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誰 縱容出絕命列車

誰 縱容出絕命列車

1268期

普悠瑪出軌後,交通部認定台鐵完成75%改善事項,
卻發生更慘烈事故,是誰的錯?
說好的「跨部會改革委員會」兩年未成立,行政院沒責任?
連虧40年、電纜斷裂才換、監院批「安全意識薄弱」,
但票價26年不變……,品質低落,能全怪台鐵?

台鐵員工心聲:設備故障頻繁,內勤同仁寧願放棄升遷,也不想當列車長天天搭車

貝萊德執行長 芬克 先鋒執行長 巴克利
史上最華麗陣容
貝萊德、先鋒、英國法通、富達…
都加入「零排放投資倡議」
32兆美元ESG追逐戲碼上演

5高手公開「升級版財報選股」口袋名單
打進南美商用衛星、搭SpaceX升空…台灣太空新秀出列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政治社會

誰緃容出絕命列車?揭絕命太魯閣號背後台鐵「醬缸文化」,負債逾千億、待遇不如人、票價26年未漲...

台鐵局長期改革方向經政策決定後,成立跨部會推動委員會(成員包括交通部、國家發展委員會、人事總處、主計總處等)協助推動台鐵局轉型,落實政策方向。」2019年1月,行政院發表長達327頁的《台鐵總體檢報告》,這段呼籲成立跨部會推動委員會執行改革的文字,至少出現了4次。

科技

嘉義偏鄉4個21歲年輕人,讓微型衛星減重省電20%,「球型馬達」6月搭SpaceX上太空測試

2022.01.14編按:1月13號,台灣太空新創公司張量科技 (Tensor Tech)研發的低軌道衛星系統搭乘 SpaceX 火箭上太空!這顆台歐合作的微型衛星,透過 SpaceX 的 Falcon9 火箭,被送上距離地表 550 公里的地太陽同步軌道。這開啟了台灣本土技術跨足長期由歐美大廠壟斷的太空市場的第一步。(原訂2021年6月升空,因故延至2022年1月13日)

政治社會

很痛,但能痛定思痛?

2018年造成18死的普悠瑪事故發生後,政府集合跨部會與各領域專家,組成最高規格的「台鐵總體檢小組」,並在19年1月完成「台鐵總體檢報告」,林林總總列出144項改善要求,至今,其中75%已獲交通部認定改善完成。但,奪走50條寶貴生命的「低級錯誤」,為何還會發生?

台股

華碩、和碩、緯創都亮微警訊...財報達人怪老子:一張表挑出17檔EPS為正、營業現金流卻是負值的公司

每當財報公布時,大多數投資人都只關注獲利數字或成長性。 其實,透過現金流量表檢視企業獲利品質,更能找到真正放心投資的標的。

傳產

申豐換腦袋搶淘金 跨足醫材「有一套」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對醫療手套需求大增,驅動台廠申豐獲利大爆發。 回顧過去的轉型布局,總經理許志民如何帶領團隊轉換思惟,緊抓新商機?

傳產

比臉大的麵包,一上架就搶光!全聯「烘焙魔力」吸引婆媽客,帶動來客數成長

烘焙市場商機600億元,在疫情重創食品業之下,仍逆勢成長, 各大通路垂涎,紛紛祭出絕招搶大餅,全聯也加入戰局,起步晚的它,要如何追擊?

政治社會

誰緃容出絕命列車?揭絕命太魯閣號背後台鐵「醬缸文化」,負債逾千億、待遇不如人、票價26年未漲...

又一次,翻覆扭曲的台鐵列車,令全台灣心碎。沉痾已久的台鐵局本身、輕率認可台鐵改善作為的交通部、未成立跨部會委員會的行政院,固然難辭其咎,但追根究柢,仍舊是全民要求台鐵改革的力度不足,才讓悲劇反覆上演。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告訴自己,這將是最後1次。50條珍貴的性命,絕不能又被白白犧牲。

科技

91APP,我們做到了!

創業,從來不是一蹴可幾,雖然點子十分創新,但也可能做得很辛苦; 然而掌握「對的市場」、與「對的人」共組團隊、往「對的方向」邁進,總能走到最後。

職場

「好端端的,怎麼就吐釘子了?」金馬新導拍《南巫》:不平等待遇是大馬華人被下的降頭

張吉安溫柔地說鬼故事,他一點也不想嚇人,他想用最寫實真誠的方式,說位於馬泰邊界多元民族的家鄉事。

國際總經

「我們人民」vs. 「我們共產黨」

「新疆棉事件」再度喚起了國際間對中國「人權議題」的關注,風暴進而愈演愈烈;而台灣,在立國根基與制度皆與中國不同的當下,更應思考如何拉高視野、謀定後動。

教育

綠色行動的共創時代

近年環保意識逐漸在人們生活中體現,除了透過日常生活簡單的綠色行動, 也能在線上線下串聯企業與網友,「共創」對環境更好的生活方式。

情感關係

暖心的溫度

人生總有些小小片段,可以跨越時空,帶來暖心溫度。 成年後,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從這些童年記憶中汲取力量、被溫暖治癒。

傳產

何家完全退出董事會 永豐餘迎向專業經理人時代! 何奕達卸任前「這麼說」

20210517編按:永豐餘今天股東會完成董監改選,未來何壽川家族將退居二線、宣告永豐餘走向專業經理人領軍時代。 原任董事長何奕達在股東會結束前表示,永豐餘將邁入專業經理人時代,相信在他們可提升公司既有優勢,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盼大家支持新的經營團隊,守護永豐餘的下一個百年。

職場

10年400場股東會實戰 爭席次勝負關鍵之一在她 全台最懂外資投票的人 董監改選幾零敗績

身穿俐落套裝、打扮時髦有型,她,是全台最懂得外資「怎麼想」的人,打過多場經營權爭霸戰,戰績耀眼。 究竟,她有何能耐?

國際總經

32兆美元ESG追逐戲碼華麗上演

基金龍頭貝萊德、先鋒加入「淨零排放資產管理人倡議」,敦促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申報ESG的要求,聯準會日前也設立了「氣候監督委員會」,淨零排放、永續投資已經成為全球基金投資的主流要素。

科技

捷揚航電》從不懂衛星為何物 到通透航太工業電腦 門外漢老總 打進南美商用衛星奮鬥記

飛向太空一直是人類的夢想,隨著國外不少商用衛星公司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摩根士丹利預估,今年太空產業創造的營收約3950億美元(約11.3兆元新台幣)。 台灣也有太空中心、各地大學躍躍一試。 另外,在科技、半導體領域見長的台灣新創,也紛紛以不輸國外的技術搶占市場,有望在其中分一杯羹。

科技

創未來科技》晶片模組一條龍服務 站穩國防航太戰場 學霸教授擠掉外商 通吃陸海空大單

走進創未來科技位於新竹的實驗室內,一個比人高的「創」字就靜靜立在角落,除了代表的是公司以外,這個「創」,其實還有個特別的來歷——「交通大學」。

政治社會

運安會鐵道專業小組召集人李綱 痛陳事故成因 「不改革整體系統,偶然最終變必然」

太魯閣號事故,逼得台灣再度直視台鐵的弊病沉痾,台鐵改革要玩真的,必須從徹底打掉重建台鐵的「安全文化」開始……

政治社會

電車線斷裂才換 車廂發生事故才下崗 「價格標買不到好設備 在這裡上班,自己都擔心」

面對外界責難,台鐵人說台鐵,有深沉的病灶、也有辯解與包容,但縱是天大理由,也不能影響安全,因為這是交通事業的唯一天命。

政治社會

層層轉包、劣幣逐良幣 解剖便宜行事的營造文化

花蓮義祥工業社負責人李義祥成為太魯閣事故眾矢之的,實際追查本案從招標到施工過程,監造與主管機關也難辭其咎,背後所凸顯的是工程界的借牌文化、管理徒具形式的兩大陋習。

科技

薪資比同業多15% 蹲馬步首年營收破四億 賠錢到小金雞 保創強攻機電統包拚上市

中保科再創營收高峰的利器——保創科技,源自於二○一九年整併旗下子公司的決定; 從原本兩家虧損子公司的背景出發,保創是如何一步步成為集團小金雞?

理財

投資攻略》多頭浪潮下 哪些股價漲「真」的? 台股贏家公開 升級版財報選股口袋名單

三月底公布年報與股利政策,以及四月即將公布第一季季報的這段期間,正是投資人檢視手中存股標的、成長股、轉機股的重要時刻,在台股行情萬六之上,波動震盪也將成為常態之際,多位台股贏家在此分享他們在財報公布後,最看好的產業、最看重的指標,以及最想布局的口袋名單。

理財

年報真章,三率的升降茲事體大

年報公布後,毛利率、營益率及純益率的「三率」,一向是檢視企業經營力的關鍵指標。 因為「三率」的升降,會牽動著股價的變化,值得投資人了解與研究。

國際總經

疫後新生活型態延續 ——兼論鍵盤廠精元

過去一年多來的疫情,打亂多數企業的營運步調,除了遠距工作外,更鼓勵員工在家上班; 加上美系大客戶蘋果新機齊發,台廠筆電供應鏈有望迎來另一波成長潮。

理財

悲欣交集的清明時節

台鐵發生太魯閣號事故,為4月清明連假帶來悲傷氣氛; 但在去年財報公布後,許多個股獲利好,近期會再漲一波。

國際總經

美國暫停貿易往來 物流、金流、人力停擺 緬甸政經不安寧 台商的衝擊可控嗎?

緬甸自二月發生政變後,不僅政局陡變,連經濟層面也有不小的衝擊; 在緬甸設廠的台商是否因此受牽連,進而對公司營收、獲利產生影響,成為投資人關切的焦點。

全球股市

金鑽獎海外基金贏家 解讀兩大強權投資新局 美中對峙升溫 基金族布局大計如何擬

美股有政府強力支持,但須留意高檔修正;中國股市則是面臨刺激政策收手, 但評價上仍有上漲空間。兩大國股市各有冷暖,投資人該如何布局?

職場

忠誠莫若他們 卻注定輸掉中途島海戰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四日,日本輸了中途島海戰,也就此輸掉了太平洋制海權。 日本二戰的成敗並不在這場戰役,而是更早!不允許失敗的團結文化釀成大禍⋯⋯。

健康

基因檢測正夯 高風險≠絕對確診

基因檢測,是要提醒基因中恐導致疾病的風險高低,風險高低並不等同於異常與否。 人人皆有生病的可能,提早得知風險,就是要你我做好「預防措施」。

生活消費

西服,是一張個人品味的名片 絕頂紳裝

你對西服的印象,是正式場合的戰袍?還是風度紳士的代名詞? 好西服雖是成熟男人必備品,但穿出個人品味,才能顯現真正價值。 近期有兩家頂級西服品牌不畏疫情,首度來台展店,要用顛覆傳統的紳裝美學,為男性展現無與倫比的摩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