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一張保單   毀掉半個產險業

一張保單 毀掉半個產險業

1326期

全球再保龍頭不敢碰的防疫險,台灣賣到世界第一

重災》業者估防疫險理賠逼近千億,占產險業淨值逾6成
無感》泰國去年5月就出事、台產今年也緊急喊卡,業者無視前車之鑑
荒謬》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從未討論,產險業集體失靈

金管會前官員會診,產險業該學到的三堂課
新制0+7怎麼賠?重複投保不受理?保戶10大疑惑一次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克魯曼
諾貝爾大師對台開講「疫後新世界」
談通膨、升息、虛擬貨幣泡沫
克魯曼:明年,全球經濟重回「長期停滯」老路

Q1財報》從消費電子業存貨看需求實況
鴻海色彩漸淡 群創董座洪進揚:「走自己的路」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政治社會

87歲評論家李怡今晨病逝…曾說離開香港是「完成最後的人生」:正直的人唯一出路是監獄

編按:旅居台灣的香港知名政治評論家李怡周三(10/5)病逝於國泰醫院,享壽87歲。 李怡一生追求言論自由,過去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文章,被視為立場反共。香港國安法施行後,他選擇落腳台灣,認為離開是完成最後的人生。 他曾經在臉書寫道,從來只有成功人士會寫回憶錄,失敗者的回憶錄誰要看: 我在《世道人生》專欄的告別篇最後表示「將會向愛護我的讀友,細說我一路走來的失敗的人生」,有不少讀友留言說不接受「失敗的人生」的說法,他們認為我的人生是成功而不是失敗的。 就個人、家庭和事業這三方面來說,我的人生成績單當然絕非失敗。有點成績的原因主要決定於我生活的時代和環境,就像美國股神巴菲特說他的致富是因為他中了卵巢獎券一樣,我因為成長和志業開展期是在殖民地的香港,而且處於海峽兩岸和香港經歷大轉折的時代,「國家不幸詩家幸」,劇變刺激寫作者的思緒,而港英時代的法治及在97後一段時期的延伸,為自由的編輯和寫作生涯提供了保護傘,這是我人生之所以稍有成績的幸運因素。現在香港的年輕作家,才學在我之上,也沒有這樣的好運氣,要以寫作來維持生計都困難,真為他們惋惜。 但回顧我一生的追求,卻是不斷的感受理想破滅、價值敗壞的悲哀。 多年前,香港電台舉行「香港書獎」的頒獎禮,邀我參加,主持人問我,在港台主持「一分鐘閱讀」節目多年,是否覺得香港的讀書風氣有了改善,我回答說,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 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理想破滅在幾十年前就發生,當一個希望升起又接着破滅之後,我就對馬克吐溫的話深信不疑,他說,悲觀者與樂觀者的區別,是悲觀者掌握的資訊較多。對人類社會了解越多,對人性知道得越多,就越是不能樂觀。但悲觀不等於要消極。 以寫作為終身志業的人,必須忠實於自己心中所想、所信奉的價值觀,我手寫我心,才對得起自己從事的工作。當然,所信奉的思想價值觀會經不起現實考驗而改變,那就仍然要忠實於這種改變,繼續我手寫我心。悲觀而積極,明知推動的價值難以實現仍然要推動,既是職責所在,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為了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在事實敵不過謊言、真理敵不過強權的世界,在權錢色騎劫所有價值體系的世界,作為一個忠於自己的寫作人,很難避免不停地產生挫敗感。尤其是我寫作的時間如此長,面對的中國、台灣和香港的轉變如此大,回想我一生推動的不同時期的目標來說,我想到的無疑就是一個個挫折,是實實在在的「失敗的人生」。 在以後的文字中,我會盡可能憑記憶講一個失敗者的故事。警惕我寫作的只有一點,就是避免陷入羅生門故事的美化自己的怪圈。 而我在不斷挫敗之後仍然願意與讀友、特別是年輕讀友分享失敗人生的原因,是我常想起邱吉爾的名句:「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恆。」一個人的失敗人生或是一個人的終結,但不是後來者的終結。 一個人的勇氣是他的永恆,也是後來者的永恆。邱吉爾的話推動我寫這個失敗者的故事,也是一直都是小有勇氣的故事。 而《今周刊》在今年5月曾專訪李怡,評析香港政府以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逮捕香港「六一二人道支援基金」5位信託人,對香港社會具體影響與象徵意義,以下是訪談口述摘要。 (原文刊載於2022/5/18,更新時間為2022/10/5)

保險

專家見解 落實風控、逐鹿海外 金管會前高層給產險業三堂課

產險風暴還在持續,這堂高達數百億元的課,業者拒保的各種理由不斷翻新,保戶的怨氣也持續累積,產險公司賠了錢,連帶也賠進了商譽,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葉啟洲說:「面對龐大理賠壓力,業者現在只能在理賠金額與商譽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點,但做此決策的同時,商譽已然確定受損。」

保險

一張防疫保單,毀掉半個產險業!台產去年大虧8億,為何富邦、國泰還搶賣?「沒想到核彈爆炸」

一張保單,幾乎要壓垮整個台灣產險業! 這個聽起來既荒謬又驚悚的標題,卻是全台灣正在上演、百分百寫實的災難故事,故事的主角是12家產險公司, 點滴犧牲的,是保戶的權益,還有數十年累積、客戶對保險公司的信任; 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遊戲,這爛攤子,最後,該怎麼結局……?

傳產

台灣戴姆勒商車手握FUSO與賓士卡車 vs. 和泰砸20億攻保修!誰會搶坐商用車龍頭寶座?

2021年,國內3.49噸以上商用車銷量創20年新高,意外點燃商用車雙雄之戰; 延續去年的兢爭,兩大業者今年也使出渾身解數,要爭取今年龍頭寶座。

科技

處理1300萬個包裹都不吃力…全台6500個社區都用他家APP當管家!「智生活」3強項稱霸

從社區寬頻網路起家的今網集團,因危機意識開始多角化經營智慧社區管理App「智生活」,卻有辦法攻下最難搞的管委會、物管公司,成為全台最大社區服務平台,其背後有什麼祕訣?

國際總經

這位華爾街大咖Q1大賣特斯拉,但加碼台積電3大客戶股票!全球最大私募基金掌門人看到了什麼?

3月美國首度升息1碼,預告全年將升息7碼,聯準會踩穩鷹派立場,意料之外的激進升息腳步,也讓橋水創辦人達里歐擔憂經濟或將陷入「停滯性通膨」。

國際總經

投資之道,一張一弛

市場擔心美國聯準會(Fed)利用升息對付物價膨脹,一旦調控過度,可能導致經濟衰退; 筆者認為,此時處在動蕩期,投資人應特別小心自己的負債水平,槓桿不能太高。

保險

集體失靈

「跑了金融線十幾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關注過產險業……。」一位同業這麼說。

生活消費

為什麼要感恩而不要賴皮

感恩,就是對自己負責,對任何事不怨天尤人,不把存在視為理所當然,這是一種徹底的覺悟,也可看成一種自私,不論如何,都比賴皮好得多了。

國際總經

產品力才是真實力

唯有打造出用戶願意使用的產品,才有辦法打造穩定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才是造就一家成功新創公司的根本。

政治社會

辦案悍將 首重自律自制 檢察總長邢泰釗 檢察官要能忍受寂寞

三十多年的檢察官生涯,邢泰釗辦過各種類型的重大案件,如今身為檢察體系龍頭,他期許每一位檢察官謹慎運用職權,「要能忍受寂寞,把自己單純化,才能贏得信賴。」

科技

「鴻」色漸淡 「更能走自己的路」 從水泥斜槓面板 洪進揚翻轉群創實錄

「面板雙虎」之一群創去年獲利創新高,更催生出三家未來有機會挑戰資本市場的子公司,外資出身的董事長洪進揚,如何在短短幾年內改造成年營收三千億元、員工五萬的大公司?

科技

攻疫下遠距醫療商機 自動追蹤攝影機打進多國 圓展靠它走出低谷 趁剛需強布局新應用

一個被自己人嫌棄的產品,怎麼讓一家業績停滯六年的公司,不僅近年營收成長率暴增,甚至連工廠的產線,都因此「被」改變。

生活消費

名流日料

講究食材、訴求精緻的日本料理,看日料職人賣弄精湛刀工、發揮創意混搭菜色,板前烹製料理的表演,更像是上演一場秀。 從傳統江戶前壽司,到各種生、熟食並陳的新創日料,各家料理長獨門功夫練得妥當,成為名流貴客興起私嘗、作東宴客的口袋名單。

保險

保戶攻略 新制0+7怎麼賠?重複投保不受理? 關鍵10問搞懂理賠權益

隨著四月初本土疫情攀升,至五月十五日累計確診通報人數已突破七十六萬大關,也讓各家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熱賣到下架,甚至承保的事務上出現許多離奇的爭議。 關於保戶所關切的「○加七隔離新制上路後是否能獲得理賠」、「重複投保是否受理」等問題,本刊整理出十大疑問,提供消費者申請理賠時參考。

保險

泰國賣防疫險16家倒4家,國際早有保險之亂,為何台灣看不見?「原有機會看到2警訊能踩煞車」

隨著防疫保單亂象爆棚,國內媒體近期開始注意鄰近國家泰國的前車之鑑,去年底至今年初,泰國十六家販售防疫保單的保險業者當中,至今已有四家宣告破產……。其實,如果完整攤開泰國版的防疫保單亂象事件簿,對比台灣相關爭議的惡化進程,可以發現,至少在兩個關鍵時間點上,台灣是有機會「被泰國嚇到」而緊急煞車的。

國際總經

諾貝爾經濟大師對台開講「疫後新世界」 克魯曼:明年全球經濟重回長期停滯老路

正當全球疫情走向尾聲,市場憂慮通膨高漲之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卻認為,當世界經濟逐步回歸常軌,全球政府是時候拋開通膨,開始認真面對「老問題」了。

國際總經

聯手美國打造亞洲新秩序 一個月訪20位國家領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瘋狂外交超展開

俄烏戰爭僵持不下,掀起地緣風暴的影響,已經擴及亞洲地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來全力展開領袖外交,並呼應美國的印太戰略。他這樣做,是有什麼打算?

傳產

前谷歌工程師打造全台最大露營訂位網 連郭董都是座上賓 雙策略把懶人商機做大 年成交額直衝2.5億

疫情肆虐的兩年,貼近戶外的露營產業正在崛起,且看台灣露營訂位平台龍頭「愛露營」,是如何一步步串起全台三百多個營地,甚至跨足豪華露營市場,讓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都成為座上賓?

政治社會

屏東 禮納里部落的故事 部落青年回家尋根 建立台灣唯一小米種源庫

屏東縣瑪家鄉的禮納里部落,成立至今僅約十二年,與台灣其他原住民部落的歷史相較,仍處於稚氣未脫的年紀。

國際總經

資產縮水是壓制通膨的必要之惡

面對通貨膨脹的來勢洶洶,美國聯準會(Fed)啟動升息,抑制持續飆升的超級通膨;這一輪才剛升息兩碼,全球股、債、匯市大狂殺,加上原物料回落,可能有效壓低通膨。

國際總經

詮釋「3G資本」私募基金傳奇 ——億豐在窗飾領域經營展現非凡

由巴西三劍客創建的私募基金「3G資本」,近年頻頻斥巨資收購,從百威啤酒、漢堡王到窗飾大廠,甚或與巴菲特聯手合併亨氏、卡夫食品,催生出全球第五大食品飲料帝國,在資本市場一度成為傳奇。

國際總經

彷彿若有光

聯準會升息抗通膨,股市慘跌,虛擬貨幣市場也上演超級風暴。 這回幣圈的災難,會是金融市場重生的契機嗎?

台股

基本面當靠山 26檔「三率三升」績優生耐震 從第一季消費電子業存貨看需求實況

經歷超過一個季度的修正,台股已經回到一年前的點位。市場的陰霾除了通膨之外,還有困擾許久的存貨問題,是否可在第一季財報中,找到哪些產業確實面臨供需反轉衝擊?

理財

大環境利弊互見 收息資產前景有賴經濟軟著陸 亂世配置 海外REITs作避風港有前提

現今全球通膨攀升,市場擔憂將影響經濟成長,使美股大幅修正。 而REITs產業今年首季財報表現優異,前景強勁,在近期道瓊REITs指數急跌修正下,投資價值浮現。

職場

批資本主義不公、要求社會主義寬容...「存在主義大師」卡謬看盡人性、拆穿罪惡,卻遭整個巴黎文壇唾棄

法國作家卡繆,十七歲時患病,自此意識到死亡與生命的荒謬,開始對文學與哲學產生熱愛。 至此,改革是他的戰鬥、文學則是他的武器,他的荒謬與反抗系列作品,被視為二十世紀文學經典。

健康

把握黃金投藥期,降低住院、致死率 具重症風險確診者 才服用抗病毒藥物

目前有兩款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通過衛福部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其藥物皆有各自療程、副作用及相關適應症,唯有先了解,「藥」用時才不會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