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科技股12月風暴解密

科技股12月風暴解密

1095期

利多背後隱藏的殺機,讓大立光市值蒸發2085億、鴻海消失3900億……

iPhone X 紅色供應鏈 川普稅改

史上最強手機iPhoneX,為什麼無法引爆換機潮?
庫克參訪中國供應鏈,為何首次沒有郭董作陪?
美國稅改大禮,怎麼變成台灣電子廠的噩夢?


光學鏡頭深度剖析:你不知道的股王大立光三大罩門
明星分析師最新報告:跌破百元的鴻海,後市怎麼看?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政治社會

漢文化的文明罩門:江山觀

誰打下的江山,誰就有支配權?這其實是種原始的動物地盤觀。

話題人物

「玩古寓今」設計師吳孝儒 把華人日常搬上國際舞台

流水席上的廉價紅色塑膠碗,用完即丟誰也不心疼,你能想像把它送去北歐設計大國丹麥,竟然可以賣破千元台幣?

藝文風尚

紙紮工藝傳人張宛瑩&張徐展 翻玩死亡美學讓紙偶活起來

紙紮,是傳統慶典和喪葬的必需品,最大價值體現於被燒掉的瞬間。 隨著時代與觀念的改變,人們不再仰賴它與另一個世界溝通,這項古老手工藝,如同紮製成品終將被銷毀的命運,逐漸凋零。 而一家百年紙糊店未滿三十歲的年輕姊弟,卻令它起死回生。

藝文風尚

古藝新玩

在新時代,「老」一定得被淘汰? 當世界飛速前進,有人以徹底的懷舊,把日子愈活愈回去,但有另一批人,則思考著如何將老物現代化;既保存傳統精髓,又符合時下的生活與審美觀,成功讓老東西逆勢成長,來看看他們怎麼玩。

美食旅遊

Barolo的新舊情仇

義大利「酒王」Barolo,近年掀起新舊派之爭,傳統的優雅韻味與新派的甜美奔放,孰是孰非?

健康

你感冒了?專家:要對症下藥 綜合感冒藥 只能緩解不能預防

日本成藥和台灣配方差很大,服用前要留意成分,當心副作用,感冒糖漿絕對不能過量,僅有喉嚨痛吃喉片效果更佳,也不會吃到其他不需要的藥。

話題人物

比愛迪生天才的「閃電怪咖」

一八八八年五月六日,「電流大戰」開打! 愛迪生推崇的直流電不再是未來,可變壓、更具效益的交流電在奧步打壓中崛起,而背後的偉大推手卻鮮為人知……。

台股

受惠美國稅改 瞄準高殖利率、低股價淨值比 不怕回檔亂流!聚焦27檔穩健金融股

台股受iPhone、光電股震盪影響,近期出現大回檔,一片肅殺中,獨獨金融股寧靜無波,相對穩定;擁有不弱的基本面,股價又相對低檔的金融股,能否接棒演出?

台股

結帳之後何處去

法人機構年底結帳的獲利,明年還是會回到股市,熬住這波震盪,有機會收到大紅包。

股債前線

比特幣催化股市強盛新格局 ——兼論Thunderbolt 3風潮下受益的東碩(3272)

美國通過減稅,將激勵企業回購股票、投資生產設備與技術研發,促進市場正向循環。 美股在獲利面與實質體質均續添柴火下,可望走出新的強盛格局。

政治社會

社會責任概念還沒老掉牙

日本企業接連出包,「Made in Japan」信譽掃地,原因在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淪喪。 台灣也一樣,大企業偽裝外資避稅,讓台灣薪資偏低,也是未盡社會公器責任。

管理

社會企業的透明與信任

無論賺錢與否,社會企業從產品來源,到所創造的價值如何分配,都要說清楚,這樣的透明所帶來的信任,就是改善世界信任危機的機會與希望。

國際總經

創新動能已從西方轉向東方

近年來中國企業靠著創新力,強勢向海外輸出商業模式及資本,並且快速擴張。 當創新不再只出現在矽谷,創業者和投資人都必須具備更全球化的思惟。

美食旅遊

階梯與螺旋

一個抹茶聖代,如何在京都賣1000日圓,再以2200日圓賣進銀座? 這家宇治老茶鋪做到了!以踏實傳承的風骨,不陷入降價螺旋,使品牌更上層樓。

焦點新聞

長庚董事會王家二代角力 王瑞瑜卯足勁扮「潤滑劑」

長庚董事會董事補選甫落幕,過程中台塑王文淵與長庚董事長王瑞慧各推董事人選,形成王家PK王家的奇特現象,為了弭平對決的火藥味,期間,穿梭其中調停傳話、出力奔走的人不少,包括八大電視總經理林柏川、台塑集團最高顧問楊兆麟,乃至於王瑞慧的姊姊王瑞瑜都各別扮演一定角色。

編輯室報告

價格與價值

今年第三季期間,股神巴菲特持續大買蘋果股票,金融大鱷索羅斯則是大刀一砍,出清手中所有的蘋果持股。兩位都是投資界高手中的高手,但對同一檔股票、在同一個時間,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判斷。

國際總經

美國減稅,全球變局

川普取得第一個立法勝利,成功推出稅改應只是時間問題。這是雷根時代以來最大稅改,對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競爭力均有重大影響。

科技線上

樂陞投保中心:樂陞未來恐剩四條路 賣掉手遊團隊 樂陞明年營收靠什麼?

樂陞科技轉讓旗下人氣手遊的軟體開發與發行授權,拿到約七五○○萬元收入,這筆錢有如及時雨,但今年三次股東會已流會,能撐到明年一月召開第四次股東會嗎?

國際總經

衝擊3》落實「美國製造」 要搶回資金和訂單 川普稅改大計 為何變台灣科技廠噩夢?

隨著川普稅改方案過關斬將,新稅制封堵企業避稅管道、逼迫製造回流,台灣科技業供應鏈最須留意的是,特種消費行為稅讓美國企業減少海外採購的殺傷力。

美食旅遊

米老鼠、辛普森變親家?X戰警歸隊漫威有望! 迪士尼傳併福斯影業 掀影音串流激戰

迪士尼傳購併福斯影業,梅鐸六十年的媒體帝國霸業,在賣掉福斯娛樂資產後蓋棺論定。 迪士尼成為影視內容霸主後,勢將單挑Netflix,這場串流媒體大戰,誰才會是最後的贏家?

傳產

從引進《歌劇魅影》到江蕙演唱會,十年賣出三千萬張門票 寬宏整合展演一條龍 力拚平台經濟

獲江蕙、日本寶塚等國內外巨星指定合作,也是台灣首家走進資本市場的展演公司寬宏,將串聯售票、經紀、展覽、製作的產業鏈,未來期望把台灣自製內容推向國際市場。

全球股市

你「茫」?全球股市一點也不茫!

當美國總統川普極度樂觀喊出GDP成長率拚6%的同時,多數台灣人正以悲觀情緒看未來,回顧全球資本市場,今年以來表現多頭氣盛,唯有奮力突圍、保持清醒的人,才能看到機會。

科技線上

衝擊1》「物理限制」難突破,對手又狂追上來 還能重回6千嗎?股王大立光的3大罩門

正值顛峰的股王大立光,並非堅不可摧的企業。它雖然沒做錯什麼事,但環境使然,令它出現三個罩門,讓對手有可趁之機。大立光企業領導人,此刻應居高思危。

科技線上

衝擊2》小摩砍到90元,麥格理卻堅持200元目標價 當iPhone換機週期拉長 鴻海後市該怎麼看?

今年第四季,各大外資相繼出具最新報告,評估出的鴻海目標價卻大相逕庭。 當蘋果展望出現雜音、科技股暗流洶湧,作為關鍵指標之一的鴻海,是否還能繼續持有?

科技

利多背後隱藏的殺機,讓大立光市值蒸發2085億、鴻海消失3900億…… iPhone X 紅色供應鏈 川普稅改 科技股12月風暴解密

股市多頭牛群,氣勢正旺,大盤仍在萬點以上盤旋 但許多重量級科技股卻宛如脫隊迷蹤的牛隻般,無端重挫! 這種異常背離走勢,背後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危機與殺機? 撥開迷霧、看清事實、確定方向,才能往2018年邁開穩健的第一步。

傳產

「安捷」挺過三年黑暗期,攜手虎航首批學員完訓 飛行員圓夢 催生首間本土機師學校

「在台灣也能訓練機師?」為了要讓答案是「Yes」,安捷飛航訓練中心創辦人高健祐,忍受了三年的質疑與挑戰。

生活消費

「器研所」改善良率、使用體驗 吸引中國廠商敲門 2個熱血設計師 讓共享單車「好騎耐操」

二○一三年孫崇實和張博翔在募資平台上賣掉二十輛「器研所」出品的自行車後,他們對推行綠色交通這件事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如今他們從自造,轉向優化共享單車。

產業動態

獨家專訪 掌握50億筆資料的短租龍頭首席經濟學家 出租率增四倍 Airbnb大數據策略揭祕

儘管在全球業務擴張風波不斷,但Airbnb的「價格媒合」功能,實為大數據的活用案例。在Airbnb團隊中,每十五位員工就有一位是資料科學家,他們如何把大數據變成企業基因?

話題人物

她用一枝筆 揭36年一胎化下的中國悲劇

一九八○年代,中國開始推行計畫生育,這一場三十幾年的生育實驗造成人口急遽變化,強制干預的政策,加上重男輕女的文化,致使性別嚴重失衡、獨生世代背負沉重扶養壓力。

產業動態

「洗車王」斯巴克 還會抓蛇、支援急救 台鐵二千七百輛車廂清潔 靠八五○人大軍把關

或許你沒聽過「台灣斯巴克環保工程」(下稱斯巴克),但幾乎全台灣的人都被這家公司服務過,因為連續十二年,近二千七百輛的台鐵火車車廂都由斯巴克環保大軍清洗。

焦點新聞

主導新台幣政策20年,14A總裁任期倒數 後彭淮南時代 繼任者該丟掉的3迷思

明年二月,央行總裁會不會從此換人做? 而彭淮南究竟是功成身退,還是留下一堆棘手的攤子?

焦點新聞

頂新買上海一七八八大樓 李俊傑獲利一億人民幣出場

金融圈近日傳出,引爆永豐金違法超貸案的三寶建設上海「一七八八大樓」,已在十月成交,買家不是別人,正是曾為股東之一的頂新魏家,成交金額約六十五億元人民幣,略低於行情一成。儘管如此,據悉三寶建設董事長李俊傑仍獲利一億多元人民幣出場。

科技線上

庫克訪中未見郭董 台灣科技股暗藏危機

是什麼原因,短短1個月內,讓股王大立光市值蒸發新台幣2,085億元,股價重挫26%?台灣營收最大的民營企業鴻海,亦在3個多月內,股價重挫19.6%,市值消失逾新台幣3千9百億元?

行銷

陳遠建搞限量、以「郵購」瞄準高端市場 不畏谷歌!他把紙本地圖變搶手精品

在GPS(全球定位系統)暢行的年代,只要有手機,就能帶你上山下海,你還記得上次打開地圖,翻閱找路是什麼時候嗎?但有人就是敢在這個年頭還賣地圖書,分上下兩冊,一本就要近兩千元。

個人成長

獨家調查》「科技業30強」人資長 最想要的人才 擠進高薪企業窄門 先搞定三種英語力

英語能力已是常識,而非專業知識,《 今周刊》針對三十家重量級科技公司人資長調查,僅一六.七%滿意現在員工的英語能力。迅速銜接職場需求,要哪些英語標準配備?

個人成長

一個台灣女生 用布衛生棉帶動尼泊爾「溫柔革命」 BBC百大女性林念慈:爸媽教我的愛,是對別人的愛

一個台灣女生,竟讓尼泊爾的農夫從不懂月經為何物,到揪友團購「布衛生棉」當伴手禮,這是 「棉樂悅事」創辦人林念慈做到的成績。推廣正向月事運動、提供就業機會,對她來說,愛不只是愛自己,更是要愛別人。

焦點新聞

國泰世華進駐全聯 中信銀續約統一超 電子支付夯 為何銀行仍爭搶ATM據點?

台灣人愛用現金,ATM密度世界第一,交易次數年年創紀錄,民營銀行紛紛積極布點,搶食消金市場大餅。