後,究竟這些內資投信、業內操盤人怎麼看待第4季行情? 《今周刊》針對投信基金經理人、投顧主管、內資操盤手等20位市場專家做調查,搜羅他們現階段的操作策略、產業布局重點及風險管控的想法,作為投資人參考依據。

品味收藏

上酒廊、送禮物、賭球局 他為台海安全續命 王牌特務「六爺」楊六生 上半場搞國安情報 下半場做兒童教育推手

「六爺」楊六生,在案前積極聯繫推廣兒童哲學的夥伴,但他桌子抽屜裡,卻擺著老照片,裡頭的他身穿軍服,站在國際重要場合上。 在兒童教育推手之外,「六爺」還有個獨特身分,他曾是「王牌情報員」,心裡、眼裡都見證著台灣重要的歷史。

理財

基本面選股 財報達人出招 搭上年底做夢行情 留意升息帶來「雙下修效應」 5大族群有望先蹲後跳

儘管通膨、升息壓力仍大,全球股市包括台股近期頻創新低,兩位專攻基本面的達人認為,若干族群仍有不錯的展望,加上進入年底做夢行情,對第四季保持謹慎樂觀。

國際總經

無可遁逃的金融大殺戮

美股的「9月魔咒」再度應驗!今年9月,美股四大指數持續破底,而且,在高通膨、高息、經濟衰退陰影的籠罩下,眼前各種投資標的,幾乎出現全面下挫。

國際總經

利率跳升引發房市危機 ——兼論PMOLED廠智晶

截至9月底,聯準會基準利率已大幅調升至3.08%,年底前可能再上調5碼或6碼,對美國整體房市的不利影響將逐漸加劇,投資人應審慎以對。

理財

別別說話,淚水我已帶走

何時是入場佳機?債券市場大約年底左右可分批買進,至於股市,今年底明年初,應該也可以同時定期定額投資了。

理財

金融亂世 何處是投資避風港? 多重資產基金抗跌耐震 完勝股債組合

今年聯準會已升息十二碼,強力的「貨幣緊縮」引發恐慌賣壓,如何抵禦劇烈的下檔風險,成了投資人在資產配置上的必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