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偷學 內資大戶完勝技法

偷學 內資大戶完勝技法

1124期

台股A咖如何看對、重押、抱波段
今年以來外資大賣超,內資成為牽動台股多空風向指標
減資、合併、缺貨、新應用…,內資持續追捧哪些族群?

一個中實戶告白》靠「偵探投資法」賺倍數,身價上億元

陳威良、朱家泓、孫慶龍、郭勝、陳家豐…10大贏家22檔大戶鎖定名單

其實,我們可以不要深澳電廠
0.1的電力抉擇

想保本又要打敗定存?銀髮族該搞懂的事

白宮裡川普的沙發是他做的 家具大亨如何殺出活路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焦點新聞

0.1的電力抉擇

盛夏七月,「電力供應是否足夠」成了全民關注焦點。尤其,早在五月三十日,隨氣溫飆升,全國用電量就一度衝到三六七七萬瓩,創下歷史新高,「稍有意外就要分區停電了。」一名台電電力調度人員回憶當天,仍心有餘悸。

國際瞭望

掛牌大爆發 日本獨角獸Mercari在紅什麼?

日本二手拍賣平台Mercari日前強勢上市,成為日本今年以來最大IPO案; 版圖擴及美、英,App全球累計下載次數破億的Mercari,是如何成功引領這股新世代消費模式?

管理

搶回孩子的心 60歲樂高三招拚轉生

靠著一塊塊方正的積木,樂高走過了六十年的風雨;然而,去年營收遭逢十三年來首次衰退,在科技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樂高要如何在孩子心中永續扎根,維持其忠誠與熱忱呢?

焦點新聞

不只拚外交!「王子公主」激發大學國際化

台灣今年與邦交國斷交消息頻傳,在外交困境中,透過交換學生,協助邦交國培育人才,仍是維繫外交不可或缺的重點項目之一;目前在台灣念書的友邦留學生,就有上千名。

焦點新聞

經濟不因節能受挫 補用電缺口 日韓德全民省電

你相信嗎?我們的鄰近國家日本,全國年用電量竟然逐年下降!二○一六年的用電量相較一二年減少一五○○億度電,下降近一三%。 一一年福島核災發生後,深知能源得來不易的日本人,除了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外,他們還力行節能,本著一部《節能法》創造節電奇蹟。

創業

認購一片太陽能板就能賣電 催生34處公民電廠

「不知道去哪裡買綠電?」「想響應再生能源,但在自家興建太陽能板覺得好麻煩。」不少民眾看見歐洲、日本再生能源成果,都曾有意付諸行動,但一想到程序複雜,就打退堂鼓。

編輯室報告

時間不等人

時間管理有一個訣竅:基於未來希望出現的結果,一步一步回頭推算,釐清各個階段的適當進程,最後,你就會知道現在必須做完哪些事。

科技線上

神人級教授助攻 沛星把龐雜資料變金礦

被譽為「機器學習之神」的林軒田,從學界轉任台灣AI新創公司已有兩年時間。 最初懷抱著要將學術能量導入業界的願景,如今他又是如何透過AI決策去解決企業應用上的痛點?

科技線上

鏈住阿里巴巴!台灣女婿這樣賣「數位」

台灣女婿摩斯普茲看準區塊鏈趨勢,不從眾搶進虛擬貨幣,反而把各種數位內容,像音樂、遊戲、醫療數據資產化,找到一塊新市場!

行銷

家具大亨殺出活路 打造川普白宮的沙發

三十年前,謝智通隻身前往中國開疆拓土,從皮衣廠一路轉型為室內家具大廠,終於達成四十五億元營業額大業,今年衣錦還鄉回台,將在八月下旬掛牌上市。

聰明理財

台股下半年風險大於機會 盯緊三大族群

德國在本屆世足賽提前出局,再度提醒投資人——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全球股市走了三年多頭,在美國連續升息之際,屬於淺碟市場的台股,最好也要有些心理準備。

股債前線

觀察法人、主力動向 飆股哪裡找?籌碼見玄機

隨著資料開放與各類軟體的整理,台股每日成交資訊愈來愈透明,法人、大戶的動作可說是一目了然。正確解讀他們的籌碼流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許你也能同步找出下一檔飆股。

聰明理財

台股A咖如何看對、重押、抱波段 偷學 內資大戶完勝技法

今年以來外資大賣超,內資成為牽動台股多空風向指標,現階段站在內資大戶贏家的視角操作台股,最能掌握獲利契機,持盈保泰。 究竟這些內資A咖操盤手,各有哪些不同的面貌與操作手法? 哪些產業與標的,依舊是他們持續關注的? 值得投資人一探究竟。

聰明理財

看懂線型多空角力 逮黑馬、防騙線 搭獲利順風車

面對飆股,「萬般拉抬皆為出」,是一句真切實在的風險警語;「尤其是對大戶主力色彩濃厚的標的,更要提早擬好策略,嚴守投資紀律,懂得逢低逮黑馬,破線狠減碼,自然沒有被主力騙線與倒貨的問題。」飆股贏家朱家泓指出,對於與大戶資訊不對稱的小散戶來說,除了要懂得揣摩主力的操作動向,也得仔細觀察K線、型態、趨勢線,從蛛絲馬跡當中抓到主力心思。

聰明理財

除權息旺季 看財報選出13檔好股

想在股票填權息時獲利,專家建議透過觀察公司第二季財報,作為選股依據。 微星受惠挖礦、電競;新纖打進日本車用市場,兩者若想完成填息,應都不難。

聰明理財

想保本又要打敗定存?銀髮族該搞懂的事

對七十五歲以上銀髮族來說,以目前銀行的低利率,若嫌把錢放在銀行定存太浪費,想找有機會「保本、短期、又能打敗定存」的理財工具,該怎麼挑?

話題人物

22年的洗練再蛻變 鍾曉陽 重寫遺恨

香港作家鍾曉陽,改寫舊作,剔除「傳奇」,只剩《遺恨》。 毀棄華美雕飾的文字,專注角色形塑,面對不可逆的命運,選擇更順理成章。 少年時代俯首可拾的故事篇章,對她來說,已沒有什麼「非寫不可」的了。

名人專欄

提早20個月預售的波爾多酒

波爾多級數酒,分級淺顯易懂,還有獨特的預售制度,提供仲介商在上市20個月前預購,消費者也能相對撿便宜。

美食旅遊

古早台菜名師黃婉玲之家傳甜品

富貴若無三代,不懂吃穿。 台南人請客,要主場氣派、要賓主盡歡、要熱絡款待、要收放自若,並講求功能與美感兼具,在食膳的意涵與觀賞的功能間,挑戰師傅的功力,以及菜餚與文字間的趣味。 餐桌如此,甜食亦然。 出身台南世家的黃婉玲,母親家族世代製糖,故能在物資缺乏的年代裡,仍有著不虞匱乏的豐富飲食與精妙講究的甜食,那是舊日時光裡,「阿舍」生活的極致表現。 現在由她領我們推開歲月之扉,一窺世家在甜品上的講究與究極。

脂肪瘤全身到處長?開刀完這樣做,避免感染、癌症細胞打散

咦,手的下方怎麼長出一塊肉瘤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我腳上有一塊突起的腫塊!」常有人會發現自己的身上,「突然」長出一塊看似肉瘤的東西,憂心忡忡地趕去掛號就醫,才知原來是脂肪瘤。

最新觀點

你也能出一份力! 達人傳授無痛節電法

台灣人均用電量高達一萬多度,比鄰近日、韓都高,耗巨資走回頭路蓋燃煤電廠,無異飲鴆止渴,全民力行節電,省下一座電廠,才是先進的公民行動。但由於現代人已習慣電力帶來的便利性,如何善用工具無痛節電,成為生活新趨勢。

免除扶養案比離婚多 老人安置有黑洞

過去將扶養義務與血緣綁在一起的思惟,如今面臨考驗。當台灣的老年人口逐步上升已不可逆,再遇上少子化、青年貧窮等現況時,傳統上以「家庭或血緣」為主體的照顧體系,終將難以維繫。

焦點新聞

《公司法》修法 應讓董事不再有「背後靈」

立法院預計將在七月六日完成《公司法》修法三讀;其中,「刪除第二十七條」、也就是取消「法人董事制度」一案,已被不少法學界人士認定為此番修法必須完成的重中之重。

最新觀點

美國離衰退有多遠?

美國經濟擴張週期進入史上第四長,仍未見衰退跡象,起因在於低通膨與超寬鬆貨幣環境;但,超寬鬆的貨幣環境一方面延續經濟命脈,另方面也可能成為經濟衰退的觸發點。

最新觀點

當我們只用手機,不買手機

蘋果在美國推出月費制手機,形同消費者購買的是產品的「使用權」而非「擁有權」。 這種商業模式是企業邁向循環經濟的開始,台灣的手機供應鏈業者準備好轉型了嗎?

最新觀點

台灣的觀光逆差

台灣在世界的招牌意象,是製造之國,而非觀光之國,觀光宣傳若總是主打夜市,生活服務產業不會進步,觀光逆差也趨愈大。

國際瞭望

美防長馬提斯「敵友分明」 中國最大剋星

馬提斯是美國二戰後,聲望最高的將領。如今他手握每年七千億美元的巨額軍費預算,獲得川普及國會的信賴,直接挑戰習近平的軍事擴張。美中大國對決的按鈕,就在他的手上了。

最新觀點

用鱷魚皮熬得出雞湯嗎?

中國取消了22 個領域「負面清單」,放寬外資持股比率,對外商是一大利多;然而,投資賺了人民幣,能換成外幣出境嗎?外資總經理能和公司黨組書記平起平坐嗎?

最新觀點

人類如何和AI競爭?

擔心孩子選錯科系,未來遭AI剝奪工作,已成為現代媽媽們的共同煩惱。 人類該如何面對AI的競爭?溝通與共鳴,是最珍貴的武器。

最新觀點

社會創新需要規模化

社會創新」成了一個新議題,各界正透過任何組織形式串聯; 然而,只是創新還不夠,還要達到規模化,對社會才能產生影響力。

最新觀點

為何數位健康即將起飛?

隨著智慧手機、穿戴裝置與物聯網的普及,科技龍頭紛紛布局數位健康領域,亞馬遜也收購線上藥局,象徵跨界合作的數位健康新時代來臨了。

名人專欄

深圳的30年新變貌

從深圳的發展,可以看出過去建立在高汙染、低工資的廉價代工時代,早已結束。 這是中國台商近年資金回流的原因之一,也是台商必須奮力精進轉型的顯例。

聰明理財

順從市場趨勢 躺著也可賺大錢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約翰.柏格創設「第一指數投資信託」,這是世上第一個指數基金。隔年從一一四○萬美元開始投資,四十年後的今天,柏格指數基金的資產,已突破四兆美元。

聰明理財

中國製造2025智(自)動化浪潮 ——氣立在設備自動化趨勢中崛起

中國「智能製造」發展進程,已成為當前工業革命之新趨勢,宣告即將擺脫傳統勞力密集,進而走入AI機器人的時代即將來臨。

焦點新聞

「日圓先生」榊原英資的全球經濟三大預言

日圓先生榊原英資接受《今周刊》專訪,對於全球經濟給出三大預言。 中美貿易戰、美國經濟趨緩、日本結束貨幣寬鬆,三者都將使新興市場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