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贏家這樣挑 跌過頭的股票

贏家這樣挑 跌過頭的股票

1141期

當大家都在賠錢時,為何他們敢大膽進場?

撿便宜法則》「暖神」凱哥教你用2招斷多空,等法人幫你抬轎
正金字塔布局》存股達人靠Excel表+632法則選好股,趨吉避凶安心賺
陳重銘、張真卿、華倫……親授解套心法
高息股、跌深成長股、投信認養股觀察名單出列

打造台北到淡水只要9分鐘的瘋狂夢想
獨家專訪》Uber飛天車推手:10年後,飛行將會比開車更經濟

本期為雙封面》出口創紀錄,貿易順差卻狠跌37%,貿易戰火下的台灣廉價出口末路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焦點新聞

薪資未反映經濟成長 年輕人,你該對匯率政策憤怒

外勞不願來台、企業擔憂缺工、年輕人被迫外流,不同的現象,反映同一個問題,我們的「國際購買力」,正在不斷下滑⋯⋯

焦點新聞

一場「異議炮火」的研討會 看見央行未來新作風?

十月二十六日,在台大校園的一場貨幣政策研討會,重量級學者齊聚一堂,只是,有別於其他場研討會,這場「睽違七年」的研討會,還多了一位「稀客」……

美食旅遊

異國創意 濃縮整座海洋鮮味

一般餐廳所熟悉的萬里蟹料理,通常欲表現其「質細肉鮮,天然甘美」,大多以台式或中式料理手法為大宗,或是僅用薑、醋兩樣為其提鮮點味,不過對許多饕客來說,秋蟹可謂脂香豐美,彷彿把整座海洋的鮮味濃縮於一身,拿來做料理必有點石成金之妙。

產業動態

電梯大廠永大想嫁?還得看寶佳動向

日立集團將以每股六十元購併電梯大廠永大,市場派認為價格過低,恐引發「革命」。中國電梯市場含金量高,永大已有布局,成為各大廠「求娶」對象,經營權好戲即將上場。

管理

交班人擔心什麼?

人選難抉擇、權力失落、接班人價值觀差異大,這些都可能造成傳承不順遂。 讓接班人先行提出組織計畫,降低公司內部的疑慮與抗拒,有助於讓家族企業更趨良善。

名人專欄

川普PK聯準會

近期美債長期利率的陡升衝擊美股,川普更為此槓上聯準會,認為是股市暴跌主因。 這場衝突也凸顯出,從寬鬆到緊縮貨幣的政策轉向,在實務操作上是多麼困難。

話題人物

金馬獎矚目新星李鴻其 不愛規矩 就演自己

李鴻其還有些迷惘,即使他已是台北電影節影帝,但他還不確定一個演員該長什麼樣子。不過他並沒有因此憂傷,因為找到答案前的過程,可能比那些刻板的結論更有意思。

管理

從下架到夯品 為何全家、里仁都要它?

過去五年,豆之家食品科技的鮮果乾在超商通路銷量成長三倍,在此之前卻因被嫌貴而從超市下架,這背後,是他們堅持十八年的少添加之路。

名人專欄

海歸成最新創業趨勢

這幾年,許多從美國回到中國的創業者,推動全球兩大市場交流,也活絡中國的技術和消費;台灣生活品質好,交通方便、溝通容易,若能讓更多優秀人才落腳台灣,一定會產生更棒的火花。

管理

截長補短,還是精益求精?

專注發展自我優勢,才能在工作上比別人擁有更多熱情,這對身在職場環境內的我們,或許才有更好的加分效果。

名人專欄

相聲與人生

相聲是庶民把式,表面說自家小事,內在是高級幽默諷刺,是小民對付權威壓力的舒脫。 現在直播主太年輕,沒能接觸相聲的口語魅力,開口就是快速直球,爽歸爽,味道卻沒有了。

美食旅遊

中式饗宴 生猛現撈 化身中華八大味

說起吃蟹,大部分饕客聯想到的是大閘蟹,但近來部分大閘蟹被驗出含超量戴奧辛,反觀北台灣行之多年的「萬里蟹」,是講究生猛海撈的「海蟹」,不僅天然,滋味相較於湖蟹,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焦點新聞

殘破的車身,殘敗的台鐵如何重生?

一場意外,撞碎了台灣人民的心,百年台鐵,如何振作、重拾人心,大家都在看。

科技線上

從Uber、奧迪到波音 都在瘋飛天車

從蛋白區到蛋黃區的通勤時間,有沒有可能從兩小時縮短為十分鐘? 解決方案是:飛天車。它將是矽谷五年內最熱門的關鍵字,未來的都市交通,不只地上跑的,更有天上飛的!

科技線上

十年後 飛行將會比開車更經濟

「空中交通」計畫始於我們觀察到:因為都市化的關係,全世界的交通移動都變得更困難了。

科技線上

台灣小團隊 如何吸住印尼300萬戶眼球?

在台灣OTT競爭廝殺之際,CATCHPLAY早進軍東南亞,在印尼、新加坡耕耘當地市場。面對不同文化與消費習慣,CATCHPLAY台灣團隊如何迎敵,成為當地OTT獲利領先者?

話題人物

三年泡沫620億 這個90後玩殘共享單車

二十億美元蒸發,宣告過去三年戴威的作為是個失敗,只能黯然讓渡公司經營權。少年得志的他失去主導權,「學長」徐小平也砸了自家天使投資人招牌,兩者未來且看造化。

焦點新聞

台幣沒升值、產業轉型卡一半...解析台灣「全球最醜經濟體」背後的真相

「出口創新高、順差卻衰退」,怪象背後的意義不容忽視,台灣自21世紀以來,長期透過壓低匯率、刺激出口以帶動經濟成長,這項用「貿易順差」當作經濟成長動能的作法,恐怕走到瓶頸了。也呼應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2個月前被各界忽視的提醒,一道關於「內需」重要性的預警。

焦點新聞

廉價出口的末路

台灣第三季出口創新高,但真正賺到的貿易順差卻摔一大跤!怪異的現象,凸顯台灣必須加速走上一條經濟新路線。八月,央行警告台灣必須尋找經濟動能「第二引擎」;九月,一位央行理事要求檢討貨幣政策,解決「只靠出口」的失衡結構;十月二十六日,央行前副總裁許嘉棟、國發會前主委劉憶如、央行前理事吳聰敏⋯⋯,多位重磅學者齊聚,他們直指匯率與利率長期沉痾,開出台灣經濟轉骨的貨幣政策新藥方。要走上這條名為「內需」的經濟新路線,長期扼殺台灣產業活力的「廉價新台幣」,也得跟著大革命。

編輯室報告

愈辯愈明

最近,央行的改變愈來愈明顯了。十月二十六日,台大經濟系舉辦「貨幣政策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曾任央行副總裁的主持人許嘉棟開場就說:「各位有印象的話,二○一一年,我們也辦過一場類似的研討會⋯⋯。」七年前的那場會議,許嘉棟痛批央行壓低匯率補貼出口,隨後遭央行以「毫無事實根據」的澄清稿內容回擊。

美食旅遊

二代回流 青年歸來 料理家鄉味

古早人常說「一出海,紅衫就穿一半」,意味出海打漁,生命隨時有危險。這句俗諺也反映著多數人對討海人的印象,都是艱苦又粗重,年輕人也不願繼承,於是在海港旁,大多是上年紀的討海人,不過也有二代返鄉回流幫忙的例子。

藝文風尚

蟹逅萬里

菊黃蟹肥,秋風亦吹起眾人食欲。 台灣捕獲的海蟹,七成以上來自萬里。 附近海域因洋流交會,形成得天獨厚的漁場,當地人也因「萬里蟹」,讓生活翻身,帶動青年返鄉的兩代故事,持螯吸吮,從地方小鎮到五星飯店的鮮香滋味,品嘗來自北海岸的濃情蟹意。

藝文風尚

麴菌的力量

從小,我就喜歡發酵的東西,喜歡看媽媽從醬缸裡取出用麴豆與鹽釀成的醃鳳梨當早餐,我喜歡把碗裡的粥中間挖個洞,埋進醃鳳梨,那鹹中帶甜又有著特殊發酵香氣的滋味,總能讓我漾出無限的幸福感。

健康

平平是刺激穴位治病 針、灸大不同

「一針、二灸、三用藥」是中醫的治病順位,且針灸在世界醫療占有一席之地。世界衛生組織列了六十四種針灸的適應症,二○一七年也將針灸列為緊急救援醫療之應用。

名人專欄

機器只租不賣 全錄變成影印代名詞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卡爾森創造第一台乾式複印機,他的專利在十年後孕育了影印機。 哈洛得放棄相紙生意,與卡爾森合作,租賃制「全錄」於焉而生,更催生了後來的電腦!

聰明理財

經營大戰發酵 跟著大戶提前布局

十月起,台股開始由多轉空,投資人可提早布局每年一度的董監改選行情。散戶若想搭順風車跟著賺錢,就要選對時機買對股票。

聰明理財

耐震係數高 低波高息ETF不怕黑天鵝

基本面雖轉趨保守,但景氣偏多態勢不變,現在退出,轉為空手,不見得是最佳選擇。這波大跌時「低波高息」ETF表現相對亮眼,長線投資人或可逢低找買點。

最新觀點

金融是糟糕的主人 卻是偉大的僕人

金融可能將我們帶往毀滅邊緣,同樣地,金融也可以豐富數十億人的生活。它是建構未來的工具,我們該掌握工具,認真利用它來消除貧窮、跳脫困境,而非被工具控制。

最新觀點

蘋果與「瓶蓋」,命運大不同

身為「概念」,就只是別人的影子,沒有蘋果,哪來瓶蓋? 在別人庇蔭下活不出自己,蘋概黯淡的未來,就是代工業的宿命。

名人專欄

凜冬將至,台股位階思考——兼論連接線廠萬泰科

從籌碼面觀察,台股融資餘額尚未打底,投資出擊須謹慎。 外銷訂單也顯示,多數在中國生產,再出口至美國,中美貿易戰對台股衝擊大。

股債前線

全球汽車業進入寒冬 ——三大經濟支柱開始搖晃

中美貿易戰干擾下,全球股市陷入空頭市場,手機、汽車、房屋類股烏雲罩頂。 尤其是與台灣有高度連結的汽車業,銷售下滑,也預見了2019年的景氣恐不樂觀。

聰明理財

三五八法則揣摩法人心態 悶局也能翻倍賺

人稱「暖神凱哥」的黃豐凱,是早已財富自由的退役操盤人。他擅長看基本面與籌碼面挑飆股,是億級操盤手課程人氣講師,「暖神封號,來自於他總是熱心親授需要取暖的慘賠學生,是個有溫度的老師。」他的學生、在保德信人壽從事業務的陳文一如此形容。

聰明理財

傳授「五力選股法」 冷靜挑出不摻水好股

股市大跌時,找好股逢低進場,是連三歲小孩都懂的道理。問題是,什麼叫作「好股」?即使找到了,又如何布局進出?

聰明理財

贏家這樣挑 跌過頭的股票

面對台股大震盪,你手上套牢的股票該怎麼辦?是該認賠、攤平還是換股?想逢低進場撿便宜,又怕股價還有更低點,該如何因應?操盤贏家們親授股市解套、低檔布局的操作策略,讓你不論處於多空態勢,都能趨吉避凶。

管理

全台九成自動化送餐 都靠這家台灣一哥

成立十四年,羅氏兄弟從默默無名的後起之輩,一躍而成台灣自動送餐設備龍頭,祕訣是「多為客戶想一下」,讓鴻匠不僅成為台灣一哥,更外銷全球四十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