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學會挑 睡美人股 每年賺3成

學會挑 睡美人股 每年賺3成

1133期

從低基期找轉機與大戶進貨的投資攻略

30歲工程師翻身實錄》專挑「三低一高股」,累積千萬財富
9大名師親授心法》郭恭克、艾致富、孫慶龍、朱家泓……等
公開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低量沉睡股41檔口袋名單

特斯拉私有化鬧劇 讓股價瘋狂漲跌
不惜槓上巴菲特、空頭大師
「鋼鐵人」的麻煩還沒完

本期為雙封面》全球90%飛機都有MIT零件,台灣千億航太聚落解密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管理

星國主權基金為何砸2.3億挺台虧損公司?

獨門技術加上未來的爆發力,獲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青睞,成為第二大股東;日本最大創投集富、漢翔也是股東,總經理王智永許下豪願:終極目標要讓碳纖維取代鋼鐵。

管理

賺五萬先砸百萬 80人小廠吃國際大單

在台灣航太業供應鏈中,也有日劇《下町火箭》的台版「佃製作所」。榮陞精密曾面臨下個月訂單沒著落的困境,在風雨飄搖中,毅然決然切入技術門檻更高的航太產業,最終驚險過關。

美食旅遊

品季節食蔬的豐饒之味

食物,是大自然予以人類的珍貴資產。不過,先進國家因食物取得容易,使全世界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糧食,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中就已經被浪費掉。日文中的「格外品」,指的就是為因應方便管理,被分級制度淘汰的農產品,其實都仍是健康營養的食材。幸好,在台灣還有許多餐廳及組織,努力在食物鏈的末端,為這些格外品重新創造價值,並喚醒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注。

美食旅遊

格外惜食

食物,是大自然予以人類的珍貴資產。不過,先進國家因食物取得容易,使全世界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糧食,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中就已經被浪費掉。日文中的「格外品」,指的就是為因應方便管理,被分級制度淘汰的農產品,其實都仍是健康營養的食材。幸好,在台灣還有許多餐廳及組織,努力在食物鏈的末端,為這些格外品重新創造價值,並喚醒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注。

美食旅遊

土地之味

我從不諱言自己是出身屏東鄉下、家裡有八個孩子的平凡農家。正因為從小看見父母含辛茹苦地為孩子張羅生活,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努力不懈、奮發向上的重要。

最新觀點

僵直性脊椎炎有救嗎?游泳就對了

年紀輕輕就腰痠背痛,常讓人以為是偷懶、裝病,其實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這種免疫性疾病專找年輕人、且多半是男生,到底有沒有解呢?

科技線上

重建未來 才能拿回人類主導權

我們不知道AI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但卻清楚AI不該是什麼樣子——由贏者全拿的單一企業完全擁有並營運的獨占操作系統。

名人專欄

沖水馬桶&下水道 拯救人類不被臭死

一八五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倫敦通過興建下水道系統的法案。今日人們不用經歷恐怖的霍亂疫情,除了感謝S型彎管沖水馬桶的發明,更要歸功於下水道系統。

聰明理財

戳破「股價淨值比」盲點 找出優質好股

資產是企業經營的基本要件,沒有資產,企業將無法從事經營活動。但投資名家劉俊杰認為,資產負債表遺漏了最重要的資產——「人」;所以許多人常用「股價淨值比」選股,意義是不大的。

名人專欄

埋葬記憶的土耳其

土耳其里拉崩盤,台人千億投資,皆因次級市場的高利吸引;勿被「外幣保本型」商品吸引,小心本金大貶值,血本無歸。

股債前線

美股最長牛市細思 ——兼論優質通路商至上、弘憶股

雖然中美貿易戰開打,但美國經濟結構成熟,後市仍有可為,最大變數是利率;中國與新興市場,近期因貿易戰而下跌,但潛藏龐大的成長動能,仍值得關注。

名人專欄

大家忽視的港幣貶值負效應

中美貿易戰以來,美股呈現多頭排列,深滬股市跌跌不休,這當中其實有一個十分敏感的指標,卻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港幣。

聰明理財

用K線捕捉底部訊號 靈活進出狠賺波段財

同事常開玩笑,說一般人選股,都選線形強的,怎麼我選的股票,線形都這麼爛!」楚天(匿名)是一位券商自營部資深操盤手,相較同行為追求短期績效,在股市中追高殺低,他習慣「等待」,買短期內表現相對溫吞的「低基期」標的,堅信線形一旦好轉,報酬率必定驚人。

焦點新聞

日本有價「長照力」 柯P、黃健庭超有感

《今周刊》二○一八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台灣擬借鏡日本,尋求高齡化社會的因應對策。台北市、台東縣、桃園市及日本東京武藏野市首長齊聚一堂,分享從失敗中學習的長照經驗。

聰明理財

學會挑睡美人股 每年賺3成

面對台股景氣高峰,布局低基期價值型、轉機股,已成為現階段市場高手、法人投資的新顯學,這些股價經過整理,靜待資金喚醒的標的,我們稱之為「睡美人股」。究竟一位30歲工程師,是如何專挑睡美人股、年賺三成,累積千萬財富?在這裡,集合了九大名師,親授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低量沉睡股投資攻略,教你從股價被低估股尋找賺錢契機。

聰明理財

逢低布局逮黑馬 6大名師親授訣竅

聚焦「三低一高」挑價值低估股攻守兼備 「投挑選低本益比、低本益成長比、低股價淨值比,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五%的公司。」如何在低基期價值低估股中逮黑馬?鉅豐財經執行長、素有「獵豹財務長」之稱的郭恭克給了這樣的建議。

編輯室報告

經國號起飛之後

《今周刊》經常以封面規格報導台灣各個亮眼產業,但相較以往,這一回我們鎖定的航太產業,有些不同。

管理

撿老東家不要的生意 高工黑手拚出航太獲利王

20190910編按:駐龍精密今日舉辦上市掛牌典禮,由董事長王昆生帶領團隊出席,與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等人擊鼓慶祝。 六月二十七日,專攻大型客機結構、引擎零組件的駐龍精密,登錄興櫃掛牌,雖然去年營收僅五.六億元,但稅後淨利率達二七%,獲利一.五億元,且連續五年EPS(每股稅後純益)超過五元,是航太產業獲利王,掛牌一事備受市場注目。

管理

改裝全球僅4架「七四七夢想運輸者」 助波音「造飛機」的幕後推手

貨艙容量規模擴充兩倍、歷時超過三六五天、機身用上百萬顆鉚釘固定……,在桃園大園長榮航太的棚廠一角,一架由美國波音開發、長榮航太改裝的大型貨機「七四七夢想運輸者」(Boeing 747-400 LCF),正在生產線上例行維修,外型十分醒目。

管理

解密 隱身台灣的千億航太聚落

天上飛的一架架民航飛機,九成都有台灣製造的零件;國際間不少航空公司的飛機,更有台灣改裝、維修的身影,讓台灣的航太業,交出一張年產值1085億元台幣的亮眼成績單。隨著未來20年、上看6兆美元的全球航太商機,正悄悄引爆,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新機會!

焦點新聞

最髒海域泡沫垃圾綿延1公里

「回頭看向船尾,那泡沫在海上蜿蜒如河,倒映著我們的影子,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不適感。當我們看到漂流垃圾、可見塑膠或是油汙滿布海上時,通常想到的是人類捕食的魚類是否遭到汙染。事實上這類汙染有能摧毀的是更根本的,海洋的生育力量。」知名小說家吳明益在台灣第一次繞島科研的航程中,寫下這一段話。

話題人物

「鋼鐵人」馬斯克的麻煩還沒完

生產線再度故障停擺、股票被大賣空、推特發言鬧得滿城風雨、股價暴漲暴跌……。八月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來講,很不好過。身心俱疲的他,該如何處理這樣失控的狀態?

話題人物

他憑17年忍功 養出獲利金雞、興櫃股王

多年蟄伏終有一鳴驚人的一天,緯創用轉投資養出兩隻小金雞,在泛宏碁集團後來居上。面對產業變革,林憲銘選擇交棒,讓新世代替緯創開創更多元的未來。

話題人物

黑潮人張卉君:大海無法預約,只能期待!

從群山環繞的家鄉走向大海、從文青少女變成海上鯨豚解說員,張卉君長年守護海洋,九月初帶領團隊完成全台首度環島海洋汙染監測報告,在守護環境的道路上,更前進一哩。

焦點新聞

財團法人買股將受限 為防小人苦了君子

《財團法人法》規定財團法人財產運用須「安全可靠」,買股票所投入資金,不能超過自身總資產五%,對單一公司持股也限五%,然而此規定恐讓許多財團法人觸法。

名人專欄

救災是場大戲

執政者最大的風險是「救災」,做得好可以贏得聲望;做不好,極可能毀掉名聲。穿什麼、吃什麼,都很重要,反正救災就是演出,注意細節,必使掌聲如雷!

個人成長

一條橡皮筋與學習型組織

想像一條橡皮筋象徵每日的工作,兩端則是理想與現實,拉扯出結構性張力,也帶來情緒,每個人在組織當中應該一同學習、釐清共同目標,才不會在張力面前手足無措。

聰明理財

運動投資的生態開始成形

職業運動員成為新創投資人,從選手變老闆,其效益也能回饋到運動圈。他們的生涯因專注而略顯單一,若有更多跨界互動,也能了解不同產業的模式。

管理

國家競爭力取決於人民品格

管理困難,不但是「文化差異」,更關乎「人民品格」;社會若不設法提升整體水準,不僅人才難得,國家競爭力也難升。

名人專欄

平成「三十年」

現任日本天皇明仁將於2019年退位,平成年代宣告終結;平成年間日本經濟雖歷經「失落的年代」,卻也創造了一個富裕與平等兼具的社會。

美食旅遊

注入原民精神的地中海盛宴

食物,是大自然予以人類的珍貴資產。不過,先進國家因食物取得容易,使全世界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糧食,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中就已經被浪費掉。日文中的「格外品」,指的就是為因應方便管理,被分級制度淘汰的農產品,其實都仍是健康營養的食材。幸好,在台灣還有許多餐廳及組織,努力在食物鏈的末端,為這些格外品重新創造價值,並喚醒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注。

美食旅遊

小農和企業媒合的橋樑

食物,是大自然予以人類的珍貴資產。不過,先進國家因食物取得容易,使全世界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糧食,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中就已經被浪費掉。日文中的「格外品」,指的就是為因應方便管理,被分級制度淘汰的農產品,其實都仍是健康營養的食材。幸好,在台灣還有許多餐廳及組織,努力在食物鏈的末端,為這些格外品重新創造價值,並喚醒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