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被消失的香港

被消失的香港

1174期

【本期封面】 被消失的香港


反送中
台灣人必須記住的一堂課
被消失的香港
言論自由受限 法治基礎鬆動 金融中心地位堪慮


英國44份「香港報告」總整理,看中國的「50年不變」承諾如何跳票
香港金融業心聲:這裡曾是福地,現在我們卻要考慮「被離開」
一份37年前史料,蔣經國這樣痛批「一國兩制」


1.5兆配息行情來了,教你聰明挑對填息股

55歲鬧不倫、搞兼職、頻失言
角逐首相第一輪卻大勝
「爭議王」強生選英相
對英國是福還是禍?
英國首相候選人 強生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焦點新聞

台灣人必須記住的一堂課 被消失的香港

6月16日,百萬群眾再度湧上街頭,要求香港政府撤回《逃犯條例》。 回歸以來,中國政府的步步進逼,已讓香港原有的國際金融中心光環蒙上陰影; 這次修法,更將削弱香港人珍視的自由法治基礎。 退無可退之下,香港市民只能邁開步伐,用力為自己發聲。 他們的期望,就只是維持現狀,別讓記憶中的美好香港,如此輕易地消失無蹤。

美食旅遊

海選世界啤酒 只為推廣精釀精神

酷暑啤酒季開打, 不過早在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國外啤酒進口, 二○○二年開放民間釀製販售後, 蓬勃發展的鮮釀、精釀啤酒就進入戰國時代, 時至今日,盛夏聚餐喝一杯, 每年都有不錯的新選擇。

名人專欄

哈囉!零工經濟

其實「零工」較適合人類天性,幾千年以來,人類發展出來的生活形態是狩獵和採集; 工業革命後,才開始朝九晚五,但資訊年代又翻轉工業年代,每個人終將為自己工作。

名人專欄

西風東漸 印度崛起

中國經濟成長動能漸緩,印度則急起直追,資誠預計印度經濟總量約在2040年前後,超越美國,顯示全球經濟將重回以亞洲為中心的時代。

焦點新聞

廣告人黃光銳:只要還有能力,我會留在這裡,不會離開!

「反送中」捲起千堆雪,已經移居台灣的香港人,內心是否也波濤洶湧?本刊訪問仍在香港或已移民台灣的港人,一開始,他們對於以「真面目表態」有些遲疑,但最後,為了香港、為了台灣,他們還是決定:把一切說出來吧!

焦點新聞

挺家園母子檔:用力守護身邊的人,也就等於守護香港!

「反送中」捲起千堆雪,已經移居台灣的香港人,內心是否也波濤洶湧?本刊訪問仍在香港或已移民台灣的港人,一開始,他們對於以「真面目表態」有些遲疑,但最後,為了香港、為了台灣,他們還是決定:把一切說出來吧!

名人專欄

空談原則用處有限

高階管理課程中所談的學理、原則,很難照表操課,套用到複雜且情況各異的企業裡。 因此,企業面對挑戰時,如何選擇恰當的原則,是需要經過長期實作與反思,才能顯現決策者的真功夫。

名人專欄

矽谷獨角獸快速成長的祕密武器

當科技、工具和資源都已全球化、扁平化,「人才」變成新創公司成敗的關鍵資產; 但高科技人才價格昂貴,遠端工作成為解決方案,雲人才服務市場潛力可期。

名人專欄

在尼泊爾遇見台灣社會企業

尼泊爾, 一個不常被台灣人討論的遠方國度,卻遍布著台灣社企熱血深耕的足跡。 無論是扭轉貧童的教育環境,或是創造友善女性的職場環境,他們皆用具體行動讓世界看見台灣影響力。

名人專欄

孩子的婚宴名單

婚宴名單是個大學問,請誰、不請誰,都有原因,也都能挖出故事。 華人父母愛把孩子婚禮辦成自己畢生功績的慶功宴,但我認為孩子的婚禮,就該以孩子為主。

話題人物

書店老闆蒲鋒:朋友都在問移民顧問電話,他們都想來!

「反送中」捲起千堆雪,已經移居台灣的香港人,內心是否也波濤洶湧?本刊訪問仍在香港或已移民台灣的港人,一開始,他們對於以「真面目表態」有些遲疑,但最後,為了香港、為了台灣,他們還是決定:把一切說出來吧!

焦點新聞

文策院手握百億基金 能催生台流文化?

十七年前,「文創」一詞在台誕生,政府推出一期、二期計畫欲扶植文創產業。但迄今,產業鏈仍顯斷裂破碎。 現在,文化部催生文策院,當然不能只用來辦活動、開設文創市集,如何振興文化產業才是首要目標。

焦點新聞

物聯網先驅預告 工廠AR革命要來了

繼六年前精準掌握物聯網趨勢,奠定產業領導地位之後, PTC看到下一個將帶來革命性影響的,將是讓人類具備物聯網虛實感知能力的AR。

焦點新聞

經濟撞牆期的韓國 鑿出生機的解方何在

據統計,韓國今年第一季GDP較前一季大幅萎縮,幅度創下二○○八年金融海嘯後之最, 出口亦連續六個月下滑,上市企業整體獲利大減,韓國的經濟問題出在哪?

話題人物

「爭議王」強生選英相 對英國是福還是禍?

「亂髮強生」做完倫敦市長、外交大臣後,又將叩關英國首相大位,且機率極高; 到底,這位八卦小報最愛的政治人物有何魅力?或許值得台灣民主運動人士深思,什麼才是政治的核心價值。

科技線上

把家變成全自動 康聯訊打進日本好市多

物聯網(IoT)是近幾年的熱門名詞,但至今仍很少有殺手級產品。 康聯訊目前已將家庭物聯網產品打入日本好市多,並取得Google大力支持。

話題人物

張艾嘉26年志工經驗 最心痛的是孩子的話

返台出席難民營志工之行活動,但眾人更想問她如何看待香港局勢, 她蹙著眉說:「政府、人民都有對或不對。」 也直言敘利亞難民問題源自內戰。

焦點新聞

台灣人必須記住的一堂課》從期待到絕望 「一國兩制」香港實驗22年幾乎崩壞!

6月16日晚上,發起單位民間人權陣線宣布,共有200萬人參與第四次「反送中條例」遊行,輕鬆突破6月9日創下的103萬人紀錄;即使是香港警方極為保守的估算,遊行人次也遠高於上周公布數字。

焦點新聞

關於自由的解釋權

聽過這首歌嗎?「讓我去那花花世界,給我蓋上大紅章。一九九七快些到吧!八佰伴究竟是甚麼樣;一九九七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 KONG⋯⋯;一九九七快些到吧!和他去看午夜場。」

美食旅遊

台灣文青認證 開店才知酒單

酷暑啤酒季開打, 不過早在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國外啤酒進口, 二○○二年開放民間釀製販售後, 蓬勃發展的鮮釀、精釀啤酒就進入戰國時代, 時至今日,盛夏聚餐喝一杯, 每年都有不錯的新選擇。

美食旅遊

盛夏夜裡的 精釀啤酒

酷暑啤酒季開打, 不過早在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國外啤酒進口, 二○○二年開放民間釀製販售後, 蓬勃發展的鮮釀、精釀啤酒就進入戰國時代, 時至今日,盛夏聚餐喝一杯, 每年都有不錯的新選擇。

健康

多吃魚油能養生?攝取魚肉效果一樣好

魚油不僅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甚至在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被當成輔助治療品。 但魚油好處真的如此多?服用之前,請先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名人專欄

披上權力外衣 小逃兵化身殺人魔

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剛滿二十一歲的青年威利.赫羅德被捕,他至少謀殺了一二五人。 他的故事體現:權力是真實的影子,任何再渺小的人,都能在牆上投射出巨大的黑影!

名人專欄

悄然緩墜的東方之珠

百萬人上街的「反送中」大遊行,讓香港不再有足夠信任感, 連帶身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將遲早被取代。

聰明理財

率精銳團隊請益逾千家台商 最具漲相趨勢成長股大公開

中美貿易大戰引發市場對景氣的高度不確定性,但投資大師呂宗耀卻仍顯得氣定神閒。

聰明理財

三成攻擊 六成防禦 一成存股 殖利率當護城河 年賺逾10%

說起「股海老牛」這個名字,許多人都直覺以為是在股市中打滾多年的老江湖,實際上,老牛卻不老,是個四十歲不到的年輕男子;約十年的股市投資經歷,更算不上資深。

名人專欄

你在投資?還是投機? ——大同這一課

投資學第一課就是「投資一定要有回報」。在財報不佳、爭議不斷的情況下, 還進場買進股票的投資人,若非志在經營權,恐怕是錯把投機當投資。

聰明理財

呂張團隊、郭恭克、陳重銘親授 聰明挑對填息股

美中貿易戰下,如何在震盪台股中息值雙賺? 台股贏家親授賺除息行情、挑填息股全攻略, 教你掌握價值低估股、趨勢成長股、跌深反彈股的獲利契機。

管理

泰國台商小廠 讓IKEA、設計師品牌都買單

三十年前到泰國的台商許大進靠著主動出擊、積極研發站穩腳步, 在中美貿易戰局勢下,今年可望有轉單效益。許大進期許「三至五年內,有兩至三倍成長。」

焦點新聞

狠拒97.5%加盟者 珍煮丹的龜毛展店學

國中沒畢業、現年三十五歲的高永誠,從夜市小攤販開始, 一步步打造出台灣最大黑糖飲品連鎖品牌,他是如何做到的?

焦點新聞

商業地產交易量飆高 建商競相出手搶地

中美貿易戰升溫,台商積極回台尋找工業區地產,頓時成為熱門話題; 近日公開標售的商業不動產傾巢而出,不少地主趁機活化資產。

焦點新聞

撐不住香港 連鎖效應逃不了 台人須面對的隱憂

六月十六日,要求撤回《逃犯條例》的訴求,讓兩百萬名港人走上街頭,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不僅宣布暫緩,更首度向民眾致歉。 但來不及了,香港市民的要求已經升級為三點:林鄭下台、撤件、平反六月九日百萬人遊行的「暴動」罪名。 若這三點做不到,極有可能市民要求恐再升級至:議員普選、甚至特首普選,也就是回到二○一四年「佔中」時的訴求。

焦點新聞

當寫報告也可能被引渡……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恐不保

「低稅率、高度自治的行政、健全且獨立的法制,對商業高度友善的環境……。」這一連串的形容詞,如果拿去問一位台灣金融業者,請他猜一座亞洲城市,你覺得他會給出什麼答案?

焦點新聞

社工蔡正彥:不要相信親中的人,要相信自己的心

「反送中」捲起千堆雪,已經移居台灣的香港人,內心是否也波濤洶湧?本刊訪問仍在香港或已移民台灣的港人,一開始,他們對於以「真面目表態」有些遲疑,但最後,為了香港、為了台灣,他們還是決定:把一切說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